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24 04:57:52瀏覽1362|回應0|推薦10 | |
第三次十字軍前西歐在東地中海的領地 99. 十字軍的興起的原因及影響 3. 第三次十字軍 : (1189年 - 1192年, Third_Crusade)。 第二次十字軍的失敗,除了突顯了"東方的法蘭克人"與"西方的法蘭克人"在概念上的差異外,也暴露了在東方的法蘭克人內部,也存在著種種的不和諧。 一般來說,東方的法蘭克人注重的是他們的土地、財產,他們樂於利用與穆斯林合作,以換取利益,甚至於不惜引伊斯蘭軍隊,對付自己的基督徒弟兄;然而,這點對於遠道而來的法蘭克人而言,這簡直難以想像。 在十字軍國家內,派系的鬥爭也是一個不安的因素,耶路撒冷的王座傳承往往因為派系而決定,這些派系的成員,除了對伊斯蘭教的立場有所不同外,更重要的,他們也會因所屬的教團不同,而決定自己應處的立場,最知名的例子,大概就屬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與聖若望騎士團(Order of St John, Knights Hospitaller)間的不合了。 這些不合與對立,注定了耶路撒冷王國無法抵禦已經團結起來的穆斯林大軍,隨著薩拉丁的登場,十字軍國家也逐漸走上衰亡之路。 Ø 努哈丁的勇將撒拉丁(Salahuddin)在1171年攻克了埃及,1187年于哈丁會戰(Battle of Hattin)大敗十字軍後又攻佔了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傳到歐洲時,教宗烏爾班三世接受不了這一沉重的打擊,當場暴斃。 聖城再次失陷就引發第三次十字軍。 Ø 新的教宗葛力高理八世(Gregory VIII),立刻組織了新的一批十字軍,這次的十字軍,與其說是個軍事行動,不如說是個外交政治行動。 領軍的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約1122年—1190年6月10日)、英王獅心王理查一世(Richard I,1189年-1199年4月6日 在位)和法王腓力二世•奧古斯都(Philippe II Auguste,1165年8月21日-1223年7月14日)。 腓特烈率其部隊,沿上次遠征的陸路穿越拜占庭。 法國人和英國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進,途中佔領了西西里島。由於十字軍內部矛盾重重,這次的十字軍沒有想像中的順利,此次遠征也沒有達到目的。 Ø 德意志腓特烈一世,率十字軍約10萬人一路上傷亡慘重,沖過了整個小亞細亞,但至西裏西亞(Cilicia)渡河時,由馬背墬落,四十公斤重的盔甲使56歲的腓特烈一世翻不了身站不起來,在水深僅及膝的河流溺水身亡,在他的兒子施瓦本公爵腓特烈六世(Frederick VI)的率領下,只有少數人,繼續前往巴勒斯坦,其他人則紛紛折返歐洲。 Ø 英格蘭與法蘭西從1188年起,便已經參與了十字軍,但由於理查一世擔心腓力二世會趁機打他領土的主意,因此要求腓力二世必須與之同行,雙方僵持到1190年,才順利成行。 英格蘭理查一世,率一百艘長船隊約8,000人,由海路到阿克裏(Acre),一路搜刮財務支援十字軍費用。 在西西里,理查一世毀棄了與未婚妻愛麗絲(Alys)的婚約,愛麗絲是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之妹,轉而向那瓦拉國王之女貝倫加里婭(Berengaria)另訂婚約,因此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煽動西西里國王坦克雷德一世(Tancred I)攻擊理查一世。 同時,理查一世又以為其妹喬安(Joan)索討遺產為名,對西西里國王坦克雷德宣戰, 在塞普路斯,理查一世不滿賽普勒斯領主艾薩克‧科穆寧(Isaac Komnenos)怠慢了他的未婚妻與妹妹,於是便以此為藉口,大約在1191年5月中旬興兵推翻了艾薩克‧科穆寧在賽普勒斯的統治。 不久之後,理查一世便將賽普勒斯的統治權售予蓋伊‧德‧路西尼昂,以籌措十字軍所需的經費。