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0 00:47:18瀏覽2382|回應1|推薦37 | |
上圖 : 年輕達爾文( 矛盾論 (一九三七年八月)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 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物件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 列寧常稱這個法則爲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爲辯證法的核心。 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 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 這些問題是: 一. 兩種宇宙觀; 二. 矛盾的普遍性; 三. 矛盾的特殊性;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五.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六. 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蘇聯哲學界在最近數年中批叛了德波林(Абрам Моиесевич Деборин,1881-1963)學派的唯心論,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 德波林的唯心論在中國共產黨內發生了極壞的影響,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不能說和這個學派的作風沒有關係。 因此,我們現在的哲學研究工作,應當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爲主要的目標。 一 兩種宇宙觀 在人類的認識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的兩種宇宙觀。 列寧說:“對於發展(進化)所持的兩種基本的(或兩種可能的?或兩種在歷史上常見?)觀點是: (一)認爲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 (二)認爲發展是對立的統一(統一物分爲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而兩個對立又互相關聯著)。”列寧說的就是這兩種不同的宇宙觀。 形而上學,亦稱玄學。 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是一屬於唯心論的宇宙觀,並在人們的思想中占了統治的地位。 在歐洲,資產階級初期的唯物論,也是形而上學的。 由於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進到了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階段,生産力、階級鬥爭和科學均發生到了歷史上未有過的水平,工業無產階級成爲歷史發展的最偉大的動力,因而産生了馬克斯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 於是,在資產階級那裡,除了公開的極端露骨的反動的唯心論之外,還出現了庸俗的進化論,出來對抗唯物辯證法。 (I.E. 形而上學;唯心論;唯物論及達爾文對他"進化論"涉及"意識起源"所可能引發不必要的"形而上爭議"補充的說明如下: · 形而上學(Metaphysics) 研究的範圍是超形態的。 形而上學共有三個傳統分支: 1. 本體論 ——研究存在的問題。 2. 神學 ——研究關於神或眾神的問題。 3. 普遍科學 ——研究第一原則,關注理論哲學的核心問題,如基礎、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結構。 形而上學的問題通常都是充滿爭議而沒有確定的結論的---及既無法證明存在(真),也無法證明不存在(偽)。 · 唯心論(Idealism)主張精神、意識的第一性,物質的第二性,也就是說: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形成思想體系的就是笛卡爾(René Descartes, · 唯物論(Materialism) 主張物質決定了意識,物質與意識之間的關係---意識則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應,也就是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 它屬於一元本體論。 人類意識的起源現在有人敢主張是一種演化出的本能(instinct),就和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在物種起源”( The Origin of Species)中描述他觀察到許多生物的本能一樣。 達爾文那時說到這個是”不能回答的困難”---這就是科學和宗教的相遇的點---百年前”物種起源”的理論對宗教就是不得了的”異端”了!! 有關達爾文說到這個”不能回答的困難”的那一段翻譯及原文如下 : “許多本能是很奇妙的,他們的發展大概將對讀者出現足夠的困難,推翻我整體的理論。 也許,我這裡作為前提的是我不涉及心智力量的起源,而且我更多的(涉及)生物的本身。 我們僅關心本能變化和在相等級的動物其他智力的機能。 我不會試圖對本能(給予)任何定義。 很容易的顯示許多明顯的智力活動可很平常的地領悟這個(本能)術語;當說到本能驅使布穀鳥遷移和將她的蛋下在其他的鳥巢時,每個人都瞭解是什麼意思。 一個行動,我們自己需要經驗使我們能實施,當由動物實施,更特別是由一個非常年輕的,沒有經驗,而且當由許多個體用相似的方法實施,對它們為什麼要實施的目的沒有它們的認識,通常說是本能的。但我可能證明,這些特性都不是絕對的。……” “Many instincts are so wonderful that their development will probably appear to the reader a difficulty sufficient to overthrow my whole theory. I may here premise, that I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origin of the mental powers, any more than I have with that of life itself. We are concerned only with the diversities of instinct and of the other mental faculties in animals of the same class. I will not attempt any definition of instinct. It would be easy to show that several distinct mental actions are commonly embraced by this term; but every one understands what is meant, when it is said that instinct impels the cuckoo to migrate and to lay her eggs in other birds' nests. An action, which we ourselves require experience to enable us to perform, when performed by an animal, more especially by a very young one, without experience, and when performed by many individuals in the same way, without their knowing for what purpose it is performed, is usually said to be instinctive. But I could show that none of these characters are universal.……”))
