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22 02:15:00瀏覽1747|回應0|推薦16 | |
第一次各隊十字軍路線圖 99. 十字軍的興起的原因及影響 第一次十字軍(First_Crusade,1095年11月26日到1099年):沒有詳細的戰略,沒有補給, 教皇烏爾班二世(Pope Urban II)畫像 ------十字軍過程概述 : 中世紀的十字軍戰士把自己看作是朝聖者。 十字軍是基督教世界與回教世界之間,漫無止境的戰爭。 但是,它絕非一場純粹奪回聖地的聖戰。在十字軍的目的中係融合了宗教的熱情、宗教口號的虛偽性、好戰的本質、人性的殘酷、貪婪的動機。 教宗烏爾班二世 (Pope Urban II,1088年3月12日~ 1099年7月29日在位) 在1095年召開的克萊蒙特會議 ( Council of Clermont ) 上,號召基督教界的勇士們抵擋伊斯蘭的侵略,在第一次十字軍發起時,反應是熱烈的。 參加的目的不一,份子繁雜有 : 富有,虔誠的貴族在歐洲有大量自己的土地,他們甘願放棄一切去接受這神聖的使命;不是長子不能繼承遺產的貴族”落魄騎士”(I.E.類似日本戰國時期的”浪人”),平日靠當雇傭軍和收”通行費”為生;因人口增加無地可耕的隸農;西歐的城市商人,特別是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的商人;(I.E.馬可波羅就是眾多這類商人中的一個代表。) 。 原先設定的宗教目標---收回聖地;統一分裂得教會---未完成,但非規劃的結果所造成的影響促成人類近代文明的大躍進!! 拜占庭皇帝阿歷克塞一世·科穆紐屋斯(Alexius I Comnenus)畫像 Ø 1095年,由於塞爾柱突厥人(Seljuq Turks)的威脅,拜 占庭帝國皇帝阿歷克塞一世·科穆紐屋斯(Alexius I Comnenus,1081年-1118年在位)向羅馬教宗烏爾班二世求援。 次年,第一次十字軍出發,原本規定出發的時間是聖母升天日(Feast of the Assumption,),也就是 1096年秋天,“平民十字軍”終於抵達拜占庭的帝都君士坦丁堡,此時只剩下約3萬人左右。 長途跋涉之後平民十字軍已經疲憊不堪,他們既沒有統一的指揮,也沒有具體的作戰計畫,只是懷著對異教徒的仇恨,渡過博思普魯斯(Bosphorus)海峽,就向塞爾柱突厥人的重鎮尼西亞撲去。 而他們遇到的卻是塞爾柱突厥人裝備精良的鐵騎。一場惡戰之後,“平民十字軍”大部分被殲滅,只有一些人僥倖逃回。 在整個平民十字軍的行動中,絕大多數人戰死,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在途中病死,再除去被俘虜作奴隸的,殘存者不足3000人,“平民十字軍”徹底失敗了。 Ø 德意志西部的隊伍由布雍的戈弗雷(Godefroide Bouillon)公爵和他的兄弟布洛涅的鮑德溫 (Baudouinde Boulogne)率領,沿平民十字軍走過的路線前進; 法國南部的隊伍由圖盧茲伯爵聖吉爾的雷蒙德(RaymonddeSaintGilles)和阿德馬爾率領,從土魯斯出發,經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Lombardy),取道巴爾幹半島的伊利裏亞(Illyria); 法國北部的隊伍由法王菲力普一世的兄弟韋芒杜瓦的(Huguesde Vermandois)率領,在法國里昂(Lyon)集合,從義大利渡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 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隊伍由博希蒙德(Bohemond)伯爵和他的侄子唐克雷德(Tancred)率領,由義大利東南部城市布林迪西(Brindisi)渡亞得里亞海,取道伊庇魯斯(Epirus)。 參加這次東征軍隊的總人數,據教宗自己說有三十萬人,這或許有些誇大其辭,然而某些西歐學者說只有四萬人,又似乎有隱瞞之嫌;而美國學者考證意見認為,應該有十至二十萬人,之所以說只有四萬,是因為只計算了騎士的數目,而構成本次東征的主力,還是貧窮的平民,只不過他們的裝備比之前的平民十字軍要精良不少。 Ø 這群身著十字軍服的戰士們在出發前都參加了一個宣誓儀式,誓詞定必終身效忠教宗,違者以“絕罰”(開除教籍)論處。 教宗烏爾班二世本來有打算親自出征的,但由於被遂的敵對教宗克萊門特及其殘餘勢力仍時有活動,烏爾班二世不敢輕易冒險,所以只是派出四個教宗代表隨軍。 