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9 04:00:15瀏覽1731|回應0|推薦26 | |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西元前771年至西元前207年,包括了華夏文明最有活力的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滅亡。 春秋 : 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294年。 戰國 : 西元前476年~西元前221年;255年。 秦一統天下 : 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7年;14年。 周本紀: ”幽王以虢(ㄍㄨㄛˊ)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 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申侯國分封在今河南南陽,為維護外甥太子宜臼的地位,連絡繒侯、犬戎共同伐幽王。幽王顯然是倉促向東迎戰,申侯國、繒侯國聯軍的兵已出武關的,才會在鎬京以東25公里的驪山進行決戰---由南陽到驪山有四百公里。 ”於是諸侯乃即申侯”---這一段有”貓膩”,顯然”幽王舉烽火徵兵”各方諸侯有出兵,但,軍隊到達時幽王已被殺,而且是被西夷犬戎所殺,才可能”諸侯乃即申侯”,這裡的即是動詞,"前去”之意,諸侯不究連絡外族弒君之責,而是”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 由此可見封建的外戚勢力已經是尾大不掉了,外戚干政的徵兆已經萌芽!!
幽王敗亡時各方諸侯封地示意圖 史記描述:西元前771年”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這很可疑,幽王死,諸侯們合縱聯盟,各自擁立幽王的兒子們為周王室繼承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秦襄公將兵救周”,這個周應該是指周平王,顯然,伐幽王的聯軍”有內鬥”,因秦襄公大力救助才能使周平王有優勢取得主動,平王是依靠其母舅申侯而得其位的,東遷是維護其政權最佳選擇。 “平王封襄公為諸侯”,秦襄公受封為諸侯,標誌著秦已升為與齊、晉、鄭等國一樣的地位,既然,秦襄公據有”岐以西之地”是周王室的故地,就必須要面對抵擋犬戎部落,也就是保護已經出函谷關的周王室,秦襄公為求生存,就必須斷壯大自己,拓展疆土,為五百年後的秦始皇打下了根基。 有必要對秦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才能比較清楚的瞭解秦始皇。 史記描述東遷後周平王這一世的景況 :”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周平王(西元前770年~西元前720年)在位五十年,到他去世時周朝的政治由一方盟主領導,王室已全然失去了主導力。 秦本記 : 西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西戎殺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有子五人,其長者曰莊公。周宣王乃召莊公昆弟五人,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復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駱地犬丘并有之,為西垂大夫。”---西元前827年,周宣王親政,任命西邊小封地的領主秦仲為大夫討伐西戎,在成為世襲小領主二十三年後戰死;由此可知西戎有威脅西周邊境的實力,邊境的小封地的領主必須要能抵擋西戎才能保有封地世襲的權利!! 經過莊公四十四年的經營,襄公世襲了領主,在西元前771年受封為諸侯,襄公持續討伐西戎,到西元前766年去世傳位給文公,此時已收復了歧山。 文公在位五十年,基本上將西戎逐出渭河平原,還在西元前750年,將歧山以東的土地獻於周天子。
秦都城遷移示意圖 雍城(現今鳳翔縣南)由西元前677年~西元前383年作為秦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有兩百九十四年。 近年,陝西考古探勘清楚這個都城的佈局,出土了許多文物,陝西西安歷史博物館展示著重於---雍城遺址及兵馬俑出土文物。
雍城遺址示意圖 雍城宮殿遺址西南部分,出土最早的銅質建築構件、瓦檔及空心磚的文物,讓我們瞭解兩千多年前宮殿木質結構的可能形制,是別處博物館見不到的,看看這些圖片。
整件木材是用”錛子”砍刨出來的 居然還出土了一大長條的建築木塊---實在不能想像兩千多年保存的這麼好---是用”錛子”砍刨出來的。 當時有沒有”鋸子”的工具? 應該是沒有;出土的木材沒有”鋸痕”---青銅是否能夠製作成鋸子,也是應該以”實證”的方式進行驗證的。 木工的接榫需要堅硬及鋒利的工具,青銅的硬度不能和鋼鐵相比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鍛造的方式製作各種青銅的構件,滿足建構結實宮殿的需求,木工技術顯然比現存的晚唐廟宇榫卯木結構大為不同。 利用青銅建築構件架接木材,這種不同工匠間協同合作的難度是很大的---需要比較複雜的管理,可以推論國家組織的運作已經很成熟了!! 銅質建築構件及瓦當照片 瓦當的出土可以確知,周朝已不是商朝的茅草結構的屋頂。 空心磚的出土可以確知,隔間的材料已經不是草泥磚結構。
銅質建築構件架接木材示意圖
銅質建築構件
奔鹿紋瓦檔
豹紋瓦檔
空心磚
體積巨大的青銅裝飾構件 這個青銅構件的獸頭有些元素來自於禮器常有的饕餮紋,配上爬蟲動物的身體,不知這是否最早出土的立體雛形龍文物---龍圖騰和華夏道教巫術分不開的,廟的門柱、飛簷、香爐、婚宴喜慶的牆壁、普羅大眾潛意識裡”無所不在”,龍的”胚胎”是什麼? 如何分化(Differentiation)的,是可以再深入探討的題目!! 秦本記 : 西元前384年“獻公元年,止從死。二年,城櫟(音ㄌㄧˋ)陽。”---位於現西安市東北部的閻良區。 雖然獻公廢除了殉葬的制度,但史記紀載秦始皇下葬時依然有”無計其數”的人”從死”。 “(孝公)十二年,作(起也)為咸陽,築冀闕,秦徙都之。並諸小鄉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為田開阡陌。東地渡洛。”---西元前350年,修造咸陽城,築起巍巍宏大的城門樓,秦遷到此作為都城。合併小鄉聚落為大縣,設縣令一人,共有四十一個縣。廢除交錯的田埂闢為田地。東邊的地域已經越過了洛河。 西元前384年櫟陽由獻公建都,到西元前350年孝公遷都咸陽,有三十四年。 咸陽為秦朝的都城,有一百四十七年,至西元前207年秦滅---請參照”秦都城遷移示意圖”。 西元前338年“孝公(二十四年)卒,太子立(惠文君),宗室多怨鞅,鞅亡(逃也),因以為反,而卒車裂以徇秦國。”---在專制的體制下,商鞅就只能”以徇秦國”,但秦朝社會組織及行政運作秩序已然成形,建構了一統天下的堅實基礎。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