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明進化的軌跡(十二)--基督教文明(三)--西羅馬的變化
2008/02/23 18:53:42瀏覽1201|回應0|推薦7

87.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教宗)權力擴展的演變

------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將帝國的首都遷往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康士坦丁堡的位置,此處位於商業貿易的通道上,除了在商業上有價值外,在軍事上,亦是非常有利的位置,擁有防範異族入侵的屏障。但卻在宗教上使得教會分裂更加確定,同時也因為政治權力減縮,不再輕易受到管轄。 羅馬當然失去身為首都的政治重要性,不過另一方面,遷移政府帶來的權力真空,卻令羅馬主教有機會增加他在世俗和屬靈事物上的影響力。羅馬的主教和後來的教宗逐漸奪得政治上強大的權力。當查理曼在800年被加冕,實質上成為另一個羅馬帝國後,東西方的紛爭更趨明顯,兩者的關係幾乎到達分裂的程度。  政治上,出現了兩個皇帝互相爭競。 而在宗教方面,羅馬的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亦互相爭奪權力。  1054年東西方教會正式分裂的期間,教會面對兩個互相對抗的中心。(I.E. 先有基督教,後有基督教的思想家們創造的基督教神學。 由歷史演化證據看,古代基督教的希臘教會和拉丁教會是《聖經》記載的基督教信仰和教會組織的直接繼承者,也是後來所產生的形形色色的基督教信仰和教會組織的共有原本,它們的發展為後續各個階段的基督教在教義、教會組織、教儀等方面奠定了基礎。  基督教神學的產生得益於希臘哲學。 早期基督教思想家使用希臘哲學去解釋基督教的學說。  通過世代的努力,原始基督教的經驗被理性化了,基督教的主要觀念有了哲學的支撐,一元論的基本立場得到確認,一種系統的基督教神學產生了。源於原始宗教與神話的希臘哲學滋養了這種新的神學,以宗教意識的基督教神學信仰取代了希臘的宗教與哲學,成為整個社會的精神主流。神學是一種由信仰所激發的理性思考。 天主教這個基督教的正統教派發現了信仰與知識調和的模式。 從基督教的發展來看,他們最重要的貢獻是以一種積極的方式把基督教當作一種合理的宗教展示給外部世界  他們堅持基督教一神論,批判異教的多神論。  基督教的勝利給希臘羅馬世界帶來了一種新的宗教生活。  基督教關於神、自然、人、命運、救世主的觀念,基督教的組織、神職人員、公共的和私下的禮拜形式,基督教的文學、藝術和倫理都不是其他宗教的簡單複製,而是吸取了其他文化成分以後的重新創造。通過基督教與當時各種異教和哲學的衝突與融合,一種新的文化理想創造出來。 它既有祭儀也有哲學。 它為人們提供了一把理解生活意義的鑰匙、一套行為規範、以及一種精神性的崇拜。 堅持以理解為基礎的信仰,把希臘哲學的一些合理因素與基督教的信仰相結合。  這種形式的基督教征服了羅馬帝國,成了中世紀歷史的基礎,並且一直延續到現在)

-------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為了獲取軍隊及社會日益增加的基督教徒的支持,給予基督教合法地位。  在此之後,由於羅馬皇帝和貴族的捐贈,基督教會的財產快速的增長。  君士坦丁大帝將拉特蘭宮贈給教會,這成為教會最早收到的一筆重大捐贈。  除了房產之外,在義大利本土及羅馬帝國各行省,捐贈給教會的地產和財富也不斷增加  476年,只有6歲的西羅馬皇帝。 統治西羅馬的皇帝羅穆魯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下詔書退位宣佈西羅馬各省可以獨立,轉眼間各地就出現許多---就像現代袁世凱死亡後中國的軍閥一夜間遍地都是---各地的大地主結合統領軍隊的領袖,形成獨立個體。   教會是作為私人領主佔有這些土地的,並不擁有這些贈土的主權 (I.E. 類似貴族得到國王的賞賜的采邑)   其原有領土陷入無主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的基督教會組織起來,在羅馬主教的治理下,逐漸成為義大利中部地區事實上的世俗統治者(I.E. 個體小農無力抵擋天災人禍,於是向教會和世俗大地主尋求庇護,教會和世俗大地主也乘機兼併農民份地,自由農民的不斷減少及大地產的不斷增長,使得教俗大地主在領地內的權力越來越大,並對王權構成威脅,國王的軍事、經濟實力的日益相對削弱,使國王的活動受制於大貴族。國王後來被迫頒賜特恩書狀內容如 : ---應某地領主兼某教堂主教某某的請求---在某主教的教堂所現有的,以及以後該教堂靠上帝的恩寵所取得的莊園範圍內,國王的官員俱不得入內執行審判,收斂罰款或其他事物。此種權利俱由該主教和他的繼任者掌管。” 這種權利稱為“特恩權”,從此大貴族在領地內取得了行政、司法、稅收等多方面權利。) 

