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31 04:14:28瀏覽398|回應0|推薦12 | |
工業革命推動基層經濟活動的連鎖性的改變,也推動了大眾文字媒體的發展,各種報章雜誌如雨後春筍的成長,引導社會的輿論對抗”議會”結構性的不公義。 1830年6月26日,喬治四世去世,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精簡的評論 :“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王的逝世會如此不被他的臣民哀悼。 有多少眼睛為他流淚? 有多少沒有利害關係的哀悼會引發真心的悲慟?...如果他曾經有任何朋友-----在人世間任何層級的忠實朋友-----我們抗議他或她的名字卻從未讓我們知曉。("There never was an individual less regretted by his fellow-creatures than this deceased king. What eye has wept for him? What heart has heaved even one throb of unmercenary sorrow? ... If he ever had a friend – a devoted friend in any rank of life – we protest that the name of him or her never reached us.") 這就是大眾媒體越來越有獨立性的表現。這個新興的工具,成為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推動改革”浩然莫能禦”的力量。 不列顛”議會”通過了1832年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許多曲折的過程應該還原,才能”認識”改革的基礎工作就是”新觀念的宣導及認同” ,再加上”群眾暴動邊緣的示威集會” ,法案才能”勉強”的通過------這就是”掃帚不到,灰塵不除”!! 1775年,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良的蒸汽機應用日益普及,棉織、毛織工廠在英格蘭中、北快速的興建,各地工廠雇用大量的勞工,現今勞工法關切的議題,如童工、工作時間、工資、工作環境及工作安全等都沒有相關法案進行規範,這種現象在法國大革命喊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陸續通過系列的相關工廠法案(The Factories Act )。 威廉· 科貝特(William Cobbett)畫像 同時期,有來自英格蘭”議會”外:如威廉· 科貝特(William Cobbett ,1763年3月9日~1835年6月18日) 所導引的輿論壓力,也結合那些議院內的人如 : 亨利“演說家”亨特(Henry "Orator" Hunt ,1773年11月6日~1835年2月15日) 強力譴責可怕利益代理人(patronage),讓不受歡迎的和無效的政府獲得權力的現實。 這些公民社會力量的結合推動了”議會”結構的改革。 亨利“演說家”亨特(Henry "Orator" Hunt)畫像 威靈頓公爵(The Duke of Wellington, 1769年5月1日~1852年9月14日) 在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中,他指揮不列顛的軍隊結合布呂歇爾公爵(Gebhard Leberecht von Blücher, Fürst von Wahlstatt,1742年12月16日~1819年9月12日) 指揮的普魯士軍隊擊敗拿破崙,有極高的聲望,1828年出任首相,他極力反對”議會”結構的改革。 1830年,下議院反對黨提出信任動議(confidence motion) ,雖然他的托利黨(Tories)席位佔多數,他得不到支持而辭職,但他在上議院還是有極高的聲望。 1831年,輝格黨(Whigs)在下議院的選舉中大勝,改革領袖查爾斯·格雷(Charles Grey,1764年3月13日-1845年7月17日)出任首相,下議院九月通過了”議會”改革法案,上議院出席的22位議員21位投下反對票。 上議院的否決,隨即引發了各地的公眾暴亂。 下議院通過信任動議支持首相,1831年12月,再度提出幾乎沒有修訂的”議會”改革法案,面臨上議院可能的再次否決,查爾斯·格雷私下建議威廉四世國王(King William IV)運用國王特權任命足夠多支持改革的上議院議員,以壓迫通過該法案,剛繼位的新國王不願採取如此劇烈的手段,查爾斯·格雷辭職,威廉四世任命威靈頓公爵組閣。 這導致五月動亂(the "Days of May"),當時的伯明翰政治聯盟(Birmingham Political Union)舉行強調” 守法,非暴力”的二十萬人集會,但是,其他許多城市發生了暴力動亂----威靈頓公爵無法控制、維持社會的秩序,威廉四世不得不屈服再任命查爾斯·格雷組閣。 國王威廉四世威嚇將冊封80名自由派貴族議員進入上議院,改變上議院的結構,讓支持該法案的議員占多數,最後並沒有提命新的議員,上議院勉為其難的通過了1832年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這次通過的改革法案賦予中、上階層的公民權,使有投票權的選民從大約 450,000擴大到超過700,000人,那時大不列顛的人口數約為一千四百萬。(I.E. 同時期法國的人口有兩千七百萬人;滿清統治的人口數已達四億,這是很嚇人的差異,但1840年”扯皮似的”鴉片戰爭讓滿清”紙老虎”的實質現形了!!) 雖然改革的幅度還遠遠達不到人民主權(popular sovereignty)標準,但能參與投票的人數已超越法蘭西的1830年憲章所規範的。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