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課綱微調,聯合.中時比較II
2014/02/07 06:58:08瀏覽610|回應0|推薦0

引用文章

引用文章

引用文章

引用文章

善用文化優勢 別自我窄化
【聯合報╱王靖/玄奘大學副教授(新竹市)】
   
2014.02.07 02:13 am
 

台灣和香港都有歷史教科書爭議,日本也有,但形態不同。相較下,最可悲的就在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對待自我主體性的窄化,對一己認知的窄化。

在台灣教歷史和教台灣歷史不同,前者重視野,後者重認同。目前爭論集中在統不統獨不獨。集中在如何對待日本和台灣的歷史論述,既涉及如何教歷史也涉及認同和解釋。

從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去日本化,意味著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顯有不同的主張,何來去意識形態的可能。

去中國化是陳水扁執政公然強調的,也有支持者,走到今天,他們會同意去自身的意識形態嗎?他們能說什麼呢,就是攻擊這是民主倒退,以民主論述強化自身的意識形態。

馬英九改教科書是執政第六年,這說明馬英九在這件事上很有策略,更多的是怯弱,即不願招惹爭論。以回歸憲法和去日本化為論述中心的修訂教科書不是早該做了。日本以戰爭取得台灣,台灣人能和日本人平起平坐的是那些人?

反對者不以去日本化為題而以去台灣化為題,這既有迴避也有攻擊,所以迴避者不宜公開倡言去日本化不妥,所以視同去日本化就是去台灣化。其旨則在去中國化。

從爭論焦點可看出,歷史教科書反映的是現實。兩岸該解決的事很多,退一萬步言,蔣中正挾大量細軟來台,黃金和人才不論,故宮珍寶難道是假的,就抽象意義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證物。如何去中國化?

不論從兩岸、從東亞或從全世界審視台灣的處境,台灣享有的最大優勢就是傳統中華文化薈萃於此的優勢,以及結合傳統民俗從而營造出的民主體制,雖然大家都不滿意,能走到今天也不容易,說明這些只能是相對的優勢,要能善於借力使力。

歷史教科書不只是解釋權和認同,也是競爭力的表現。台灣倒向日本和美國,最多只能是分身、應聲蟲和看門狗。這非僅難有主體性且易淪於後殖民而不自覺。台灣的要務在能從教科書出發,擴大主體性的基盤。

【2014/02/07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善用文化優勢 別自我窄化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69046.shtml#ixzz2saLvSTGz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69046.shtml

 

 

課綱爭議/說慰安婦被迫 違本土觀點?
【聯合報╱謝明輝/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台北市)】
   
2014.02.07 02:13 am
 

最近教育部對高中社會科課綱進行微調,其主軸是希望回歸憲法,卻引起某些人士反彈,說背離本土觀點,是去台灣化!

為此,我特別去查閱了課綱微調的內容,想檢視一下到底這次微調犯了什麼樣的去台灣化的大罪,我左看右看,終於找到了一些「證據」。

在課綱微調中,我發現在慰安婦問題上,特別要求要寫明慰安婦阿嬤是「被迫」的,這樣的寫法到底違背了什麼樣的本土觀點?我也發現微調的課綱把原來只列為「說明」欄裡諸多項事件中一件的二二八事件,提升到「主題」欄,這樣增加二二八事件分量的作法,又違背了什麼樣的本土觀點?

我也注意到了,此次微調在台灣史的部分,增加了不少台灣人民英勇的事蹟。例如,台灣人民協同清朝時期的劉銘傳,在對法戰爭中擊退法軍。又例如,台灣人民參與了辛亥革命,協助中華民國的建立。再例如,台灣人民赴大陸參與對日抗戰,協助政府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種稱頌台灣人民偉大事蹟的作法,也是違背了本土觀點嗎?難道只有歌頌殖民者才叫做本土觀點?