理查一世在 勝利後,瓜分戰利品時起了爭議,首先是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先進城,將神聖羅馬帝國的軍旗插在阿克裏的城樓上,理查一世將德國的軍旗拔丟於地,並輕辱利奧波德 (Richard cast down the German standard from the city, slighting Leopold.)。(I.E. 理查一世返回英國陸路經奧地利時,就被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補獲送交亨利六世。) 其次是對設立耶路撒冷國王的爭執。 第三,腓力二世留下10,000名士兵,5,000銀馬克和利奧波德五世在八月份返國了。 Ø 法蘭西腓力二世,就在理查還在塞普路斯停留的時候,1191年5月20日腓力二世已經抵達巴勒斯坦,並投入對阿克裏(Acre)的攻城戰中。 法王腓力二世僅參與東方基督教軍已展開的阿克裏包圍戰,奪回阿克裏後,因腓力二世認為在歐洲的勢力領先理查王重要性,遠在奪回聖都之上。 即於1191年8月率部分十字軍返回法國。 Ø 1191年8月以後,理查成了全十字軍唯一的軍事領袖。 理查在接下來的日子中,率領的十字軍鞏固起法蘭克人在巴勒斯坦沿海的統治,他使薩拉丁明瞭,從法蘭克人手中奪取巴勒斯坦沿海地區,已經是不可能的。於是,薩拉丁開始將軍事重點放在耶路撒冷的防衛上,因為他知道,伊斯蘭世界(特別是他的阿育布王朝)無法再次承受喪失耶路撒冷的影響了。 耶路撒冷國王康拉德一世(Conrad of Montferrat)準備與薩拉丁簽訂協議,企圖聯合對付理查,薩拉丁將這項密謀當作外交壓迫的手段,透露給理查知道。 得知消息的理查於1192年4月暗殺了康拉德,(I.E. 這成為奧地利公爵理奧波德五世((Leopold V of Austria))逮捕查理的理由!!)。 1192年7月薩拉丁突襲奪取雅法(Jaffa),對十字軍騎士展開報復理查一世在阿克裏殺俘虜的大屠殺。 對於理查來說,他的處境也越來越糟,因戰爭一籌莫展,雖然幾次戰術的勝利,卻仍然無法收復耶路撒冷;談判也沒有進展,理查與薩拉丁都堅持己見;在十字軍內部,反對理查的氣氛也在漫延,他們譴責理查沒能收回耶路撒冷,也譴責他謀殺了康拉德。 與此同時,他也接到了關於他弟弟約翰與腓力二世勾結的消息,理查終於放棄了繼續進行十字軍戰爭的想法。 1.耶路撒冷仍歸穆斯林管理; 2.法蘭克人保留從蒂爾到雅法的海岸走廊地帶,基督徒和穆斯林彼此可以自由地到耶路撒冷和麥加去朝聖; 3.穆斯林將基督教會所有的,包括十字架在內的宗教遺物歸還基督教會。 至此,耶路撒冷王國只剩彈丸之地,第三次十字軍的黃金時代便告結束。 Ø 十字軍所建立的國家,乃由於少數十字軍征服者所統治的國家,組織鬆懈;由於敘利亞‧法蘭克人、宗教武士團及新加入的十字軍等內部,或此等團體相互之間,屢屢發生反目及不和的情形,因此國勢微弱;此外,戰力拙劣,缺乏戰術等種種原因,動輒瓦解,使復國工作遭挫折而終告失敗。 Ø 第三次十字軍時集中軍力於海港都市甚於聖都。 商人因而於此等都市中獲得特定居住區和市場權、免除除關稅等特權,獨占商業利益。 此外他們也因運輸敘利亞‧法蘭克人的生活必需品和武器、補充兵源和朝聖者而致富。 義大利各城市發覺十字軍戰爭中有利可圖,乃走上發展轉手貿易之途。而征服敘利亞,又可保障地中海貿易的安全,所以義大利各城市自始即積極支援攻擊敘利亞沿岸都市。 潛伏的危機乃是義大利城市間,尤其是熱內亞和威尼斯的對立。(I.E.馬可波羅就是參加對抗熱內亞的戰爭中被俘,在監獄中口述傳奇的經歷,被記述發行”馬可波羅遊記”而傳於世。) 基於上述發展,終於造成私人對都市經濟利益的追求,在十字軍運動中遠超過宗教性的動機,甚至改變十字軍的進擊方向 Ø 當獅心王歸國之時,半路上竟被奧地利大公理奧波德五世捕獲,控訴理查一是暗殺了他的侄子康拉德一世,隨即又被交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亨利得到法王的賄賂金錢,將理查當作戰場上的俘虜長期關在監獄,直到1194年理查答應把英格蘭王國交給皇帝,在他被釋時將其作為一塊封地收回,同時理查被迫答應支付15萬馬克--相當於當時英國王室兩年的全部收入--贖回理查。 亨利六世的行為被伏爾泰斥為“不折不扣的野蠻而又卑劣”。 回教不准崇拜偶像,這是少數回教徒的偶像畫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