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經如何被濫用、錯用、誤用?
2016/09/15 13:24:32瀏覽1593|回應0|推薦4

        雖然許多基督徒都知道聖經是神的話語,神聖、具有權威。對聖經感覺上也好像很熟悉,但不代表聖經在他生命中有一正確的重要位置。他們和聖經的關係,還可能因為濫用、錯用和誤用而扭曲,對整個信仰好似買匵還珠。

        人對聖經的無知和自大莫此為甚。有哪幾種扭曲的可能呢?

過度研究批判型讀經

        對為數不少的聖經學者來說,聖經,是他們作學術研究和考察的對象,然後根據研究結果寫出對聖經的評價和鑑別。

        有的是從歷史批判,有的是從文本批判,也有是從修辭或經文來源等角度進入研究。此種把聖經當作對象來研究的人都有一共同傾向,就是強調人為層面多過神聖的啟示。

        把聖經當客體來研究批判,有點像我在閱讀課中提到的文藝批評。 當我們對經文解剖、質疑、分析、和查考時,就好像實驗室中被我們解剖的動物,所有的神聖被除魅,經文的豐富全化為考據和數字,就無法再對我們說話了,也很難有任何神聖的啟示。所讀經文反而成為一可以去掌控分析的對象。

        認識一些大陸學者即如此。信了主後,面臨最大的誘惑就是傾向把聖經當作另外一門人文學的學問來研究。他們對聖經和信仰也許可以說得頭頭是道,卻不代表他們會願意讓聖經來解剖他們的生命,讓自己生命在神的話語面前「赤露敞開」。如何把研究聖經改為讓聖經來解剖自己的生命?是這些學者需要不斷調整的心態和挑戰。

 

碎片化式的讀經 

        也有些基督徒平常並沒有整體讀經的習慣。拿起聖經時會把經文支解,作私有化解讀,然後功用性地為個人所運用。

       如此好似把聖經碎片化,一次讀幾節經文,東一節、西一節,就以為自己在讀經或者是那種放在案頭一疊應許的經文卡,一天讀一小卡片的經文。或者是勵志型讀經,找一些很有啟發也很激勵人或安慰人心靈的經文,作成禮物或者掛飾置於案頭,或者作為書籤夾在書中。並不否認有時候,神也可能會透過這樣片段的經文來對人說話。然而,對這世界上任何一本書,我們都不大會用這種碎片方式去閱讀。好似不讀書中完整的故事,只抓住其中一句對話,或一個場景的描寫,或者詩中的一句詩,就以為算是讀過整本書了。為何聖經我們就會如此對待

       還有的是查經或者講道,不真正地進入經文去解經,只用經文作一個跳板,把想談的主題從經文出發去談起,之後再也不回到經文了。也有的是用經文來作心理揭露和輔導性治療根據等等,都是碎片化式的讀經。 

        正確的讀經方式,應該是對所有經文,無論是應許、安慰或教導、警告,都是在一個神和人之間的關係裡去領受。而非抽籤式地,在自我控制下作錯誤的解讀。

 

二手閱讀的聖經文盲

        先生說在高中時為了聯考,曾流行人手一本書叫《黑白猜》,可以幫助人考試猜題,比如說四選一要如何淘汰不相干的選擇?書中教的已非相關科目的學問內容了,而是如何猜題考試的技巧。

       另外有本書叫《不用讀完一本書》,說許多書只要讀一下導讀,或者聽別人說,或參加讀書會,或按照一般人對哪本書在文學、文化裡的相關地位有些了解,就可以雖沒讀過書,也可以說得出來那本書是怎麼回事,而且可以說得頭頭是道。

       聖經,雖然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被許多西方家庭最多擁有的書,卻也是被基督徒自己不讀、而靠二手轉述最多的一本書了。

       關於讀經,最近冒出一個名詞叫作「聖經文盲」(Bible Illiteracy)。問題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尤其美國文化是以基督教立國,無論在教育、經濟、政治、法律等,多層面中都有基督教信仰的手印痕跡。如今,大部分美國人卻成為聖經文盲。

        美國有一著名的納集團研究(Barna Groups research) 根據調查指出[1],美國人重聖經,但是大部分不讀經。少於一半的成人可以說得四福音書是哪幾本。許多基督徒說不出超過兩個到三個的使徒名字。十誡裡面60%說不出五個誡命難怪許多人會犯十誡,因為根本不知道為何。82%的美國人相信「天助自助者」(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是來自聖經。重生的基督徒只比這好1%。大部分美國人認為聖經教導人生是以照顧家庭為首要目的。12%的成人相信聖女貞德(Joan of Arc) 是挪亞的太太。還有高中畢業生以為所多瑪和蛾摩拉是夫妻。登山寶訓是葛理翰的一篇講道。

      「聖經文盲」這個現象早在2007年的時代雜誌就成為封面故事了。通常講「文盲」,好像是指不識字之人。然而西方社會說起「文盲」,更多的是對語言和文學的不熟悉。[2] 一般幫助文盲的機構,也比較關注沒有能力閱讀之人。然而「聖經文盲」更多的是關注基督徒對聖經的疏忽,超過沒有能力去閱讀。