至於最被大聲撻伐的,就是將「中國」改稱「中國大陸」。原公民課綱中有關兩岸的用語是「台灣的中國政策」與「中國的台灣政策」;微調的課綱則改為「我國的大陸政策」與「大陸的對台政策」。

這個修正的確很關鍵,任何人都可看出,雖然獨派人士在扁政府時期也不敢公開搞台獨,但原課綱明白採取了一邊一國的立場,微調後的課綱則恢復到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邏輯,也就是把對岸稱為「大陸地區」。於是我終於搞懂了,原來歌頌阿扁一邊一國的主張,才叫做本土觀點與台灣化,否則就是去台灣化,就是非本土觀點!

但中華民國憲法是主張一邊一國的嗎?課綱作為中華民國政府的教育部頒布的文件,可以不表現中華民國立場,不遵守憲法規範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七次,它已經是一部完全立足於台灣的憲法,而且它是保護台灣人民安全、維繫兩岸和平,更讓台灣人民享有主權的保護神。這樣的憲法我們維護還來不及,怎麼會日日想要踐踏它、否定它?

真正愛台灣的人,會認為這次課綱的微調,是提升台灣,而不是去台灣化。

【2014/02/07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課綱爭議/說慰安婦被迫 違本土觀點?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69051.shtml#ixzz2saMRttcV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69051.shtml

 

 

 

 課綱爭議/政黨意氣之爭 學生最倒楣
【聯合報╱林澤/教(台南市)】
   
2014.02.07 02:13 am
 

當課綱調整引發社會對立,並預定在一○四年實施,一○七年學測與指考將依此課綱命題時,筆者擔憂持續對立最後受害的還是學生。

猶記當年教科書一綱多本初期,家長深怕各版本內容不盡相同,擔憂別人有讀到,自己小孩沒念到,只好將每一版本參考書買給小孩練習,勞民傷財,學生無奈受害。

現在民進黨執政六縣市宣布聯合抵制新課綱,將採用原課綱教學,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學生要怎麼考試?政治對立持續下,夾在中間的學生最倒楣!

可以預見,這批夾心餅乾的學生只好買兩套參考書,一方面遵守縣市抵制政策,用原先課綱的教材應付學校考試;另一方面又要為大學學測、指考奮鬥,只好再讀新課綱的新教材。學生只好用雙倍金錢與時間滿足政治上「大人們」意識形態的對立,三聲無奈又能如何?

教育不應流於政黨意氣之爭,更不應獨斷獨行,有容乃大,廣納不同意見,異中求同。任何的對立,最後倒楣的一定是無辜的學生!

【2014/02/07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課綱爭議/政黨意氣之爭 學生最倒楣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69053.shtml#ixzz2saMjCsm1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69053.shtml

 

 

 

 

 民進黨從「本土化」躍向「擁殖民」?
【聯合報╱社論】
   
2014.02.07 02:13 am
 

高中歷史新課綱最近進行微調,主要目的,在修正原教科書中對日本殖民的過度美化。不料,此舉竟引起民進黨的強烈反彈,中常會更決議,要求綠營執政的六縣市集體抵制新課綱,沿用舊教本。

正逢選舉年,民進黨抓到任何可以發揮的題材即發動杯葛,製造政治對立,其動機可以理解。然而,民進黨這回宣示反對歷史課綱,能稱得上理直氣壯嗎?恐怕不然!

觀察這次高中歷史課綱的修改,除了將「中國」改稱「中國大陸」,因而碰觸到民進黨「反中情結」的敏感神經外;其他重大的修正,都集中於日本當年在亞洲的侵略與對台的殖民統治,包括:將「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更貼近史實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對日本徵用慰安婦增加了「強迫」二字,對日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加入「侵略」二字。這些用詞,放在東亞被侵略任何國家的教科書上,都是絕對客觀的描述;那麼,在台灣的教科書上,為何獨獨民進黨要禁止我們的下一代認識歷史真相?

