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他們的血從地底中發出呼喊
2015/06/26 00:15:38瀏覽581|回應0|推薦2

 

        身為文字事奉者,是否想過《聖經》這本書的產生和流傳,本身就是長夜星河裡一道長長發亮的文字事奉歷史?
 
         如我們所知,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初始,就好似從時空中濃濃的晨霧中,駛出的一艘船。所謂的「文字事奉者」,就是一群忠實的記錄者,在霧中聽著霧笛聲響而摸索著書寫。每位作者和神的關係想必夠親密,方能聽得清楚,寫得明白。默示過程,恐怕也非僅僅一席書寫的長度,而是好一段時日。那會是怎樣一種書寫的生活?是否有時「無米下鍋」?有時又「下筆如有神」?
 
         在那段時日裡,對筆下文字,他們可曾有過疑惑呢?懷疑自己是否聽得完整?寫出來的文字又會如何被人解讀?那時沒有印刷術,完全靠口手相傳,是否曾擔心有誰會幫他們傳遞?還是,他們就是悶著頭順服地不問其他,只是記錄?對著每天參與神國歷史的顯現:過去、現在和將來,那又是怎樣一種敬畏、震撼和感嘆?可以想見在那段記錄的過程裡,內心也許波濤洶湧,但筆下卻想必節制、收斂。一字一句,終於,四十位左右的作者散佈各地,橫跨一千多年的書寫,透過三種語言:希伯來文、亞蘭文、希臘文,化為整本聖經66卷書,在這世上存在了。

 
         進入教會初期,文字事奉者又轉換成為抄寫者。由一批抄寫熟練,又寫得一手漂亮書法的文士,精心一字一句地抄寫在皮革卷軸上,或用蘆葦製成的莎草紙上。抄寫過程,手跡、汗跡要小心不能沾污紙頁。精神也必定專注,才能確定不會眼花撩亂抄寫錯字。自然不同其他,神的話語哪能容得筆誤?抄寫出來的版本物以稀為貴,每一件都是精美的手工成品。

         但人一生又能抄寫多少本?想想,在歷史暗夜裡,一燈獨坐,精神儼然,一字字正楷抄寫,在皮革或莎草紙上滑出沙沙聲,為唯一的陪伴。那沙沙聲,也迴響在千古宇宙的星河中。
 
         到第四世紀,聖經書卷是被抄寫在羊皮紙的散頁上,然後書面書背再用木頁裝幀,被稱為”codex”,源自拉丁文「木頭」。現代聖經抱在手裡都已夠沉甸了,那時的聖經很可能只能置放檯面上才能翻開。

         也是在四世紀中又多了一種文字事奉者的身分,就是譯者。到底,跨文化和種族,懂得希伯來文的人幾何?因此開始出現由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的聖經,然而剛開始的翻譯粗糙又錯誤繁多。熟悉希伯來文的聖經學者聖杰羅姆(Saint Jerome),在當時教宗的授權下,開始把聖經從原文──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翻譯成當時通用的拉丁文,順便也花了一番心血作校訂。

        譯者的角色,就好比兩種語文間的橋樑,一方面要把聖經忠實地轉換文字,同時,還要顧及當代人的語境,找最合適的詞語來呈現神的話語。現代的譯者畢德生就認為King James 版本雖然文字優美,卻已失去現代街頭巷尾日常用語的特色,因而也花下14年時間又把聖經重新翻譯成現代英文版本的《信息版聖經》。十數年的翻譯,就是十數年的生命!過程中,徘徊在兩種語言間不斷兩頭回顧,心中拿捏,像抄寫者一樣是為他人作嫁地把神的心意呈現。過程中牽涉到多少的「捨己」?同時又戰戰兢兢,深怕把神的話語因誤譯而誤傳。
 
         然而初始,聖經翻譯卻不是一個被教會祝福的事工。因為聖經為何需要被翻譯?自然是為讓更多人能進入神的話語來領受。所有譯者都是真正的「傳道者」,一字一句耐著性子翻譯,讓聖經可以透過筆下文字廣傳。那是一種神聖的託付,然而卻不是所有人皆願意有翻譯版本出現市面。在那時的社會裡,誰若能掌握神的話語,誰就控制了詮釋神話語的權力,擁有特權身分。就像一開始聖經抄寫的有限,誰若手中擁有一本聖經抄寫本,就擁有重要的宗教資源。誰能讀得懂拉丁文聖經,就成為社會上的精英知識份子與宗教權貴。因此,聖經要從拉丁文翻譯成為英文,成為「平民閱讀」,就出現了許多攔阻,艱難度超乎我們想像。

          四世紀時,拉丁文版本聖經來到英國。到了七世紀,一個英國詩人神父,凱德蒙(Caedmon),用聖經典故作英文詩歌,把拉丁聖經經文翻譯成老式英文來教導。到了10世紀,一些新舊約片段經文,被陸陸續續翻譯成英文。但這之間,教廷從不認為需要大量翻譯整本聖經為英文以廣為人知。

