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明進化的軌跡---毛澤東的矛盾論(三)下
2008/11/17 23:50:47瀏覽927|回應1|推薦28

矛盾論

(一九三七年八月)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  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物件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  列寧常稱這個法則爲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爲辯證法的核心。  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  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  這些問題是:

一.         兩種宇宙觀;

二.         矛盾的普遍性;

三.         矛盾的特殊性;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五.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六.         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蘇聯哲學界在最近數年中批叛了德波林(Абрам Моиесевич Деборин1881-1963)學派的唯心論,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  德波林的唯心論在中國共產黨內發生了極壞的影響,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不能說和這個學派的作風沒有關係。  因此,我們現在的哲學研究工作,應當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爲主要的目標。

  矛盾的特殊性

()

拿從辛亥革命開始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的情形來看,也有了若干特殊階級。  特別是在資產階級領導時期的革命無產階級領導時期的革命區別爲兩個很大不同的歷史階段  這就是:由於無產階級的領導根本地改變了革命的面貌引出了階級關係的新調度農民革命的大發動反帝國主義反封建主義革命徹底性民主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可能性,等等。(I.E. 這篇文章是1937年寫的,現在看1949年的革命的成功,這個預見有理論正確依據的!!)  所以這些,都是在資產階級領導革命時期不可能出現的。  雖然整個過程中根本矛盾的性質,過程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性質(其反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並沒有變化,但是,在這長時間中,經過了辛亥革命失敗和北洋軍閥統治,第一次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新的軍閥戰爭土地革命戰爭第二次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和抗日戰爭等等大事變,二十多年間經過了幾個發展階段。  在這些階段中,包含著有些矛盾激化了(例如土地革命戰爭和日本侵入東北四省),有些矛盾部分或暫時地解決了(例如北洋軍閥的被消滅,我們沒收了地主的土地),有些矛盾重新發生了(例如新軍閥之間的鬥爭,南方各革命根據地喪失後地主又重新收回土地)等等特殊的情形。

·      (I.E. 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七年的革命 : 1923126孫中山與蘇聯政府全權代表越飛(Adolph Abramovich Joffe, 1883101019271116在上海簽訂 孫文越飛宣言 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19231229共產第三國際派出鮑羅廷(Mikhail Borodin, 1884791951529)到廣州為孫中山顧問,以蘇共為模式重組中國國民黨。 1924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宣佈實行聯俄容共政策。 在蘇聯援助下,於3月組建黃埔軍校,並以蔣介石為校長。)統一戰線破裂資產階級轉入反革命(I.E. 1927412寧漢分裂,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清黨。 19277月,蘇聯顧問鮑羅廷欲分化武漢國民政府以助中國共產黨奪取武漢政府權力,汪精衛遂決定取締共產黨言論,通過取締共產議案,罷黜鮑羅廷及其他蘇聯顧問。)

·      (I.E. 新的軍閥戰爭 : 1930年,中國國民黨內北伐後投降的軍閥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挑戰中央蔣中正之間的內戰。   蔣介石勝利在望,張學良於920,帶幾萬名東北軍入關,張學良趁勢大舉接收翼東、河北地區,發出呼籲停止內戰。   10月中央軍攻下潼關、陜西等地,重兵包圍山西閻錫山殘軍敗將。  西北軍則被張學良收編接管,勢力大增,張學良帶30萬東北軍入主華北,也是918事件,張學良無力抵抗的原因。)

·      (I.E. 土地革命戰爭 : 1927年,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10月率領秋收起義失敗部隊到達井岡山,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至1937七七”事變後,由中國工農紅軍改編成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土地革命戰爭結束)

·      (I.E. 第二次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 西安事變,蔣中正被迫接受六項協議。即:

一.  改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

二.  釋放上海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保證人民的自由權利。

三.  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

四.  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

五.  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關係。

六.  其它具體的救國辦法。

西安事變後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

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繫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必須從各個階級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

