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21 01:41:10瀏覽1473|回應1|推薦31 | |
印度人的外包“語言”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彼得·馬什(Peter Marsh) 在印度一幢不知名的寫字樓裏,“J團隊”( J-Team)肩負著加強印度與日本聯繫的使命。 H·B·賈揚蒂(H.B. Jayanthi)負責這個由整整60名印度工程師組成的團隊,他們爲日本工業控制系統製造商橫河(Yokogawa) 效力。 班加羅爾(Bangalore)的這些工人接受了培訓,能用日語對話,甚至用日語思考,這樣他們與在日本的同事合作進行産品開發時,雙方就能高效地交流了。 “離岸”産品開發 在印度進行的新製造産品研發活動正日益增多,橫河的J團隊僅是例證之一。儘管這些活動正轉向不斷增長的印度國內市場,但主要還是面向國外消費者與工業用戶。 據估計,純粹的“離岸”産品開發在印度每年産生約5億美元的總營收,而且這一數位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純粹的“離岸”産品開發是指爲總部位於印度以外地區的企業承擔的研發工作,或者通過公司自有的研發中心,或者通過外包合約商進行。 産品開發可被視爲製造業服務層面的活動,在製造企業努力保持競爭力的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領先於中國 美國PTC公司是電腦輔助設計軟體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其軟體産品用於製造業的産品開發。公司副總裁阿尼爾·基特卡拉(Anil Chitkara)表示,未來5年,在高成本國家的全部産品開發中,將有30%可能轉移到遙遠的低成本地區完成。 印度在吸引此類業務方面首屈一指,領先於捷克共和國、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 “如果高成本國家的企業內部從事産品開發工作,每小時的成本可高達40至60美元,”基特卡拉先生說,“如果把這項工作轉移到海外進行——不管是轉移到公司的海外運營部門,還是通過外包合同轉移給承包商——可以把成本削減到每小時10至25美元。” 但他補充說,高成本國家的企業越來越多地來到印度等國家進行産品開發,“不僅因爲成本更低(當然,低成本頗富吸引力),而且因爲企業可以擴展技術人員的供應範圍,超過本國可獲得的供應。” 印度人善於學習語言 高質量的技術教育培養了大量相對廉價而有能力的工程師,支撐著印度在産品開發外包服務方面的地位。 多數情況下,印度工程師會講英語,這本身就是一個有用的交流工具。 此外,印度有約30種語言,因此許多印度人善於學習語言。這在離岸服務業中是一大優勢,因爲不是每個人都能流利地講英語。 橫河J團隊駐印度的日本工程師及技術顧問鈴木宏(Hiroshi Suzuki)說,日本人的情況尤其如此,即使在商界,日本人掌握的英語也頗爲有限。 “日本人的工作方式是獨一無二的,”鈴木先生說。“日本人不太善於和外國人交流。爲了恰當解決這個問題,你必須會講日語。” 橫河在印度有350名研發工程師,相比之下日本的主要運營部門則有1000名。該公司從10年前就開始用日語培訓印度工程師,讓他們在日本工程師負責的産品開發專案中做出更大貢獻。例如,專案可能是設計工程設備的一個複雜元件,用於日本某化工廠的自動化。 日語有助工程設計? 賈揚蒂女士的J團隊有望在一年內擴充至100人。她表示,學習日語是一大挑戰,但也改善了她的工程設計技巧。 日本工程師往往以具體而結構化的方式工作,她說:“學習這種語言有助於教給我更爲系統的工作方法。” 教印度工程師學日語的想法不僅限於橫河,甚至不僅限於豐田(Toyota)等在印度擁有強大業務的日本公司。在爲美國電機與自動化公司愛默生(Emerson)效力的350名印度應用工程師中,有10%會講日語。 美國汽車配件及座椅和汽車內飾生産商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在印度普納(Pune)運作一個技術中心,雇用了350名工程師。其中有50人致力於印度市場的産品開發,其他人則面向海外從事離岸專案。 