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4 15:48:07瀏覽826|回應0|推薦12 | |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出生於托倫(Toruń)的富商家庭,哥白尼的父親參與對抗條頓騎士團國家(the State of the Teutonic Order) 建立了普魯士聯邦(Prussian Confederation)的積極份子,小舅舅當上了瓦爾米亞親王教區(Prince-Bishop of Warmia)主教(Bishop of Warmia),與羅馬教廷關係”非比尋常”。 需要跳脫先說明當時波蘭這一段的歷史,才比較能掌握哥白尼的”階級意識”及受教育過程。 哥白尼和日心模型畫像 在十二世紀時,十字軍在東中海的局面日益困頓,東南部波羅的海(Baltic Sea)沿岸,尚未接觸到基督教文化。 1226年條頓騎士團(the Teutonic Order)為主體的北方十字軍(the Northern Crusades)被教皇派遣征服古普魯士部落(the Old Prussians)將他們轉化為基督徒,用軍事血腥鎮壓超過70年時間完成改變信仰及統治佔領。 1291年十字軍在東地中海東岸的最後據點阿克里(The Siege of Acre )被攻佔,條頓騎士團”退困”在威尼斯。 1307年,教宗克萊門五世(Clement V)成為“阿維尼之囚”(The Avignon captivity),在腓力四世(Philip IV of France)國王極端壓力下,宣佈解散最富有的聖殿騎士團(the Templars)。 條頓騎士團擔心,1309年將總部遷往條頓騎士團所建立的馬爾堡(Malbork),成立”政、教、軍合一”的條頓騎士團國家(the State of the Teutonic Order),此後由週圍的諸侯國引入大量日耳曼人,以滿足領土不斷擴張的需求。 漢薩同盟(Hanseatic)的興起,推動條頓騎士團國家商業的發展,1404年領土以涵蓋了整個波羅的海東岸與南岸,成為了東北歐的霸權。 1410年條頓騎士團國家最大疆域示意圖 1385年,維陶塔斯大帝(Vytautas the Great,約1350年~1430年10月27日)以改信基督教的條件和波蘭女王潔徳薇嘎 (Queen Jadwiga of Poland,1373或1374年~1399年7月17日)結婚以個人聯合(a personal union)成為波蘭-立陶宛聯盟(the Polish–Lithuanian union),可集中力量共同對付條頓騎士團的侵略擴張。 1410年,維陶塔斯大帝在格倫瓦德戰役(The Battle of Grunwald)徹底擊潰了條頓騎士團,從此條頓騎士團國家日益衰退,而波蘭-立陶宛聯盟以”不斷變化的形式”成為東歐強權,1429年向東、向南擴張的能量被遏止。 東邊是受到欽察汗國(the Kipchak Khanate)的附庸國莫斯科大公國(the Grand Duchy of Moscow)的阻擋,南邊是受到克里米亞汗國(the Crimean Khanate)和奧圖曼帝國(the Ottoman Empire)壓力。 欽察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莫斯科大公國及奧圖曼帝國相互間勢力示意圖 1441年的克里米亞汗國是由成吉思汗1237年分封給”可能是非親生”的長子朮赤的欽察汗國分裂獨立出來的,1475年成為奧圖曼帝國的保護國。1502年,克里米亞汗國取代了多次被莫斯科大公國伊凡三世(Ivan III the Great,1462~1505年)擊敗殘存欽察汗國。1783年4月8日,克里米亞汗國被俄羅斯帝國女皇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II,1729年4月21日~1796年11月6日,1762~1796年在位)併吞。 卡齊米爾四世鼎盛時期波蘭-立陶宛聯盟領土示意圖 條頓騎士團高壓的統治,稅負沉重,拒絕給與新興經濟發達的漢薩同盟自由城市及仕紳階級所要求的合理的代表席位,引起抗爭。 1440年3月14日,53個仕紳和僧侶、19個普魯士的自由市和漢薩同盟自由城市但澤(Danzig)、埃爾賓(Elbing)、托倫(Toruń)的代表們,在美琳渥徳(Marienwerder)宣布成立普魯士聯邦(Prussian Confederation),尋求加入波蘭-立陶宛聯盟。 經過十三年的戰爭 (Thirteen Years' War,1454~1466年),普魯士聯邦(Prussian Confederation)得到卡齊米爾四世(King Casimir IV Jagiellon, 1447年~1492年在位) 國王支持擊敗了條頓騎士團(the Teutonic Order)。 1466年,簽訂第二次托爾恩和約(Second Peace of Thorn),條頓騎士團國家(the State of the Teutonic Order)放棄了東邊普魯士聯邦領地,往後的三百年以皇家普魯士(Royal Prussia)承認波蘭-立陶宛聯盟的宗主權(suzerainty)成為半獨立的國家。 1473年2月19日,這個背景下哥白尼在托倫出生,但十歲前父母前雙亡,就在年輕的舅舅盧卡斯・瓦克金路德(Lucas Watzenrode the Younger)的監護下,選擇傳教做他的終身職業。 1489年哥白尼的舅舅當上了瓦爾米亞親王教區(Prince-Bishop of Warmia)主教(Bishop of Warmia)。 哥白尼十八歲時,1491~1495年在科瑞克大學(the University of Kraków現在是Jagiellonian University)念書,科瑞克數學和占星術學校(The Kraków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Astrologyatical)在那時是最鼎盛時期,他能收集到阿方索星表(the Alphonsine tables)。 1466年瓦爾米亞親王主教(Prince-Bishop of Warmia)教區示意圖 哥白尼還沒畢業,1495年8月26日就遞補成為瓦爾米亞教區的法政牧師(canonry),但,正式的任命被延遲了,1496年中,24歲的哥白尼轉入義大利世界最古老的大學設立於1088年的波隆那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就讀,因為當時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中心,是全歐最著名的學術研究中心。 1497年10月20日哥白尼得到法政牧師的任命。 波隆那(Bologna)、帕多瓦(Padua)地理位置示意圖 1501年中,哥白尼修業完成回到瓦爾米亞,1501年7月28日收到大教堂教士會(the cathedral chapter)延長兩年進修醫學。 同年秋天,連同他的兩位弟弟一起到帕多瓦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adua)攻讀教會法律和研究醫學。 1503年,哥白尼通過考試獲得教會法(canon law)的博士學位。 1503年,學成返回瓦爾米亞途中順道遊歷許多波蘭及普魯士的大城,隨後擔任瓦爾米亞親王主教(Prince-Bishop of Warmia)教區主教,他舅舅瓦克金路德的祕書兼教會的醫生。 瓦爾米亞親王主教教區,有高度自治權,有自己議會、軍隊、皇家普魯士相同的貨幣單位和國庫。 1504~1512年,作為主教的隨從”政務繁忙”奔波於各自治市及諸侯國間。 儒略曆(The Julian calendar),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取代舊羅馬曆(the Roman calendar),大小月和現行的楊曆是相同的,每四年一閏。 到十六世紀時,教會的天文學家們發現日力和實際天體運運行春、秋分(equinox)的天象差了十天。 第五屆拉特蘭大公理事會(the Fifth Council of the Lateran,1512–1517)議定了研究如何改革曆法,教會許多天文學者被委以這項工作,哥白尼是其中的一人。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