試問:日本在台灣的五十年統治,難道不是「殖民」?難道沒有在各地進行武力鎮壓,並「掠奪」台灣的寶貴資源?日本徵用台、韓慰安婦,如果不是強迫,難道是這些婦女志願前往服務的嗎?日本發動戰爭,鐵蹄踏遍中、韓、台、港、星、馬、菲、緬、法屬印度支那,直抵荷屬東印度;這樣的行動若不是「侵略」,難道是「和平統一」大東亞,或各國甘願獻上自己的土地向它臣服?

民進黨當年揮舞「本土化」的大旗,來挑戰國民黨的「外來政權」,確有其戰略上的成功之處;因此強化了台灣的「本土意識」,亦自有其正面意義。但是,要把「本土意識」當成「反國民黨」、「反中」籌碼,進而達成追求「台獨」的目標,這是一回事;但為了要「反中」而肆意扭曲歷史,甚至要刻意「美化」日本在台灣的殖民,藉以醜化國民黨的治理,這又是另一回事。民進黨的問題,是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和外在的客觀事實混為一談,以為扭曲外在現實即可實現主觀意願,這是典型的鴕鳥作風。

再說,民進黨將「本土化」和「反中」畫上等號已成慣技,也就罷了;但因「反中」要進而與「擁日」畫上等號,這又是什麼巫毒邏輯?如此一來,民進黨還找得到自己本土政黨的原初立足點嗎?為了「反中」而「擁日」,是矇住自己的眼睛,更矇住下一代的眼睛;連一句「殖民」都不敢說,連一句「侵略」都不敢說,連「光復」一詞都不許用,連慰安婦「被迫」都不能說;那麼,民進黨宣稱的台灣「主體性」在哪裡?台灣的後殖民反省又要植基於什麼史觀?這也難怪,在東海釣魚台主權之爭時,民進黨除了高聲責難國民黨和中共,對於野心勃勃的安倍卻說不出一句譴責的話。

這次高中歷史課綱的修正,是在去除民進黨執政時代課綱對日本的過度美化,主要是文字上進行微調,連「日據」、「日治」之爭都已放過不提。孰料,民進黨卻揚言要在立法院、街頭和綠執政六縣市開啟「三大戰場」;蘇貞昌更稱,台灣好不容易走出「教育為政治服務」的威權年代,絕不容許台灣再走回頭路。這番說法,恰恰是民進黨自打嘴巴;試想,民進黨區區十幾人的中常會,就可以任意下令,指示某些縣市採用這樣或那樣的教科書,這不正是在強迫「教育為政治服務」嗎?然而,民進黨自己的耽溺和迷失,能夠強迫學生照單全收嗎?

問題的癥結是:民進黨在現實上走不出「反中」的迷宮,只能在歷史教科書上利用文字來自我麻醉;一旦走上這條自欺欺人之路,又逼得自己必須一路倒向「親日」的不歸路,最後,竟連台灣遭到日本「殖民」的歷史都要一起抹殺。這種不許說「日據」、不許談「殖民」的心態,才是民進黨最大的蒙昧與悲哀。放眼整個東亞,所有遭受過日本鐵蹄踐踏的國家,民進黨的媚日史觀真可謂絕無僅有了。

【2014/02/07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民進黨從「本土化」躍向「擁殖民」?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469070.shtml#ixzz2saN90ev3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469070.shtml

 

 


 

引用文章教科書只需回歸真實

引用文章名家專論-三個甲午,兩種選擇

引用文章熱門話題-課綱微調 國史正名有何不對

引用文章 短評-綠營舊史觀該改了


教科書只需回歸真實

中國時報 戚嘉林 2014年02月07日 04:10


教育部在農曆年前通過的高中課綱調整案,尤其是高中歷史課綱的調整,因為統獨國族認同的矛盾,雖說是「微調」,卻不但引發綠營強烈抨擊,且民進黨宣布執政六縣市將抵制新課綱,教育部主管官員則認為是「違法抵制」,屆時對不按課綱教學的教師依法可記申誡,一時激起千層浪。

