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眾人皆醉我獨醒」者,正是您的「使命」也——回應網友
2023/04/27 23:56:32瀏覽1337|回應0|推薦4



「眾人皆醉我獨醒」者,正是您的「使命」也

——回應網友

 

 

 

(2023/4/26臉書留言之整理與補充)

 

 

昨天(2023/4/26,多年的網友高連凱(民俗與姓名學老師),在其臉書發表其近來重讀《論語》、重新學習儒家思想的心得。

 

其文章以文字為主圖:唯女子與小人難養,我們都誤解了」

 

文中言道:

「重新理解古人的言語用詞,是讀懂聖賢之道的根本。」

「最著名的一句: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論語.陽貨》

時空回顧2500年前,孔子說當代的女子與小人,會考量自己周遭的生活瑣事;不會思量公義、利益大眾的社會責任。靠近他們則不恭敬;遠離他們則又抱怨!

這句話非常明顯,是在反應孔子當代的社會現象,完全沒有違和與爭議。

讀懂孔孟思想的真義,會真心佩服儒家哲學的遠見大觀。

如果自己沒有將論語讀通,就別再搬出孔子說:『女子與小人都是秉性壞、難教養』這種錯誤的論述。

我們有多少學子,在求學階段時,讀錯了論語的解釋。以至於心中難懷思古之幽,甚至口出謗聖之言!

認錯懺悔,才能重現儒家之道。」

 

※詳見高連凱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6642224505808327&id=100000625299614

 

...................................................................................

  

 

[回應對話之整理補充]

 

 

自在老師閱畢,乃在其文章下留言曰:

 

貧道沒誤解!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重點在後句:「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你與這兩類人親近了,他們就沒禮貌;疏遠了,他們就怨恨你!

驗諸生活人際關係,常遇此狀況,吾深有所感,亦常同孔子之嘆!

 

(2023/4/27補充)

 

其實,思考孔子這句話,可說是一種感嘆罷了。猶如時下女性,常抱怨:「男人很討厭,做事粗心大意,又愛面子⋯⋯」等等之類的話,先「感嘆」,再敘述「理由」。

所以這種抱怨感嘆的話語,重點在後面——先有後句的「情況與理由」(前提),才有前句的「感嘆」、「抱怨」(結論)。

  

 

高連凱回應:

 

我常常覺得「精英」是社會上的少數人,甚至是極少數。

而民主觀念中的「少數服從多數」實在有相當大的思量空間。

「眾人皆醉我獨醒」時,我也要裝睡!還是我要堅持獨醒?

然後就在「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找到答案。

卻有人說:我這樣的堅持是「執著」,缺乏佛家思想的圓融圓通。

我在心中很清楚,一以貫之是我尊崇的儒家之道。孔子示範的「聖之時者」絕對懂得因時制宜的變通處事。對於別人口中的執著;我真的是笑笑;懶得理會!

朝著孔孟的方向走,讀懂論語,體會年少時未曾感受過的儒家法喜。

  

 

◎自在老師回應:

  

 

(一)「守經行權」與「隨緣不變」:

 

學哲學,除了明真理,還要能思辨,任何思想言論,都有它的「前提」與「範疇」。

 

民主規則的「少數服從多數」,僅限於「民主政治」範圍,非適用於一切事情,更非真理哲學。

 

儒家講「守經行權」,「經」是真理法則,「權」是應機變通之道。

 

佛法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意思是一樣的。「不變」就是「守經」,「隨緣」就是「行權」。

 

能如此,才是真智慧,而非死守儒釋道教條也。

 

此吾三十年所修之體悟,分享給你。

  

 

(二)「眾人皆醉我獨醒」者,正是您的「使命」也:

 

另,關於所提「眾人皆醉我獨醒」者,不必糾結煩惱,正應將此視為「使命」,以為眾人之師也。

 

《孟子·萬章下》:

「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

故孟子稱:「伊尹,聖之任者也。」

 

佛法也講,菩薩修行要「自覺覺他,自利利他」。

 

此貧道學佛修行之使命,與君共勉之。

  

 

高連凱回應:

 

感謝自在老師!

 

 

[結語]

 

 

網路上,尤其是臉書,難得有此可以「正經八百」理性討論哲學真理的機緣。徵得高連凱同意,乃將此番對話整理,獨立發表為文,供大眾參考。

  

 

 

自在老師整理

 

(2023/4/27夜於自在精舍)

 

 

.........................................

 

◎圖:智者不惑 /   自在老師書法(20180724

 

◎高連凱原貼文與留言對話,分享至個人臉書:(2023/4/26)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6244828298873442

 

◎本整理文之「自在老師」粉絲專頁發文:(2023/4/27)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6147133678662908

 

◎本整理文之個人臉書發文:(2023/4/27)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6249499121739693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17905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