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看禪宗的偏執
2015/12/25 17:04:42瀏覽347|回應0|推薦11

我看禪宗的偏執


 

吾過去遇禪宗之法,十分歡喜,欣其空靈高妙,無礙無滯,予人頓然灑落之感。

然近年讀多了禪門書籍,乃覺禪宗仍有其侷限與偏執也。

 

佛教各宗派,皆有可取處,亦皆有其偏執處。

禪宗倡「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見性成佛」、「即心是佛」等,固然破有為諸學人之執迷,為求「見性」,乃至有各種參公案、話頭、棒喝等法;然門風一味求悟,重開悟而輕修學,遂不免落於空疏、浮誇與輕狂之弊。處處強調「我此宗門」、「我此法門」、「我此禪門」,是亦不免本位主義之「我執」、「法執」也。傲慢輕視根機不契之求學求問者,亦有違佛說「不輕未學」之教。(參見本人所撰:大醫王與祖傳祕方──讀禪宗有感(三)http://blog.xuite.net/tztzai/twblog/129131434

 

其次,禪宗之求悟執悟,以「悟」為究竟,尤不可取。蓋修道開悟見性,僅是「開端」,而非究竟圓滿佛果也。

「見性成佛」云者,「見性」猶如「種子」(佛性)破殼(無明殼)而出,發芽生根,即吾人心中此靈覺主體之頓然醒覺確立,自我作主之開始,禪門所謂「主人公」是也,非即「佛果」之完成也。

證悟「本心」「佛性」,仍要修行度眾,所謂「六度萬行」,才能成就菩提佛果,並非「見性」即「成佛」也。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問:『心既本來是佛,還修六度萬行否?』師云:『悟在於心,非關六度萬行。六度萬行盡是化門接物度生邊事。設使菩提真如實際解脫法身,直至十地四果聖位,盡是度門,非關佛心。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諸度門中佛心第一。』」

 

此說將「心」與「六度萬行」劃分為二,認為「六度萬行,非關佛心」。

案:心是「本體」,六度萬行乃是「大用」,「體」不在「用」外,「用」不在「體」外。當「體」發「用」,即「用」顯「體」,即「體」即「用」,「體」「用」一如,「心」「行」不二,是真道也。

淺白說,「六度萬行」、「慈悲喜捨」等菩薩行,皆是從「佛性」隨緣自然而生出、而作為。「六度萬行」是「佛性」的顯現發用,「佛性」是「六度萬行」的根本主體。二者是一體之內外兩面,是不可截然劃分以為「不相關」的。

若「心」與「六度萬行」劃分為二,以為「不相關」,所悟之「心」,所見之「性」,即落於「空無」不能「發用」之「空心」也。

 

所以《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說: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菩薩「六度萬行」雖以「般若空法」為根本,尚有其他「五度」,如布施、持戒等諸行,方能圓滿菩提佛果。

 

其三,禪門一味主張「自力」,排斥「他力」(佛力),以為憑自己開悟即可成佛,殊不知:佛言「未成佛者皆是凡夫」,我輩凡夫,縱然「利根」見性開悟,尚有無量無明習氣,未能頓除。如同小兒,雖能自力行走,仍須父母師長扶持教導。「自力」、「他力」感應道交,方能安穩步於菩提道上而不墮落。

 

是以佛門各派,修學者參考取法,取其益處,去其弊者,而回歸於如來法教,依止於本心自性,方能不偏不執,不迷不惑,安行於大道也。

 

阿彌陀佛!

 

自在老師有感而述

2015/12/25

...................................................................

 

〔附篇〕


相關文章,請參閱本人所撰(20133月撰):


隨緣而非隨便──讀禪宗有感(一)

http://blog.xuite.net/tztzai/twblog/129131436

佛陀說法與禪師示機──讀禪宗有感(二)

http://blog.xuite.net/tztzai/twblog/129131435

大醫王與祖傳祕方──讀禪宗有感(三)

http://blog.xuite.net/tztzai/twblog/129131434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4035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