首先,「中國」改成「中國大陸」,事涉憲政根本定位,在現行「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諸多相關法條,其定位應是「中國大陸」,如果定位成「中國」,豈不違憲違法,我們總不能教育學生違法吧!至於其餘諸項,則屬技術性層次,有意見可各自表述,但不能無限上綱,調整的課綱說成「錯誤史觀」,尤其不可搞執政六縣市抵制,製造社會動盪不安氛圍。

其次,對年僅16歲的高一學生,他們應該不會因為歷史名詞的微調而改變其國族認同。綠營不要擔心他們讀了「明鄭統治」就會傾向統一,藍營也不必憂慮他們讀了「鄭氏統治」就成了台獨。如果高中歷史教育如此神奇有效,那麼民進黨六縣市首長昔日少年高一時不都經過國民黨執政時的歷史教化,如果高中歷史教化有效,今天怎會有主張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六縣市首長﹖

名詞的內涵更重要,例如「中華民國」一詞夠中國化的吧,綠營在大型集會時一片綠海飄揚,無一面「中華民國」國旗,心中也無「中華民國」?其「中華民國」的內涵已從昔日以中國自居以中國為傲,異化成廣義的台獨。同理可證,「鄭氏」與「明鄭」的歷史名詞並非重要,重要的是彰顯該名詞的內涵為何?

國族認同 主要在大學後

再者,不同年齡對歷史的理解不同,就如16歲看紅樓夢,和36歲看,和56歲再看紅樓夢,理解是不一樣的。因此,歷史教育至少應在大學習修台灣歷史課程或30、40歲時再接觸台灣歷史時的成人再教育,其理解方才較為成熟,影響才至關重要。

例如昔日戒嚴年代,島內外出留學學生,不乏因為在海外讀到George Kerr所著《被出賣的台灣》或史明《四百年台灣》等書,受其影響方才改變國族認同,走向台獨。

影響人們改變其國族認同的重要階段,可說主要是在大學階段、尤其是日後30、40歲成年人,當他們重新接觸到深入全面的台灣歷史時,才是影響其國族認同的重要時刻。

最後,筆者呼籲現階段重要的是歷史必須回歸史實,回歸歷史真相。例如在歷史真相下,日本統治時期本質就是殘酷的殖民統治,當然也就無所謂的「扭曲台灣人的價值觀培育」。至於政府遷台後歷史,也就無所謂的「重返威權時代的思想教育」。因為,真歷史本身就能彰顯台灣歷史的客觀性,彰顯台灣歷史的正義性,彰顯台灣的主體性。唯有真歷史,才能反映我們祖先在兩岸踏過的腳印,才能感性內化兩岸400年血脈相連的國族認同。

(作者為大學教師)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07000877-260109

 


名家專論-三個甲午,兩種選擇

中國時報 林金源 2014年02月07日 04:10

 

今年農曆年,歲次甲午。回顧歷史,這是第三個攸關台灣命運的甲午年。

第一個甲午1894年,日本藉口朝鮮問題,掀起中日戰爭,清廷戰敗,被迫割台。日帝武力鎮壓、殖民開發、皇民同化三管齊下,從此台人的中國意識逐漸流失,對日好感勝過對祖國的孺慕之情。即便台灣光復超過一甲子,此情況並未改變。獨派甚至仍在拉日抗中。

第二個甲午1954年,原已放棄蔣介石政權、等待中國內戰「塵埃落定」的美國,在韓戰爆發後,決定利用蔣來反共、牽制中國大陸。韓戰停戰後,更在此年與中華民國簽定《中美協防條約》,正式將台灣編入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此後不但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美國對台政治、軍事、文化的操控,也堂皇進入台灣。美式自由、民主、進步,一直以扭曲方式,襯托中國的極權、專制、落後。兩蔣的反共宣傳,續以李、扁的反中教育,加上美國的潤物無聲,台民今天仍以中國為榮、願意統一的比率,只剩1成。