           一直到14世紀,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1350)是第一位把整本聖經從拉丁文翻譯成英文的神學家和神父,他的一群同夥神父也開始抄寫他的譯本分發。但是,他們並未受到教會授權去抄寫分發,而是自動自發,且常被教會引以為威脅。很快地,威克理神父和他的同僚便開始受到逼迫,約翰威克里夫還被控是異端,為此丟了教授的工作,且被召去羅馬答辯。可惜他還沒有機會為自己辯解就過世了。即便如此,康斯坦丁教會的議會還是為他定罪,英文聖經版本也因此被全然取締。而且未經認證就擁有一本英文聖經的人,在當時是會被處死。如此種種的教廷腐敗,也導致教會改革的風氣開始吹起。

         驀地,一位牛津語言學家此時緊跟著上場,他是丁道爾 (William Tyndale,1494年-1536年),擅長八種語言:希伯來文、希臘文、拉丁文、西班牙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和德文。想來語言學家對語言有種特別的敏感,又深知若能掌握語言,對神話語的領受會有何等深廣的影響。因此,他一生積極地投入聖經翻譯,力求可以讓「推犁的男孩」都可以讀得懂。為此,他離開英國去到德國,在那比較可以安全地進行翻譯。也是在那裡,他認識了馬丁路得,並得到許多支持。後來,馬丁路德也把聖經翻譯成德文版本。

        丁道爾是第一位從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翻譯成英文聖經的人,也是第一個利用1450年古騰堡發明活體印刷術的方便,大量印製譯本的人。更是第一個把聖經翻譯成新英文聖經的人。幾個聖經歷史中的「第一」,卻讓他付上莫大的生命代價。
 
        丁道爾的現代英文版新約,很快地被走私進入英國。雖然他是在暗地裡工作,卻被出賣告發,1536年被法庭判了死刑。然後在柱子上被勒死,屍體再被焚燒。他最後的一句話是「神啊,請打開英國國王的眼睛。」

          神聽了他的禱告。一年之內,亨利八世允許英文版聖經發行,75年內,在一個六百萬人口的國家裡,聖經被分發出去200萬份。英國文化因為聖經素養的催化,繼而發展了藝術、文學、醫藥、教育和社會服務。莎士比亞就是徹底被英文聖經所薰陶,而寫出許多偉大劇作的一位。也因此,學者宣稱若沒有丁道爾就不會有莎士比亞。更不用說莎士比亞的文學,又如何催化了整個英文語言的發展。

          丁道爾對英文語言的影響,又在欽定版(King James )聖經出版(1611年)時更為彰顯。欽定版聖經翻譯委員會強烈倚重丁道爾的翻譯版作為根據。而這欽定本聖經的設計,原就為能從英國講台中被朗讀出來,因而成為神話語的英文版本「化身」,代代相傳。

         著名的牛津學者,麥格拉斯(Alistair McGrath)因而說:「若沒有欽定版聖經,就沒有失樂園,沒有天路歷程,沒有韓德爾的彌賽亞,沒有黑人靈歌,也沒有蓋茲堡演說。」

        回首聖經,是透過記錄者、抄寫者、到翻譯者…….許多文字事奉者的參與,跨過千年,才傳到我們的手中。多少暗夜孤獨的身影,多少敬虔自潔的要求,多少外界壓迫的驚恐和血淚、多少禱告和文字的獻祭…..全是我們前人的足跡。我們現在為從事文字事奉,是否也有如此願意付生命代價來參予的心志呢?

         神的話語又何其神聖?每一頁的經文是如此寶貴!但今人是否看重?是否又願意翻開一讀呢?

         曾經,古騰堡第一本印刷出來的書,是200本聖杰羅姆所翻譯的拉丁文聖經,現在只剩下21本在這世上。如果,全世界只剩下21本聖經,我們想必會視若珍寶,若能擁有一本,必摩之、撫之、深怕失去,且反覆誦讀。但現在每個基督徒家中都擁有不只一本的聖經,在美國出門旅行,旅館內也有基甸協會贈送的免費聖經,然而,許多人卻成為「聖經文盲」,完全不知打開聖經要從何開始。即使聖經中的語言全是自己熟悉的語言,卻仍然不知內中所云。
 
          原本,許多用生命代價換來的聖經翻譯和印刷,是為了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神的話語。現在,卻因為有太多本聖經觸手可及,反而讓人鮮少翻開一讀。現代人對聖經的無動於衷,是否會讓那些文字事奉前人的血,從地底中發出呼喊呢?

          請讓我們重視手中的聖經,且常用敬虔的心翻開神的話語,來進入神要對我們啟示的心意吧!

 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
作者為創文主任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24978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