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0/11 11:49:17瀏覽517|回應0|推薦5 | |
照顧父母是生命的重擔,更是榮耀的重量,透過照顧父母,我們窺見祂的面。在照顧父母過程中,祂的愛如何覆庇在照顧者和被照顧者身上? 在流動的盛宴中,激發文學經驗,寫出信仰真意。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W130《普通讀者文學隨筆課》。 主耶穌鼓勵我們要在關係中彼此依靠,不要活得像孤島。在祂裡,我們永遠不應該說「我不靠人,也不被人靠」。我們自身本來就是慈愛神的負擔,同時我們也被命令要去承擔他人的重擔。有一天,我們自己也會成為他人的負擔,因此我們是彼此擔當,互相需要。 照顧父母,就是陪伴父母走向榮耀。這之間我們所承擔的每一份重擔,都是榮耀的重量。相信有許多兒女正在承擔這樣的榮耀重量。老實說,我的經驗有限,與那些經歷更多、承擔更多的人相比,我的經驗顯得微不足道。我能做的,只是提供一些小小的建議。 照顧照顧者的需要 不知你們是否曾經考慮過,照顧者同樣需要被關心和支援?照顧者不僅要照顧父母,還要兼顧家庭、孩子和工作。然而,雖然我們不鼓勵僅僅為自己而活,但這並不意味著照顧者應該忽視自己的需求。照顧者也有責任關注自己身心靈的需要,並持續追求屬靈生命的成長。 在此,邀請大家關心那些正在照顧父母的照顧者。照顧者的生活擔子本已經夠沉重了,和父母,以及其他手足間,還可能伴隨著複雜的情感,甚至是傷害。 例如,有些接受照顧的親人可能並不視我們的照顧為「禮物」,反而認為我們是在「還債」,會提出各種讓人生氣的索求。也有的是被照顧的人及其他親人,對我們照顧者所作的一些醫療決定或生活安排缺乏信任,對我們指手畫腳、批評或指責。甚至,有時候,那些長期不在身邊的親人,可能會被父母視為最孝順的一位;而我們在身邊的照顧者,則成為常被父母抱怨的對象。 這些情況使照顧者感到疲憊,甚至會想要逃避這樣的擔子,但又常常感到內疚。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幫助這些照顧者呢?幫助可以是實際生活上的支援,也可以是情感上的支援,例如提供一雙耳朵來聆聽他們的故事。因為在述說中,他們或許能釐清事情的關聯,並分享所經歷的痛苦。我們也可以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併為他們祈禱。 我曾經接受過我們小組和一些弟兄姊妹的關懷,他們常常送來食物。這樣不僅分擔了我烹飪的負擔,更重要的是讓我感受到被惦記的溫暖。因為照顧者在社交關係中可能感到孤立,沒有參與就容易被遺忘。我感謝我們的小組沒有忘記我們,他們讓我們感到非常寶貴。 憐恤受照顧者的無助 《論語》中提到孝親最難做到的是「色難」,即不僅要奉養父母,還要保持良好的態度。然而,對基督徒來說,祂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有好臉色(那可以是陽奉陰違),還需要對接受我們照顧的人多一份憐憫,理解他們的無助。 可以想像,接受他人照顧其實很不容易。因為我們都喜歡獨立自主,當有一天我們所有的生活事,包括最基本的洗漱、用餐、如廁、換衣、洗澡等皆需仰賴他人,還不說加上身體可能有的病痛時,那會是很艱難的事。等候他人幫忙做一些自己已無法做的事,帶來的是一種很失控和無助的感覺。除了感覺脆弱和恐懼外,還要對照顧者有足夠的信任,多麼不容易! 尤其當照顧者對你曾經有過的輝煌和身份地位,對你是什麼樣的人,一無所知時,那會是一種很謙卑的經驗。讓他人進入最私密的空間和身體範圍,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一種羞恥的經歷。 