在這300名工程師中,有80名是“前線軍官”或“流動偵察兵”,他們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全球各地的另25個江森自控技術中心的具體開發專案上。 “‘前線軍官’可能在印度以外地區工作長達兩年時間,”江森印度分部負責人K·穆拉利(K. Murali)說。“他們是聯繫普納與這些地方的介面。” “一半人學會了斯洛伐克語” 他表示,印度工程師的靈活性是公司的優質資産,尤其是語言才能方面。中心從這些工程師中派出10人到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工作,“在很短的時間裏,他們中有一半人學會了斯洛伐克語”。 據估計,印度每年用於産品開發的5億美元中,約一半由專業外包合同商完成。他們主要爲非印度公司承擔産品開發工作,其中包括印度資訊系統公司(Infosys)這樣的大型企業,以及Quest、Harita和Rolta等規模較小的外包公司。印度資訊系統公司主要以各種各樣的資訊技術合約業務而著稱。 Quest是一家美國公司,全球工程人員總數爲850人,其中650人常駐印度,代表英國航空公司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和美國工業聯合企業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等客戶,承擔産品開發的外包合同。 “我們關注的重心不是核心開發工作,我們認爲客戶希望這些工作由其內部研發中心來完成,而這些研發中心通常設在高成本國家,”Quest首席執行阿吉特·普拉布(Ajit Prabhu)說。“相反,我們承擔相對容易外包出去的週邊工作,如升級需要改進的早期産品,或者進行模具設計。 ”通過將部分開發工作轉包,“與過去相比,客戶投入一定的研發資金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 羅爾斯·羅伊斯讓100名駐班加羅爾的Quest工程師負責對羅爾斯·羅伊斯早期型號的飛機發動機進行改造,這些型號已不再整批生産。 部分工作是與羅爾斯·羅伊斯7100名公司內部的全球工程師團隊協作,重新設計歷史遺留的發動機部件(用於發動機升級或替換損壞的原裝部件)。 公司全球工程師團隊主要位於高成本國家,其中4500名在英國。 羅爾斯·羅伊斯表示,公司希望到2007年初,以這種方式雇傭的印度工程師數量上升到200人。羅爾斯·羅伊斯稱:“我們不僅將我們與Quest的聯繫視爲外包的實例,更是在人才供應緊張的領域獲得更多有用人才的舉措。” 適合新興市場的産品開發 一些業內專家相信,印度可以在運用西方技術,開發針對新興市場低收入人民需求的新産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是跨越高成本和低成本國家鴻溝的另一方面。 全球最大的微處理器生産商美國英代爾公司(Intel)最近發佈了廉價電腦設計,將由領先的印度電子集團韋普羅(Wipro)和HCL資訊系統公司(HCL Infosystems)生産。 這款電腦可用於鄉村互聯網資訊亭,使用廉價電池並能承受極端高溫。 印度工業巨頭塔塔集團(Tata)正致力於開發廉價的高科技“經濟型轎車”,適合印度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其零售價將低於1萬美元。這款轎車將結合多項突破性技術:車身採用低成本的塑膠合成材料,使用粘合劑組合各部件,並採用創新的傳動裝置和發動機。 塔塔集團董事長拉坦·塔塔(Ratan Tata)說,這款轎車可在2010年之前投産,一些工廠可能設在印度以外地區。 荷蘭跨國電器企業飛利浦(Philips)印度分公司首席執行官K·拉瑪錢德蘭(K.Ramachandran)稱,飛利浦在印度的5500名員工中,約六分之一參與各項新産品開發活動,包括技術創新和市場營銷。例如,飛利浦正在印度開發使用可充電電池的低能耗家庭照明系統。此外,它還在開發攜帶式體檢設備,這些設備通過衛星與醫院相連,可攜帶到偏遠的城鎮和鄉村,爲無法享受醫療服務的民衆提供保健服務。 拉瑪錢德蘭先生表示:“印度擁有巨大的市場和高水準的技術資源,在開發結合低成本和創新的新産品方面佔有優勢。” 譯者/諸彥青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