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01 07:22:43瀏覽1682|回應1|推薦14 | |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主張應該將更大的資源投入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這個主張不被 當時宏碁股份有限公司(Acer Inc.)的董事長王振堂認可,在擔任宏碁執行長六年後承擔當年虧損的責任被解職。 二○一二年四月,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正式加入中國聯想集團(Lenovo Group Ltd.)------此後,宏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聯想集團發展的軌跡,就像是山線、海線鐵路在竹南分道揚鑣了!! 中國聯想集團2013年在PC出貨量市占率超越惠普(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成世界第一。 2014年初始收購IBM的低端服務器業務及摩托羅拉移動 (Motorola Mobility)智慧手機業務,顯現旺盛的企圖心-----在低端服務器業務繼續挑戰惠普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在競爭劇烈的智能手機領域加入戰局!! 2014年初宣佈的兩個併購案,蘭奇這位專業經理人的所面臨的整合挑戰也是非常的嚴峻。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及2013連續兩年鉅額虧損後,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Acer Inc.)的董事長王振堂,證明了”自己的無能”,只能下台!! 2014年1月1日宏碁新任首席執行長陳俊聖(Jason Chen)就任進行救亡圖存的大改組-----原雲端技術事業群更名為「自建雲暨平板產品事業群」;設立「全球策略規劃暨運籌中心」; 增設「筆記型電腦事業群」;新增「固定運算暨顯示事業群」。 過去的成功不是未來的保證----中國聯想集團及宏碁股份有限公司的競爭還會繼續,在現今戶聯網的時代,"願景"、"創新"及"實踐力"是企業生存的重要元素!! 華爾街日報的這篇報導值得讀一讀!!
中國科技巨頭聯想集團成長史 2014年 01月 31日 11:20 中國聯想集團(Lenovo Group Ltd.)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時的一家小型政府資助企業逐步成長為全球領先的大公司,並在去年登上了世界最大個人電腦製造商的寶座。 該公司此前提出以29.1億美元收購谷歌(Google Inc.)旗下陷入虧損的手機業務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押注自己能在智能手機領域複製上述成功的經歷。 聯想集團首席執行長楊元慶在上述交易宣布後接受採訪時稱,這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聯想將在智能手機市場對大型競爭對手發起挑戰。他表示,我們希望成為一名全球性參與者。 聯想剛成立時總部設在北京一座狹小的單層平房中,向中國家庭分銷海外製造的電腦,上述交易是該公司逐步發展壯大進程中最大膽的一步之一。到目前為止,聯想的成功主要建立在最大限度地削減成本上,該公司自己在國內製造個人電腦,同時在海外塑造產品穩定、可靠的品牌形象。聯想2005年對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IBM)個人電腦業務的收購幫助其在全球樹立了聲譽,儘管該公司在銷售方面主攻的還是企業領域或新興市場。 不過,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將使聯想深入全球智能手機領域,它需要面對那些眼光挑剔,品牌意識強烈的消費者。該公司也將因此與智能手機行業的領軍企業蘋果(Apple Inc.)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展開正面交鋒,後兩者目前是全球最受認可的消費品牌。在諮詢機構Interbrand的2013年全球最佳品牌調查中,聯想和摩托羅拉均未擠入前100名,而蘋果和三星分別列第一和第八。 而且,聯想將在美國市場與競爭對手展開交鋒,無法享受在中國市場擁有的本土企業優勢地位。最新數據顯示,在截至去年9月30日的六個月中,聯想185.6億美元的銷售額中有41%來自中國。 摩托羅拉的巨額虧損加大了聯想取得成功的難度。根據聯想提供的數字,摩托羅拉去年淨虧損額由2012年的6.16億美元擴大至9.28億美元。出於對該交易可能拖累聯想盈利能力的擔憂,投資者在週四亞洲交易時段拋售聯想股票,導致該股在香港市場下跌8.2%,至10.06港元(合1.30美元)。這一下跌導致該公司市值降至約135億美元。 聯想上週還宣佈了一項重大交易,即計劃斥資23億美元收購IBM的低端服務器業務,這將加大聯想使摩托羅拉扭虧為盈的難度。分析師們表示,由於聯想要同時整合兩大完全不同領域的業務,該公司的管理能力可能捉襟見肘。 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Alberto Moel在談到摩托羅拉交易時表示,我很驚訝聯想居然這麼冒險;所謂“吞多嚼不爛”,這似乎超出了聯想的能力所及。 楊元慶指出,聯想已經證明了這種懷疑論是錯誤的。該公司此前打敗了更知名的科技公司搶奪市場佔有率,在公司發展壯大的同時越發成熟和全球化。 當年,聯想以12.5億美元收購IBM的個人電腦(PC)業務時,該業務也正陷入困境。