很少有人能輕鬆地放下自我,承認需要説明,這通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有些人可能因為不適應而發脾氣,我們需要更多的體恤和包容。我很感恩,我父親雖然過去曾擔任高官,但在需要被像小孩一樣對待換衣如廁時,他沒有太多掙扎,而是平順地接納軟弱無助的依賴階段。然而他雖然像小孩一般無助,但又像成人一樣會時時表達感謝。他最常說的就是:「你真好!」父親讓我看到,人即使在脆弱無依時,仍有祝福人的能力。 照顧他人的過程,也可能會揭露一些我們未曾察覺的特質。例如,我看到外子照顧我父親的溫柔,那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不論原來會如何大小聲,面對我父親時,他始終輕聲細語,甚至帶有幽默。 由於父親曾是軍人,外子每餐前都帶他做運動,床上床下地練習,甚至甩手100下,然後才進餐。這樣的練習一天三次,有時我幫忙,有時孩子幫忙,但擔當最多的是外子。每當看到父親帶領外子唱軍歌,從房間中行軍出來,臉上滿是快樂和滿足,我都深受感動。他們倆在房內更衣時,也常傳來一陣陣笑聲。我覺得,父親看到最多的笑臉,就是外子的笑臉。因此外子的愛心也祝福了我父親。 到父親失智末期,我們每天都在掙扎著處理父親的尿床問題。偶爾,父親神志比較清楚時,對自己的狀況會感到困惑,問:「為什麼衣服會濕呢?為什麼會這樣?」外子每次都簡單地回應:「這是很正常的,是人都會這樣。」我聽了也很感動,這正是憐憫的表現。 他們的經歷讓我看到,照顧者可以用愛心和憐憫來祝福受照顧者,而受照顧者也可以用感謝和感恩來回應照顧者,他們彼此祝福。 如何回應受照顧者的無助和掙扎,是照顧人時的重要學習。因為照顧與被照顧的關係,往往不是我們強大對方軟弱那麼簡單,通常情況複雜且令人筋疲力盡,有時甚至會帶來痛苦。在我們感到山窮水盡時,仍需對對方充滿憐憫,這很需要倚靠祂的恩典。 無論如何,照顧者永遠有成長的空間。正如保羅所說,我們的愛心應該增長、充足。我們要不斷重新認識自己的身份——我們不僅是父母的子女,也是神的孩子,在照顧另一個祂的孩子。 我們要學會進入親人的世界,了解他們的痛苦、困惑、寂寞和疏離感,以及被社會漸漸遺忘的痛苦。了解這些,比我們為他們做什麼更為重要。我們要與他們一起哀悼他們所失去的,認同他們的脆弱和無助。 我想要強調的是,真正看到並認識我們的父母,非常重要。而且看到的,不僅僅是需要被照顧的老人,更是具有獨特特質的人——了解他們的喜好、悲傷和喜悅。這比我們對他們做了什麼,還要重要。 透過照顧人窺見神的面 最後,讓我用盧雲的一段話來作總結: 「照顧人,最終來說,就是從我們所照顧的人那裡,得到祂的賜福。什麼樣的賜福?窺見祂的面。看見祂就是天堂的全部!我們可以在耶穌的臉上看到上帝,也可以在所有需要我們照顧的人身上,看到耶穌的面。」 我為你們祈禱,盼望你們也有這樣的認識,我們一生中,可能會遇到需要照顧的人,有些人未經我們選擇,有些則可能是意外發生的,還有一些可能是你預先安排的。這些擔子,可能會讓你的生活不太方便,需要付出愛的代價。如果你也面臨這樣的境遇,我的祈禱是,你會願意靠主承擔這個擔子,只為了活出祂的榮耀。 當你在照顧他人的過程中,你會如我一般,體會到祂的賜福。正如盧雲所說,我們可以在所有需要我們照顧的人身上,看到耶穌的臉。這些需要我們照顧的人,其實也會帶給我們難以想像的祝福。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都是活在充滿祝福和榮耀的生活中。 未來,我們也會變老,也可能成為他人的重擔。盼望我們那時能記得,即使在脆弱中,我們仍能祝福他人。正如羅馬書第五章所說:在愛中「盼望不至於羞恥」。我們仍然能幫助他人得到豐盛的生命,為照顧我們的人禱告守望,表達感謝,並祝福他們。 因此,讓我們把生命中的所有重擔,都視為是榮耀的重量,好嗎?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