回顧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原是自給自足、厚往薄來、不具侵略性的文化國。日本脫亞入歐,發展為工業化、以鄰為壑的民族國家。《馬關條約》逼中國賠銀二萬萬兩,三國干涉還遼再賠三千萬兩,兩數加總約等於當時日本國民所得的二分之一,或進口額的4倍。日用此資金發展紡織、鋼鐵工業。戰敗中國則雪上加霜,負債累累。被割讓的台灣也在乙未之役中,遭日殺戮超過當時人口的百分之一。更嚴重的是,台胞的國族認同從此錯亂。

以呂秀蓮為首的台獨人士,指台獨情緒之濫觴,來自李鴻章在戰敗割台時說:「台灣是蠻荒之地、化外之民;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棄之並不可惜。」呂說,翻開史頁,如何讓台灣人愛北京?

獨派完全忽視遠在甲午之前,李鴻章「海防(防日)重於塞防(防俄)」的主張,以及劉銘傳等人在台的積極建設,反愛引用前述汙衊李的虛構之言,再以悲情史觀滋潤台獨。需知《馬關條約》割讓的不只是台澎,若非三國干涉還遼,連滿清「龍興之地」也不保。中央政府何嘗獨薄台灣?中國是百年來受日迫害最深的國家,台灣作為中國一省,被日殖民50年,受害亦深。但1945年以來至今的台灣,卻是全球對日最友善、最「以德報怨」的地區。

執行日帝殖民政策,來台督造嘉南大圳,提升台米產量與銷日數量(台民卻吃番薯果腹)的八田與一,已成台灣民族英雄。從扁、馬兩任總統以降,全台對八田的感念,遠超過開墾台灣400年來任何一個中國人。知名導演監製新片《KANO》,敘述1931年日人和台民合組棒球隊,代表殖民地台灣赴日參賽故事。該片文宣強調球隊體現族群融合,又找回「台灣的美好年代」。八田與一、嘉南大圳竣工、農業豐收、球隊凱歸都巧妙交集在《KANO》。

從總統到民間,族群融合、攜手共進成為台灣的美好境界。但台人願與之融合、共進的對象,卻是殖民異國日本,絕非艱苦抗戰八年光復台灣的同胞中國。

回頭再看中美台關係,美國當年能把台灣納入圍堵中國第一島鏈,起因於國共內戰。1954年簽署的《中美協防條約》雖已廢止多年,但台灣融入美、日陣營的心態,並沒改變。內戰使台民混淆了國家與政權的分野。當國共兩政權的爭鬥勝負已分,當對岸已成為較能主導民族復興的政權之後,台灣人仍同仇敵愾,把此岸政權置於國家民族之上,仍視對岸為敵。

台灣如願統一,大陸是否民主、自由、樂利,便是一國內部的「民權」、「民生」問題,台灣有權督促改進。台灣若引外力拒統,便是逼對岸解決「民族」問題。拒統的台灣,必須依附美、日,不但無顏面對抗日台灣先烈,對大陸內政也無置喙之立場。

鴉片戰爭之後第一個甲午,台灣淪為日本禁臠。第二個甲午,台灣成為美國棋子。第三個甲午,中華民族展現復興契機,但中日間極可能因釣魚台擦槍走火。屆時台灣只有兩種選擇:置國家於政權之上,參與民族復興;或繼續自外於中華,與祖國為敵。台灣同胞請慎思。(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07000878-260109

 

 


熱門話題-課綱微調 國史正名有何不對

中國時報 董佩芬/退休公務員 2014年02月07日 04:10

   

教育部經各界仁人志士建議,綜觀大勢所趨,依據憲法,把李登輝時期的日本化、陳水扁的台獨化高中歷史教課書課綱微調回來,竟然遭到綠營人士反對,其中民進黨執政的六縣市教育局,竟然要教育部懸崖勒馬?