       2010年洛桑網站有篇文章「聖經素養使聖經轉型」(  Biblical Literacy causes Biblical Transformation)[3],對「聖經文盲」簡單的解釋為對聖經知識缺乏,包括不清楚從創世到教會建立的基本故事線; 不能把故事線和世界歷史相連,不熟悉重要聖經人物以及他們在故事中的所作所為; 沒有聖經書卷和聖經作者的基本知識。

        如此說來,想一下我們自己或教會裡的弟兄姊妹,是否符合這裡的描述?如此種種關於聖經知識的缺乏,指的是基督徒並非沒有能力閱讀,更嚴重的是有意忽視聖經。《重拾聖經》(Taking Back the Good Book) 一書的作者諾爾(Woodrow Knoll)認為這是個危機,他說[4]

        我們常常無意識地會相信聖經是一本來自上帝的神聖書,但卻很容易覺得不值得我們花時間一讀。撒但在外界環境裡攻擊不下的,卻可以因為我們的輕忽而達到目的。現代教會裡的危機就是聖經文盲。                                                                       

         Biola 大學伯丁教授 (Kenneth Berding)[5] 則解釋現代基督徒不讀經的原因,是因為後現代不信任歷史大敘述。也有的是因為自我主義盛行,讓人只相信自我,不認為有任何外在權威的存在。還有很多是因為社交媒體、簡訊、娛樂的分心; 或自以為是聖經通,因為從小在教會裡長大,關於聖經有甚麼沒有聽過?或者,就是一個「忙」、「沒有時間」成為最好不讀經的理由。

        聖經文盲這個危機其實很嚴重,因為不讀經的後果神已警告過我們: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 你棄掉知識, 我也必棄掉你, 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 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 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4:6)

        許多人也許自以為是基督徒,擁有信仰,其實是掛在信仰的外圍。完全沒有被神的話語對付過生命,解剖過靈魂。眼前生活也許和其他弟兄姊妹沒有太大差別,但只要刮過一陣生活風暴,他的信仰就可以全然崩解。沒有屬神的知識,會失去和父神之間兒女的關係,在神國裡,也不再能作祭司為神所用。是真正地在靈裡「滅亡」!

 

強引聖經攫為己用  

       自然,也有人會讀經,且讀了不少,但他讀經的目的,不見得是為了靠神的話語來改變自己的生命,更多的是想要主導經文的意思。他不涉入聖經原作者或者神原本記錄下來的心意,只看自己可以從經文中解讀多少,來支持他所擁抱的一些議題或主張,比如說聖經中對女性、種族和同性戀怎麼說?

        姊妹可不可以站講台?奴隸需不需要被解放?同性戀到底是不是罪?常常是基督徒分兩邊,每一邊都可以找到許多聖經的經文來支持。

       這種讀法的危險是已經不像讀其他書,只是說說,停留在只是一個讀者意見的表達而已。而是,有些讀者會把自己的解讀當作上帝的旨意,隨之而來的是執行道德處罰和權威式的壓迫。比如說美國歷史上反對解放黑奴,認為逃奴就需要被處死。或是認為墮胎的醫生需要被處死,同性戀需要被處死,更遑論猶太人的大屠殺,參與的基督徒都各有其聖經根據。

        這也是畢德生所說「朝上的褻瀆」[6],就是視聖經為權威,高舉到一個程度成為為其所用的一個武器,不具位格,可以用來定罪或咒詛他人。而非一個在關係裡,屬於個人需要順服、並領受的話語。反之,「朝下的褻瀆」則是看輕、嘲諷聖經,覺得這本書沒有甚麼特別,蔑視自己所不瞭解的內容。

        如此強行攫為己用的讀經法,其實也像碎片化讀經,都是畢德生所說的「將經文支解私有化」[7]。是由讀者來主導閱讀,決定對經文如何篩檢和控制所讀。是帶著私己的目的進入文字,用自以為是的思考來掌握所讀,控制文字對自己生命的影響。

        由此可見,現代基督徒讀經是處於兩種極端誤用的現象:一方是蓬勃興盛的聖經研究,另一方則是極端對聖經無感,從來不打開聖經的「聖經文盲」。中間還有面對時代各種議題如同性戀、戰爭、或女性主義等挑戰,強行引經攫為己用;  或者碎片化讀經來作靈性創可貼(bandaide)………聖經裡真正神的聲音,好似因此而愈來愈沉默…..沉默到一個地步,近乎震耳欲聾!



[1] Albert MohlerThe Scandal of Biblical Illiteracy: It's Our Problem, Christian headline.com, http://www.christianheadlines.com/columnists/al-mohler/the-scandal-of-biblical-illiteracy-its-our-problem-1270946.html

[2] Rick Byargeon, “Biblical Illiteracy Confronted in Spring Hobbs Lecture,” April 2, 2001, http://www.okbu.edu/news/2567. 

[3]Rev.T.Babu RaoBiblical Literacy causes Biblical Transformation, 洛桑網站 2010, http://conversation.lausanne.org/zh/resources/detail/10349#.VLgdXi4w1pk

[4] Woodrow Kroll, Taking Back the Good Book, Crossway Books, Wheaton IL, 2007, p.11-12

[5] Kenneth Berding, "The Crisis of Biblical Illiteracy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Biola University's magazine, 2014, http://magazine.biola.edu/article/14-spring/the-crisis-of-biblical-illiteracy/

[6]畢德生,聖經好好吃,台灣校園 2008193-195頁。

[7]畢德生,13頁。


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
作者为负责同工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74419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