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8/30 09:39:21瀏覽527|回應0|推薦2 | |
文字人要為誰而寫作?該如何寫?作者閱讀了大量作品,在思考和探索中,這些問題漸漸有了答案。 本文為GR01《文字人的基本功》的學生迴響,歡迎查看文末海報,了解本課程。 2024年3月17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我拿到了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的結業證書。三個星期的學習,我清空自己,從基本功學起,像小學生一樣認真聽課、思考、寫作業、參與課程互動。希望今後成為一個訓練有素的文字人,做謙卑又有能力的金絲雀。 這個春天一定要學習 好幾年了,一直想參加創文書苑的小說培訓,也關注著創文聖經故事的作品。看到招生信息後,覺得再也不能拖下去,今年春天必須開始學習。不要怕沒時間,只要想學,神就會給我單獨把時間拉長,讓我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所以,要考慮的不是能不能完成,而是想不想完成。自助者天助。報名成功後,我成為春季第二梯隊學員,時間從2月19日到3月9日,學習內容是《基督徒文字人的基本功》。一段新的旅途開始了。 帶著思考報名 參加學習之前我有多個問題期待得到解答。 首要問題是:為誰而寫作?接下來還有一系列問題:要不要故意用一些屬靈詞語,讀者定位問題,能不能寫惡人,還有題材、體裁、作者身份等問題。 這些思考平時是並存的,在閱讀和寫作的探索中,經常交叉出現。對問題的答案,我時而肯定,時而疑惑。 為誰而寫作?之前我認為是為自己而寫作,那是我遭遇第一次寫作瓶頸時,讀蕭紅的作品後得出的結論——可以為自己的孤獨和寂寞寫作。但後來發現,心靈的空洞更大了。 然而奇妙的是,受洗以後,我漸漸不那麼孤獨了,不那麼痛徹心扉了,孤獨襲來時不那麼需要用寫作來傾訴了。明白了,我可以是為寫作而生,但不是為自己寫作,為自己寫作走不遠。 那是為誰寫作呢?探索這個問題期間,我確定以愛為主題進行創作,在「老僕人」公眾號連載陪護老人日記,寫了短篇小說《我的兄弟》、《葫蘆》,算作初步嘗試。 我開始從經典中尋找答案。我驚喜地發現,閱讀不但可以享受和化解孤獨,還經常激發我的創作動力。此時更有必要弄明白是為誰而寫作,這樣才能繼續前行。 我開始大量閱讀反映基督教精神和基督徒生活的作品,這些作品一部分是基督徒寫的,一部分是非基督徒寫的。 基督徒寫的大致分三類: A.反映救贖精神和基督徒生活的文學作品:《一個鄉村牧師的日記》(喬治·貝爾納諾斯)、《穩行高處》(漢娜·何娜德)、《玫瑰的名字》(翁貝托·埃科)、《神曲》(但丁)、《沉默》(遠藤周作)、《巴黎聖母院》(雨果)、《天路歷程》(約翰·班揚)、《納尼亞傳奇》(路易士)等。 B.純文學作品:《安徒生童話》,《秋之悸》(殷穎),張曉風的散文集等。 C.屬靈作品:《約翰·衛斯理日記》、《蓋恩夫人自傳》、《荒漠甘泉》、《信仰之旅》(林語堂)等。 非基督徒寫的反映基督教精神和基督徒生活的作品:蕭紅的《馬伯樂》,房龍的《聖經的故事》等。 從這一類別作品的內容看,我認為這些作者是為上帝而寫作。 另外,還讀過周國平的《讀聖經札記》、殘雪的《關於約伯記的感想》、阿成的《上帝之手》、許地山的《綴網勞蛛》、《商人婦》、遲子建的《晚安玫瑰》等。我不知怎麼界定他們的身份,但作品是耐看的。 接下來的那些問題:要不要故意用一些屬靈詞語,讀者定位問題,能不能寫惡人,還有題材、體裁、作者身份等問題——從閱讀經驗來看,比如閱讀魯西西的詩歌時,沒有讀到屬靈詞語,但辨認出了她的心靈和身份。當然,這並不絕對。 由此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題材、體裁、作者身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活水的江河流出。為誰而寫?怎麼寫?作為基督徒作者,怎樣才能心中有數,掌握分寸呢? 以上這些泛泛的涉獵,模糊的結論,都期待一次明確的指引。 收穫和幫助 GR01結業後最大的收穫是,「要學會時間管理,明白神對我生命的計劃」。 下面是其餘收穫的羅列。 真正明白內外兼修的意思是:「生命是內功,生活與事奉是招式。」 「七每運動」中的第一條和第五條對我啟發很大。每天過簡樸而有紀律的生活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這看似容易,其實我做得遠遠不夠,時常在物質上縱容自己。第五條,每月至少投稿一篇,這個也看似簡單,其實不然。有規律有節奏才會養成一種習慣。如果怕完不成,可以給自己規定每週投稿一次,求其上得其中。 看到蘇文安老師幾十年前就聽從呼召,開始文字事工的學習和培訓,而後面又有一代代文字人興起,深知神呼召和培養一個人是長期大計劃。每個人參加學習都不是偶然的,應好好珍惜這份感動和引領。 第六課精選的《Turning Point》視頻,糾正了我的一個觀念,不一定只寫轟轟烈烈的事、奇人奇事,小事小細節小人物都能反映巨集大的東西——愛。人的愛來自神,人再用神的愛去愛一切。 燈塔工人臨終前寫給八個人的八封信中,所經歷、體驗、反饋的都沒有大事,但感人至深,讓人內心安靜。我也覺得人生不必貪戀太多,有這樣一份心境和情感真是美,不負此生。以前我曾否定自己的感情細膩,此時明白那本來是美好的。 短片《轉捩點》(Turning Point) 燈塔守護者記錄的事,有的甚至不成為「事」,在他自己看來卻那麼重要,而且,當他把那些不算事的事和情感又反饋給其他人時,他們那麼幸福,甚至讓一個打算離婚的人改變主意,這都是金錢買不到的。無論大事小事都精彩,因為發乎自然,活出了生活本色,活出了神的榮耀。 明白神的偉大計劃 為誰寫作?已經很明瞭。怎麼寫?這是今後主要的課題。要時刻記得自己的身份,構思和下筆就有的放矢。比如在虛構的小說題材裡,惡人惡事可以寫,但要設置為最終被公義戰勝。比如《納尼亞傳奇》裡的白女巫被阿斯蘭戰勝。 在非虛構題材裡什麼該強化,什麼該弱化呢?多體會不同視角的表達產生的效果,比如要表達阿斯蘭和白女巫,那麼《阿斯蘭傳》可能比《白女巫傳》多,為什麼? 就跟成功學的書比厚黑學的書多是一樣的道理。 有了動力,還要有行動。那就是「七每運動」的踐行。訂一個系統的學習與實踐計劃,做一個訓練有素、目標明確的文字人,訓練出一種落筆成金的本領。遵循「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的原則。我最需要加強的是生命內功的提升。 我會邀請志同道合的人來參加學習,成為同工。至於我今後是否繼續以「愛的主題系列」來創作,還要在今後的學習中,聆聽神的聲音,明白關於我生命的計劃。 -END- 作者簡介 利百加 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做過編輯記者。有作品刊發、入選集、入廣播、獲獎。魯迅文學院學員。嘗試以愛為主題寫過小說《葫蘆》、《我的兄弟》等。 課程推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