一部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來制定學校歷史教本綱要,有何其錯?微調課綱正踩到台獨欲行獨立,刻意抹煞國家歷史,以遂其滅中華民國,先滅其史的痛腳,其不數典,更要忘祖,昭然若揭。

台灣之居民均為大陸遷徙過來,原住民亦為雲貴從中南半島北上台灣定居,因此無論就血源、文化、文字、風俗都是同一民族、同一國家,這是無法磨平的刻痕。

記一家的古往今來叫「譜」,一個地方的古往今來稱「誌」,一個國家的古往今來名為「史」,不可混淆。台灣不是一個國家,是中華民國一省,省以下有各縣市,中華民國視台灣省,如同古「天子視諸侯」,台灣省視各縣市,如古「諸侯視大夫」。今修國史,當以中華民國的古往今來;今修地方誌,當修台灣省古往今來;今修一個家族,當修該家族的古往今來,分不可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07000882-260109

 

 


短評-綠營舊史觀該改了

中國時報 編輯部 2014年02月07日 04:10


教育部決定微調歷史課綱,最重要的改變,是將「中國」改稱「中國大陸」,此舉有史實和憲法依據,但在綠營反對下引發爭議,顯得波濤洶湧。

歷史教科書是塑造民族記憶和建構國家認同的載體,任何修改哪怕只是「微調」,都會牽動敏感的神經。台灣如此,大陸也不例外。

上海曾在2006年推出淡化中共革命史的新版歷史教科書,結果掀起了軒然大波,最後緊急叫停。相較教科書,辭書的社會影響力更大,修改相對較不敏感,也比較容易,其修訂更可以見證政治和社會的變遷。大陸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辭書《辭海》,主編巢峰最近出版了專欄合集《辭書記失》,回顧了「抗日戰爭」條目在歷代《辭海》的演變。

最初,《辭海》對抗日戰爭的闡述非常片面─不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不提正面戰場戰績,還把中國共產黨說成是抗日戰爭唯一的領導者。從第4版開始,該條目有了較大修改:補充了以國共為主體的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也闡述了國民黨軍隊的戰況和戰績,更關鍵的是將中共的「領導」改為「宣導」。第6版《辭海》對該條做了進一步修正,明確抗戰的性質是「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共同進行的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更重要的是釋文還補充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日本在台灣50年殖民統治,使台灣回到祖國懷抱等內容。

當然,時至今日,兩岸對抗戰等歷史問題的理解和闡釋仍有分歧。但我們可以看到,幾十年來大陸正在逐漸修正歷史觀,努力向「實事求是」4個字靠攏。兩岸政治雖然仍有分歧,但同屬文化的、感情的、共同利益的廣義中國,卻無庸置疑,最近蔡英文開始以「對岸」稱中國大陸,這是實事求是的表現。

蔡英文展現了改變,自由時報及其他綠營人士的歷史觀也該與時俱進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07000886-260109


歷史課綱微調,聯合.中時比較

 

引用文章 3高中生 臉書力挺教育部撥亂反正

1>請問是中國(中華民國)史觀 ,或是以台灣為主體的史觀?

2>教科書不應討好各種史觀?還是請問是中國(中華民國)史觀 ,或是以台灣為主體的史觀?

3>正式國號是什麼?總統府官網的對嗎? (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 英文版(http://english.president.gov.tw/ Republic of China(Taiwan),台灣為什麼比例那麼大?漫畫版嗎?韓國總統府 青瓦台(網址: http://english.president.go.kr/ )THE REPUBLIC OF KOREA  , 中華民國國名後斷不可(台灣)或(Taiwan)

4>台日,台美,台韓,台台台...未見改善與統一使用,好像也不改了,的確很台灣!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