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 這種宇宙觀把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 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I.E.空間位置)的變更。 而這種增減和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於外力的推動。 形而上學家認爲,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從它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 後來的變化,不過是數量上的擴大或縮小。 他們認爲一種事物永遠只能反復的産生爲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變化爲另一種不同的事物。 在形而上學家看來,資本主義的剝削,資本主義的競爭,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主義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隸社會裡,甚至在原始社會裡,都可以找得出來的,而且會要永遠不變的存在下去。 說到社會發展的原因,他們就用社會外部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去說明。 他們簡單地從事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變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 因此,他們不能解釋事物的質地多樣性,不解釋一種質變爲他種質的現象。 這種思想,在歐洲,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是機械唯物論,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則有庸俗進化論。 在中國,則有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的思想,曾經長期地爲腐朽了的封建統治階級所擁護。 近百年來輸入了歐洲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則爲資產階級所擁護。 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互相聯繫著和互相影響著。 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 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 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繫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原因。 這樣,唯物辯證法就有力的反對了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的外因論或被動論。 這是清楚的,單純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機械的運動,即範圍的大小,數量的增減,不能說明事物何以有性質上的千差萬別及其互相變化。 事實上,即使是外力推動的機械運動,也要通過事物的矛盾性。 植物和動物的單純的增長,數量發展,主要地也是由於內部矛盾所引起的。 同樣,社會的發展,主要地不是由於外因而是由於內因。 許多國家在差不多一樣的地理和氣候的條件下,它們發展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 同一個國家吧在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的情形下,社會的變化卻是很大的。 帝國主義的俄國變爲社會主義的蘇聯,封建的閉關鎖國的日本變爲帝國主義的日本,這些國家的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 長期地被封建制度統治的中國,近百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正在變化到一個自由解放的新中國的方向去,中國的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 整個地球及地球各部份的地理和氣候也是變化著的,但以它們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相比較,則顯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萬年爲單位而顯現其變化的,後者則在幾千年,幾百年、幾十年,甚至幾年或幾個月(在革新時期)內就顯現其變化了。 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自然界的變化,主要是由於自然界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産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於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 唯物辯證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 並不排除。 唯物辯證法認爲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I.E. 簡單歸納成為”內因是動力,外因是條件”的結論!!) 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爲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爲雞子,因爲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 各國人民之間的互相影響是時常存在的。 在資本主義時代,特別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各國在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響和互相激動,是級其重大的。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影響到世界各國內部的變化,同樣地而且還特別深刻地影響中國內部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是通過了各國內部和中國內部自己的規律性而起的。 兩軍相爭,一勝一敗,所以勝敗,皆決於內因。 勝者或因其強,或因其指揮無誤,敗者或其弱,或因其指揮失宜,外因通過內因而引起作用。 一九二七年中國大資產階級戰敗了無產階級,是通過中國無產階級內部的(中國共產黨員內部的)機會主義而起作用的。 當著我們清算了這種機會主義的時候,中國革命就重新發展了。 · (I.E. 機會主義 : 指蔣中正的清黨,此後,毛澤東上井岡山走農民革命的路線和第三國際支持的王明(陳紹禹)發動城市工人革命的路線發生”路線的分歧”。) 後來,中國革命又受了敵人的嚴重的打擊,是因爲我們黨內産生了冒險主義。 · (I.E. 冒險主義 : 指中共由周恩來與博古、李德等人的”三人團”擔當軍事與政治的領導,指揮第五次反圍剿,結果慘敗,放棄江西蘇區,開始所謂的”長征”。 插曲 : 當著我們清算了這樣冒險主義的時候,我們的事業就又重新發展了。 · (I.E. 指 由此看來,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 辯證法的宇宙觀,不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古代就産生了。 但是古代的辯證法帶著自發的樸素的性質,根據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還不可能有完備的理論,因而不能完全解釋宇宙,後來就被形而上學所代替。 生活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期的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對於辯證法曾給了很重要的貢獻,但是他的辯證法卻是唯心的辯證法。 直到無產階級運動的成果,特別是批判地吸引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的部分,創造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這個偉大的理論,才人類認識史在上起了個空前的大革命。 後來,經過列寧和史達林,又(實踐)發展了這個偉大的理論。 這個理論一經傳到中國來,就在中國思想界引起了極大的變化。 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因此,具體地了事物矛盾這一個法則,對於我們是非重要的。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