------- 教會統治非常嚴厲,並且控制了原西羅馬領域內的文化教育。  主張教士不能結婚,禁慾,要求人們將一切獻給上帝才能死後上天堂,另一方面聖職買賣現象又很嚴重  宣揚三位一體、原罪說等經院哲學,嚴格控制科學思想的傳播,並設立宗教裁判所懲罰異端,學校教育也都是為了服務於神學。  在教宗格高列裏一世(590-604年)時期,基督教的儀式大致成型,這時的教義及教會高層已經發生質變為統治貴族服務。 1492年後這種沒有經過宗教革命改良的古老基督教隨著葡萄牙及西班牙的殖民擴張傳到美洲大陸並落地生根;1650年後才有大量移民的北美洲,英法移民帶入的是經過宗教革命改良的新的基督教,這也是現代拉丁美洲和清教徒文化北美洲在幾百年發展後社會在各方面造成巨大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元6世紀後,教皇國的雛形開始出現,查士丁尼(527~566年)大帝治下的東羅馬帝國對義大利展開了一系列征服活動,擴大了影響力,自然損害了了教皇國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至西元7世紀,隨著東羅馬帝國的衰落,羅馬教會作為義大利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再度對東羅馬勢力所不及的羅馬城周圍地區展開統治,羅馬主教暗中聯絡倫巴底人並利用軍事、外交手段(甚至包括賄賂),在羅馬教會的努力下,倫巴底人停止南下,轉而集中攻打亞平寧半島北部以拉文納城為核心的東羅馬總督轄區,將東羅馬勢力逐出義大利。  雖然此時的羅馬主教(教宗)在名義上還要臣服於東羅馬皇帝,但是羅馬教會的相對獨立使得羅馬主教可以與君士坦丁堡主教和東羅馬皇帝相抗衡,羅馬主教格曆高裏二世甚至開除了東羅馬皇帝利奧三世的教籍。  728年,倫巴底國王路易特普蘭德將拉丁地區的一些鄉村和城鎮捐獻給羅馬主教,這些土地被稱為即“聖彼得的遺產”,成為教皇國的立國基石。  從此,教宗不僅是世俗的真實國王,在君權神授的思想下,同時又是神在世俗代表人的正統地位,成為世俗皇帝行使權力的授權來源!!   

------- 羅馬教宗利用東羅馬對抗伊斯蘭宗教及軍事的擴張無力西顧的政治權力真空;蠻族國王沒有文化不了解歷史的弱點;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地位,偽造了《君士坦丁贈禮》文件,聲稱當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羅馬城,拉特蘭宮等地交給了教宗,建立了教皇國。 (I.E. 羅馬教廷在750年至850年之間精心偽造了一份被稱為“君士坦丁贈禮”的文獻,來證明教皇國所擁有的土地是在西元4世紀時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奉獻給羅馬主教西爾維斯特二世的。該文獻說,君士坦丁大帝在西爾維斯特二世通過祈禱為其治好麻風病後接受了洗禮,並在受洗後的第四天就決定將帝國都城羅馬捐贈給基督教會,並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的拜占廷營建新都。該文獻還斷言,君士坦丁大帝不僅向羅馬主教捐贈了義大利中部地區,而且還捐獻了整個羅馬帝國的西半部領土,並授予教宗及其後任者對其進行世俗統治的權力) 

------- 800年,教宗利奧三世在羅馬給查理曼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承認查理曼的帝國為羅馬帝國的承繼者。  新國王的繼位需要教宗的加冕,這個加冕儀式更抬高了教宗在世俗的地位.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163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