例如國共兩黨。 

國民黨方面,在第一次統一戰線時期,因爲它實行了孫的聯俄聯共援助工農的三大政策,所以它是革命的、有朝氣的,它是各階級的民主革命的聯盟。 

一九二七年以後,國民黨變到了輿此相反的方面,成了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反動集團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變又開始向停止內戰、聯合共產黨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這個方面轉變  這就是國民黨在三個階段上的特點。  形成這些特點,當然有種種的原因。 

中國共產黨方面,在第一次統一戰線時期,它是幼年的党,它英勇的領導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但對於革命的性質、任務和方法的認識方面,卻表現了它的幼年性,因此在這次革命的後期所發生的陳獨秀主義能夠起作用,使這次革命遭受了失敗。 

一九二七年以後,它又英勇的領導了土地革命戰爭,創立了革命的軍隊和革命的根據地,但是它也犯過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了新的抗日的統一戰線,這個偉大的鬥爭正在發展,在這個階段上,共產黨是一個經過了兩次革命的考驗、有了豐富的經驗的黨。這些就是中國共產黨在三個階段上的特點。  形成這些特點也有種種的原因。 

不研究這些特點,就不能瞭解兩黨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特殊的相互關係統一戰線的,建立,統一戰線的破裂,再一個統一戰線的建立,而要研究兩黨的種種特點,更根本的就必須研究這兩黨的階級基礎以及因此在各個時期所形成的它們和其他方面的矛盾的對立。 

例如:國民黨在它第一次聯合共產黨的時期,一方面有和國外帝國主義的矛盾,因而它反對帝國主義,另一方面有和國內人民大衆的矛盾,它在口頭上雖然允許給予勞動人民以許多的利益,但在實際上則只給予很少的利益,或者簡直什麽也不給。 

在它進行反共戰爭的時期,則帝國主義主義、封建主義合作反對人民大衆,一筆勾銷了人民大衆原來在革命中所爭得的一切利益,激化了它和人民大衆的矛盾。 

現在抗日時期,國民黨和日本帝國主義有矛盾,它一面要聯合共產黨,同時它對共產黨和國內人民並不放鬆其鬥爭和壓迫。  共產黨則無論在哪一時期,均和人民大衆站在一道,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但在現在的抗日時期,由於國民黨表示抗日它對國民黨和國內封建勢力,也就採取了緩和的政策。  由於這些情況,所以或者造成了兩党的聯合,或者造成了兩黨的鬥爭,而且即使在兩党聯合的時期也有又聯合又鬥爭的複雜的情況。  如果我們不去研究這些矛盾方面的特點,我們就不但不能瞭解這兩個黨各各和其他方面的關係,也不能瞭解兩黨之間的相互關係

由此看來,不論研究何種矛盾的特性-----各個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各個運動形式在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的各方面,各個發展過程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以及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各方面,研究所有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帶主觀隨意性,必須對它們實行具體的分析。  離開具體的分析就不能認識任何矛盾的特性  我們必須時刻記得列寧的話:對於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

這種具體的分析,馬克思、恩格思首先給了我們以很好的模範。

當馬克思、恩格思把這事物矛盾的法則應用到社會歷史過程的研究的時候,他們看出生産力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看出剝削階級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以及由於這些矛盾所産生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及思想等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而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在各種不同的階級社會中,引出各種不同的社會革命。

  馬克思把這一法則應用到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的研究的時候,他看出這一社會的基本矛盾在於生産的社會性佔有制的私人性之間的矛盾。  這個矛盾表現於在各別企業中的生産的有組織性在全社會中的生産的無組織性之間的矛盾。    這個矛盾的階級表現是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由於事物範圍的極其廣大發展的無限性,所以,在一定場合爲普遍性的東西,而在另一一定場合則變爲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場合爲特殊性的東西,而在另一一定場合則爲普遍性。 

資本主義制度所包含的生産社會化生産資料私人佔有制的矛盾,是所有資本主義的存在和發展的各國所共有的東西,對於資本主義說來這是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資本主義的這種矛盾,乃是一般階級社會發展在一定歷史階段上的東西,對於一般階級社會中的生産力生產關係的矛盾說來,這是矛盾的特殊性