當時,批評人士稱,鑒於該業務比聯想自己的PC業務要大得多,聯想不太可能完成收購。楊元慶回憶道,一些人當時說這就像是蛇吞象。 據聯想員工透露,當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時,楊元慶幾乎不會說英語。為了迫使自己學習英語,楊元慶將英語定為聯想的官方語言,並和他的家人一起移居到北卡羅萊納州,以便與IBM的PC子公司高管密切合作。此後,楊元慶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他甚至可以完全用英語召開分析師電話會議以及接受外國媒體的採訪。 過去幾年,聯想在國際營銷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舉辦以體育明星和知名人士做代言的各種推廣活動。2012年,該公司與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簡稱NFL)簽署了三年期贊助協議,允許其在營銷推廣時使用NFL商標。聯想還聘請了美國國家籃球聯盟(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簡稱NBA)球星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為其智能手機在亞洲做廣告,並高調聘請了好萊塢影星阿什頓•庫徹(Ashton Kutcher)在美國營銷活動中為公司代言。 從很多方面來看,聯想都做到了中國政府最終希望看到的中資企業發展方向的典範。由於中國正設法推動經濟擺脫廉價製造業、發展多元化,並將資金投向海外市場,政府希望中資企業收購外國品牌或在海外培植自有品牌。鑒於目前勞動力成本上漲且傳統增長來源減少,中國希望能夠提高價值鏈並生產精細、高利潤的商品,以提振經濟並創造更多就業。 中國政府一直主張國產消費電子品牌生產並銷售自有產品和服務,而不是為國外品牌充當配角,在這方面,聯想一直勇當先鋒。 儘管聯想仍然通過其最大投資者的一個大股東獲得政府資金,但該公司與大批國有企業截然不同。在中國的銀行業、資源和運輸行業中,國有企業佔據著主導地位。 聯想的前身是新科技研發公司(New Technology Developer Inc.)。這家小型科技初創公司的啟動資本只有2.5萬美元,中國科學院提供了這筆資金。1988年,香港聯想(Legend Hong Kong)成立,1994年該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 聯想最初把外國公司生產的個人電腦分銷給中國企業和個人,甚至會幫客戶裝機。(I.E. 許多” 幫客戶裝機”的電腦使用的微軟操作系統,絕大部份沒有支付授權使用費!!)1988年楊元慶以實習生的身份加入聯想,當時他需要騎著自行車配送電腦。 在1990年推出自有品牌個人電腦後,聯想在國內市場迅速擴張,其電腦產品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當時對電腦科技還不怎麼熟悉的中國消費者。舉例來說,聯想早期的互聯網個人電腦上有一個按鈕,用戶只要簡單一按,就可以立即連上互聯網了。 2003年,聯想把它的英文名字由“Legend”改為“Lenovo”,其中“Le”取自“Legend”,而“novo”是一個拉丁詞根,代表“新意”。 如今,仍可以從聯想的股權結構看出上述根源:中國科學院持有聯想控股有限公司(Legend Holdings Ltd.)36%的股權。而後者(I.E.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是聯想最大股東,持股32.5%。楊元慶和其他董事持有聯想7.3%的股權,其餘股份在公開市場上流通。根據聯想與一個銀團達成的5億美元貸款協議的條款,如果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降至20%以下或者失去其聯想最大股東的地位,則該貸款協議將發生違約。 相比於中國國有企業,聯想與西方競爭對手有著更多的相似之處。上述貸款協議來自一個由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組成的銀團。而在中國,大型國有企業比較依賴來自國有銀行和大型政策性銀行的廉價信貸。 聯想在北卡羅萊納州和北京都設有總部。公司的管理層中有許多外國人,有一名美國人(前戴爾高管比爾•阿梅利奧(Bill Amelio))還曾擔任聯想的首席執行長。而在中國的國有企業中,領導人通常由高級別的中共官員來擔當,他們偶爾會被調到其他公司。 楊元慶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他並未把聯想視為一家中國企業,因為聯想的管理層和股東結構是多元化的。 聯想仍可以從北京的政策中受益。外資企業團體抱怨稱,中國市場龐大,但中國政府的採購規定對聯想這樣的中國企業有利。2012年中國電子消費市場的規模達到約人民幣1.4萬億元(按當前匯率計算,約合2,310億美元)。到目前為止,中國並未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關於政府採購指導的協議上簽字,不過中國官員稱,他們正在與WTO積極對話。 據專門關注安全問題的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去年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國政府規定外資電腦廠商不得在中國建立分銷系統,這一規定也讓聯想在過去幾年受益匪淺。聯想在中國各地建立了銷售渠道,在開展自己的電腦生產業務之前,得以銷售其他廠商生產的電腦。
Juro Osawa / Lorraine Luk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