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佛,本來是自由、自主、自律的!
2022/08/05 23:27:46瀏覽814|回應0|推薦7



學佛,本來是自由、自主、自律的!

 

 


有些人覺得「信佛教,要歸屬於宗教團體」,他不喜歡,他喜歡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且沒有人際紛爭。

 

「信佛教,要歸屬於宗教團體」,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首先,「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外在神權宗教信仰」,而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是「老師」,來教育衆生,教育什麼呢?教育衆生「找回迷失的真如本心、自性如來藏,從而解脫一切苦惱,得到真正喜樂大自在。」

 

佛陀教育的是「佛法」。故「佛教」都稱「學佛」,而少稱「信佛」。

 

因為「佛教」不是「宗教信仰」,而重在「佛法修行」,所以,精神上是「自主」的,形式上是「自由」的,修行上是「自律」的。只要「有心」來學、來修,沒有人「規定」你要怎麼修、怎麼學。

 

一、人身自由

 

學佛採取「共修」或「自修」皆有,沒有一定,端看個人選擇。

 

跟隨「團體」共修,有如去「學校」、「補習班」上課,是時下「流行」的模式;而「個人自修」也很常見。

 

從衆多佛經與古籍上可看到,古人大多數是「自修」,除非「出家」而進入「僧團」,「在家居士」幾乎都是「自修」!而即使「出家為僧」,也有不少是獨來獨往的「雲遊僧」、「行腳僧」。佛經裡面則經常強調,修行要「獨處閒靜,離衆憒鬧」。所以佛陀是鼓勵「獨自修行」的。

 

「信佛教要歸屬於宗教團體」,可說是現代才有的觀念與「習慣」——佛教道場提供世俗大衆「共修」的環境與師友,參與者則提供了「道場」的「財源」與「人力」,兩相依存,就如「學校」與「補習班」。但前面說過,這只是「一種選擇」,並非「必要」。

 

 

二、形式自主

 

前面說過,「佛法修行」,精神上是「自主」的,形式上是「自由」的,所以也沒人規定你一定要「拜佛」、「誦經」或怎麼「修」。

 

佛經裡都講「禮佛」,而不是「拜佛」。「禮佛」是「禮敬」,有如對「老師」的尊敬,這是學習任何知識技藝的「基本禮儀」。至於要怎麼「禮佛」,並沒有人「規定」,完全在於自己的「誠心」。佛經裡說「合掌,乃至小低頭」都有無量功德。

 

禮敬哪位「佛」、「菩薩」,時間安排、需不需要擺設佛像、香案等,也完全自由。沒有佛像,自己在心中默念佛號,合掌禮之,也是「禮佛」。

 

至於要不要誦經、誦哪部經,也是自由選擇。

 

佛經大多淺白,高中以上國文程度都可以自行閱讀,除了比較深奧的佛理,要慢慢體會。

 

基本上,讀經、誦經的意義,在於了解佛理,吸收佛經「正能量」,淨化自心,強化正念。修行者可視自己需求來選擇經典與持誦方式。

 

總之,佛教「八萬四千法門」,大小乘經典多達數百部,應不同根器眾生、各類需求,皆可各取所需而修持。 

 

三、身心自律

 

學佛修行,最重要是在「落實」身心的修持,修身養性、品德培養。所以諸佛教誡「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為最基本的「修行」。

 

如果衆生覺得自己是好人,又沒做壞事,「道德」上及格,那麼你該學的是「衆善奉行」與「自淨其意」。

 

「自淨其意」就是「淨化心靈」,清淨無染,不起煩惱,得喜樂自在——這正是佛法的精髓所在,超越世間一切宗教、哲學的精神所在!

 

學佛修行,目的在明心見性,找回「真如自性」,故而佛法重視「啟發」而非「灌輸」;修持的言行與心念上,重在「自律」,而非「他律教條」。

 

然而衆生根器不一,淺根衆生需要「他律」的約束;善根深厚者,則能夠由「自律」來修行,此即是《六祖壇經》說的「自性戒」。

 

四、結語

 

宋.無門慧開禪師〈無門偈〉云:

「大道無門,千差有路;

透得此關,乾坤獨步。」

 

「大道無門」,如何得入?

答曰:唯「心」能入!

唯「真實心、至誠心、清淨心」能入於「大道」也!

 

 

以上是自在老師——「佛法修行者」而非「佛教徒」——不依任何佛門道場,無宗無派、無師無友,自由自在,超然獨立修行三十年,領受佛法,如飲甘露,喜樂自在的心得分享。

 

阿彌陀佛!

 

自在老師撰述

(2022.8.5.於自在精舍)

 

 

.....................................................

 

[註]

 

本文乃為吾昨夜(2022/08/04 )於「旭日初昇格友文章:

〈人生真的不容易〉

https://blog.udn.com/hwangrs/176015424

 

於其「迴響區」留言之擴充撰寫。

 

.....................................................

 

◎圖:慧開禪師〈無門偈〉/ 自在老師書(2022.2.10)

◎圖文原發表於「自在老師」粉絲專頁2022.8.5.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5351125151597102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17643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