第一次十字軍到達小亞細亞時,政治形勢對他們十分有利:一個由塞爾柱蘇丹領導的統一的穆斯林帝國的威脅尚未形成; 魯姆蘇丹國(Sultanate of Rüm)已經獨立; 一個新的王朝——達尼什曼德(Danishmendites)王朝——業已控制了安納托利亞(Anatolie)的東北部; 統治美索不達米亞(Upper Mesopotamia)和黎凡特(Levant)的埃米爾(統治者)有好幾個; 巴勒斯坦(Palestine)則由以開羅為中心的強盛的法蒂瑪(Fatimids)王朝的哈裏發管轄。 因此,十字軍面對的是一群四分五裂、相互猜疑的敵人。 1097年5月,十字軍進攻魯姆蘇丹國首都尼西亞(Nicaea)。 在這片落入突厥人手中的領地上,他們分成南北兩路行軍,北路由博希蒙德和征服者威廉的兒子、有“災星”之稱的諾曼第公爵羅伯特(Rober)領軍,南路由戈弗雷統率。 魯姆國的蘇丹基利日·阿爾斯蘭一世(Kilij Arslan I)在尼西亞被圍攻之前就開始召集他的部隊,然而直至在尼西亞陷落之後,軍隊還是沒有集結完成。失去了首都,阿爾斯蘭極不甘心,他便與統治安納托利亞西北部的達尼什曼德結盟,組織起一支人數達十萬的大軍,在多利留姆(Battle of Dorylaeum)城外的平原上與十字軍決一死戰。 在敘利亞北部的這座重鎮面前,十字軍遇到了當地居民的頑強抵抗。 十字軍圍困安條克達7個多月之久。 雖然城內軍民歷盡艱辛頑強抵抗,但由於叛徒出賣,該城終於 Ø 1101年十字軍(1100-1101年, Crusade_of_1101),是第一次十字軍收復聖地的後續小規模十字軍,又稱為: Crusade of the Faint-Hearted,因有些第一次十字軍的參加者半途而廢,在家鄉受到恥笑的壓力,加上教宗Paschal二世( Pope_Paschal_II)的鼓勵,西方仍舊有不少的人繼續投入十字軍運動。 這波十字軍大抵以為主力由米蘭出發,再加上些納瓦爾人、法蘭西人與巴伐利亞人。 倫巴底人他們主要是由米蘭大主教安善四世(Anselm IV, Archbishop of Milan)所領導, 納瓦爾人由納瓦爾伯爵威廉二世(William II of Nevers) 所領導, 與巴伐利亞人由巴伐利亞公爵韋爾夫一世(Welf I, Duke of Bavaria)所統領, 法蘭西人方面,除了阿奎丹公爵威廉九世(William IX of Aquitaine)外, 另一位統帥就是上一波十字軍中的"逃兵"佛蒙達的雨果 (Hugh of Vermandois)。這次的十字軍又走上了農民十字軍的老路,他們以攻擊在小亞細亞重新復出的凱利區‧阿斯蘭(Kilij Arslan)為主要目標,但是就如同農民十字軍一樣,也在渡過馬摩爾海不久,便為突厥人所擊潰。 Ø 然而,這波十字軍中,也不是完全毫無成就的。一支由北歐挪威人所組成的十字軍,就在地中海東岸大放異彩。這支軍隊由挪威國王西格爾一世(Sigurd I of Norway)率領,也是第一個參加十字軍的國王,帶著維京長船艦隊,並聯合了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一世,攻下了濱海的古腓尼基名城──西頓(Sidon,在現今被魯特南方,現有居民20萬)。 西格爾一世回國後,便因這次輝煌的戰功,而獲得了「十字軍戰士」的綽號。 Ø 十字軍在征服所得的土地上以西歐封建制為模式的建立 : 耶路撒冷王國(Kingdom of Jerusalem),安提阿侯爵區(Principality of Antioch ),的黎波里伯爵區(County of Tripoli),愛得沙伯爵區(County of Edessa)等四國。 推舉一位十字軍指揮官擔任耶路撒冷國土。其他三國的旗主負有效忠國王的義務。 然而此征服地並非一個統一王國。由於地理條件係沿海岸細長狀的國土,故難以施行集權統治。 西歐封建主在領地上以軍事城堡為中心,統治、剝削、奴役當地居民。各國有十足的獨立權,相互對抗,甚至延請回教徒援助,互相殘殺。王國內除大小領主外,還成立宗教騎士團。 以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由法國騎士組成的教團; 聖若望騎士團(Order of St John, Knights Hospitaller) 義大利騎士組成的的教團; 條頓騎士團(Teutonic Order) 由德意志騎士組成的,1192年得到教宗Celestine III承認轉為軍事教團,三者最為負盛名。騎士團宣誓效忠教宗、救濟貧民、保護朝聖者,但是他們在敘利亞和歐洲相繼獲得廣大土地,不久形成敘利亞的主要戰鬥力量。 騎士團是直屬教宗的宗教性軍事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