然而,當著馬克思把資本主義社會這一切矛盾的特殊性解剖出來之後,同時也更進一步地、更充分地、更完全地、把一般階級社會中這個生産力生產關係矛盾的普遍性闡發出來了

  由於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聯結的由於每個事物內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包含在於特殊性之中所以當著我們研究一定事物的時候就應當去發現這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內部的特殊性普遍性的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它以外的許多事物的互相聯結

    史達林在他的名著《論列寧主義基礎》一書中說明列寧主義的歷史根源的時候,他分析了列寧主義所由産生的國際環境,分析了在帝國主義條件下已經發展到極點的資本主義的諸矛盾,以及這些矛盾使無產階級革命成爲直接實踐的問題,並造成了直接衝擊資本主義的良好條件。  不但如此,他又分析爲甚麽俄國成爲列寧主義的策源地,分析了沙皇俄國當時是帝國主義一切矛盾的集合點以及俄國無産階所以能夠成爲國際的革命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的原因。  這樣,史達林分析了帝國主義的矛盾的普遍性,說明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又分析了沙俄帝主義在這一般矛盾中所具有的特殊性,說明俄國成了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和策略的故鄉,而在這種特殊性中間就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  史達林的這種分析,給我們提供了認識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及互相聯結的模範。

  馬克思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同樣的列寧史達林,他們對於應用辨證法到客觀現象的研究的時候,總是指導人們不要帶上任何的主觀隨意性,而必須從客觀的實際運動所包含的具體的條件,去看出這些現象中的具體矛盾、矛盾各方面的具體的地位以及矛盾的具體的相互關係。  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因爲沒有這種研究態度,所以弄得一無是處。  我們必須以教條主義的失敗爲鑒戒,學會這種研究態度,捨此沒有第二種研究法。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的關係,就是矛盾的共性個性的關係  其共性是矛盾存在於一切過程中,並貫穿於一切過程的始終矛盾即是運動,即是事物,即是過程也即是思想  否認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認了一切  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所以它是共性是絕對性  然而這種共性,即包含於一切個性之中無個性即無共性  假如除去一切個性,還有什麽共性呢?   因爲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性。一切個性都是有條件地暫時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對的

這一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

 

free counters
Free counters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2393903

 回應文章

Wendy 卯瑜 - 美學生活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讀你的文章...讓我視野又不一樣了...
2008/11/18 01:22

實在感恩 城邦的 作家定位, 它讓我在這裡 認識 不少 友多聞 的格友. 讓我增長不少知識!  謝謝分享這麼有深度的文章 !


Tomas(TomasTso) 於 2008-11-18 12:27 回覆:

有負面的思考人"通常"喜歡抱怨社會或世界的各種現象----然後了?

成為習慣,化為"潛意識"----"潛意識"又強化了習慣,這個將人帶往失敗循環,是可以避免的!!  

各種現象的存在都有"內在的本質"---這些本質不是靠"感覺"可認識的,唯有理性的思考是認識"內在的本質"的工具;

有了工具,還要有方法運用理性的思考-----這個方法就是經過兩千年來發展出的"辯證法則"    

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會發生?

如何不再發生?

懂了這個方法,前兩個的問題就"比較可能"有較全面接近正確的答案----為何說"比較可能",舉例 :

癌症---現在就是"比較可能" 瞭解發生了什麼事?

            至於為什麼會發生?  到目前就"片斷"的瞭解了!!

            如何(醫療)不再發生?  就更是"片斷"的進行"試誤"---trial and error --- 這種"試誤"是一種"右腦創新"的心智活動!!     人類文明的飛躍就是靠"右腦創新"的心智活動!!   

目前不瞭解的"內在的本質"關係,若知識能一代傳一代,認識就逐步深入了,我們要成為先知先覺-----不容易;但可以經過學習成為後知後覺避免不知不覺!!      在追求後知後覺的過程,理性思考的能力提高了,負面的思考也會越來越少,這樣就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大家一起來推動理性思考,降低社會上無所不在的負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