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28 08:11:54瀏覽900|回應0|推薦6 | |
放眼望去,世上沒有任何一本書會被視為是「神的話語」,除了聖經。 然而,若真視聖經為「神的話語」,讀經時,是否會有天壤之別的態度呢? 通常閱讀,我們會透過這本書與作者對話,有時,甚至可能會與之辯論或者反駁,因為作者和讀者是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但若今天知道所讀的是「神的話語」,是否會讓我們有截然不同的心態,甚至閱讀的姿態呢?我們是否會想要聆聽?而且是仔細地聆聽,深怕對神的話語沒聽清楚或聽不完全。自然,也有些人不承認聖經是「神的話語」,但仍可從讀經裡面得到某些方面的益處。只是,一旦深知聖經是「神的話語」,結果卻很可能是改變這個人整個生命! 然而許多人卻對聖經誤用、錯用,或濫用。無論是哪一種,都是以讀者為主導型的消費聖經,讀經成為把聖經當客體,而讀者是主體。重點擺在這本書如何能被自己所用,而非想要透過聖經上的話語來和神建立關係,或者對神向你個人的啟示有所回應。 字句叫人死,這種讀者導向的讀經,被畢德生形容為「頂多像敬虔地徘徊在墓園裡,拓印下古代墓碑上的銘文。」充滿了死亡的氣息。說實在,每位基督徒面對聖經都要作一個重要的決定,要不要自己讀(第一手)?還是老是讓別人告訴你聖經在說甚麼(第二手)? 然而即使自己讀,也會有可能落入另外一種消費聖經的閱讀,就是資訊涉獵式的讀經,而非靈命塑造式的讀經。 資訊涉獵,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傾向追求過多的資訊:新事實、新知、新技術、新方法、新系統、新活動、新計畫…。現今的網路上資訊爆炸,也說明了人類對資訊追求的熱情有增無減。也可說現代人對知識和技術的追求獲取,超過對生命品質的尋求改善,如此是為增加自己對外界的控制。也因此,誰擁有資訊,誰就擁有權力,「知識就是力量」從此而出。 如此功用性地涉獵資訊,深深嵌印在人類文化結構中,使得人每打開一本書時,都脫離不了受這方面的挾制。我們已被訓練成「開卷有益」,凡事靠自己來進行各樣資訊攝取的閱讀。從文字中先掌握一些重點,然後分析、挑剔和論斷。而且每人都有自己一套過濾系統,因而會建立在自己的觀點、渴望和需求來挑選吸收甚麼?淘汰甚麼資訊?好讓自己的思想可以發揮取捨。讀經也是如此。 很多人讀經是為了獲得資料或知識,包括了解某些特殊事實或歷史事件、一般真裡或教義上的知識,甚至只為查證別人在宗教觀點、教義和行為上的偏差謬誤。[1] 這種讀經是讀者主導型、為的是求控制和解決問題。 如此讀經的最大動機,不為改變生命,而是想要解決問題,把聖經當說明書或是屬靈教戰手冊,覺得只要翻完就可以達到目的。此種速讀又功利性的閱讀還包括挑剔和分析,以及看所讀是否會合自己的胃口,可以服侍自己的目的。 而且資訊閱讀的特色,就是讀愈多愈好,愈快愈好。網路搜尋時,人們對搜尋引擎愈來愈不耐煩速度慢,甚麼都要手到擒來,一抓到可用資料就停止閱讀。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也因此因應盛行各樣速讀的技巧。後果之一,就是在很短時間內,讀完整本聖經的各樣讀經計劃也開始出現。 如此讀經方式,上帝在哪裡呢?還留有甚麼餘地讓神來對我們說話嗎?經文成為外在被我們控制使用的工具,來服事我們的動機、目的或渴望。我們和經文的關係產生距離,不再親密,也沒有和神進入一個關係來領受。 雖然速讀大量聖經有其必要,但這卻並非和神進入關係,塑造生命性質的閱讀。塑造生命的閱讀是避免用「量化」來進行,比較看「重質」的閱讀。重點是在經文中和神相遇。那種快速閱讀,檢驗還剩多少進度就可以讀完的閱讀,還是屬於資訊型的閱讀。 最糟糕的是老油條式的基督徒,對聖經很熟知,卻已無法被聖經塑造生命了。雖然也會想和上帝建造關係,但卻想要採用自己的條件來進行。他並不想被經文改變,只想找到一節、半節經文來增進自己對信仰的認識。也不想尋求對這世界挑戰,或在這世上活出一個立場,結果讀經只停留在知識上瞭解,卻不想被所瞭解的屬靈知識來改變自我。 相較資訊涉獵式讀經,還有一種是靈命塑造式的讀經。如果了解聖經對生命的影響,是否會幫助我們作一個更好的決定呢? 魯益師曾提出「兩種閱讀」的說法,一種是為了自身目的而「使用」一本書,另外一種則是按照作者目地來「領受」書。 「當我們『領受』它,我們是根據那位藝術家創作的模式,來發揮自己的感官、想像力和各種其他的能力; 當我們『使用』它,我們則只是為了幫助自己的活動,…..『使用』遠不如『領受』,因為如果藝術只是被使用而非被領受,她就只是使我們的生命變得耀眼、得到調劑、步調和緩,卻絲毫不能為我們的生命增添甚麼。」[2] 若真把聖經視為「神聖」,就要用「領受」的態度來領受,也因此,就不會沒有時間讀經,或用「自己不太喜歡讀經」而不碰聖經了。更不會把聖經貶為一個比你低,讓你來掌控的物件或事情。換句話說,我們不能用聖經來服事自我,把經文套到自己的生活經驗中,看自己要如何使用或運用。而是要讓聖經來塑造我們的生命。 這就好像畢德生所形容的,聖經世界廣闊無邊[3]。他說我們個人經驗何其有限?如果要用魯益師所說的「使用」讀經,就好比把大海要拼命注入我們這小小的杯子裡。「領受」聖經,則是讓自己願意開放、被改變,進入聖經啟示的世界裡,在廣大的洋海中游泳。 面對大海,傾倒自己的一杯,這個選擇的智慧應該有吧?這樣的選擇也應該不難吧? 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