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飛向悅讀丨禧年
2024/05/16 10:25:05瀏覽615|回應0|推薦6

玻璃房中的鳥兒嚮往遠處的山海,然而,只有加強練習,才能有飛向美景的有力雙翅。那麼,對渴望領略書中美景的讀者來說,如何才能飛向悅讀呢?

本文為R100《讀者課程》的課程迴響,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讀者課程》。

十年前我還在讀大學時,有一位文學院的朋友很誠懇地對我說,我覺得你的文字有一點文采,但你需要多讀書。雖然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麼直接地說我讀書少,但我絲毫不覺得被冒犯(畢竟她還說了我有一點文采)。很多年以來,我讀的書很有限,並且相當功利,為了考試,為了回答標準答案。她在文學院,受過專門的閱讀訓練,比我會讀,比我讀得多是肯定的。

大學畢業已經十年了,那位朋友的話時常在我耳邊迴響。這些年來我買了很多書,也似乎真的多翻了一些書;但當我擁有不再需要為了考試和答題而讀書的自由時,卻發現自己不知道如何享受閱讀一本書了。

三年前在網路上接觸了創文,在眾多課程中,我發現了這門《基督徒讀者課——如何做一個悅讀者》。就好像一隻悶在玻璃房內許久的鳥兒,看到玻璃房外的風景,遠處有山,有海,有密林;她撲騰著翅膀想要飛出去,卻始終找不到出口,在疲憊得將要收攏翅膀時,終於發現了飛向那片景的出口。

這門課程有六週,上課時,我的感受就和小學時老師帶著同學們去郊遊一樣,莫非老師帶領我們去了三處名勝古蹟。這三處古蹟各有一扇門,要進入門內才能真正一覽其中的美景。它們分別是:一扇緊閉的門,門上刻著「詩」;一扇半掩的門,門上刻著「散文」;一扇敞開的門,門上刻著「小說」。在門口,莫非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門內各有千秋的美景,以及如何去欣賞那美景。但是若想真正領略這些美景,仍需要我們自己進入門內,去觀、去聽、去嗅、去觸摸,去琢磨。

對我來說,這三處古蹟,我都曾去過,可都只是站在門外,叩叩門,透過門縫向內瞄幾眼;發覺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不過是些普通的花花草草,匆匆路過,就走了。而透過這次「郊遊」,我萌生了要進入門內飽覽奇景異情的熱情,那隻在玻璃房內將要收攏翅膀的鳥兒又撲棱撲棱躍躍欲試了。

你見過蜂房下滴的蜜嗎?是不是一看到那飽滿黏稠的蜜滴子,懸在蜂房下方垂垂欲滴,你的味蕾就被觸動了,禁不住要吞咽一下舌尖口水?這門課把詩比喻為「蜂房下滴的蜜」。我自覺是不會欣賞詩的人,有時看朋友圈裡一些比較有才華的朋友分享一兩首評價很高的詩,我卻讀不出其中的美妙之處。現在想想應當是沒有進入詩的世界,也不明白詩人使用了各種意象將他的主題包裹起來。

在學習詩這滴蜂房下的「蜜」時,我恍然明瞭,原來我讀不懂的那部分叫作「隱喻」。「詩是隱藏的藝術,詩人不想把他的意思表達得直白,便借由生活中熟悉的意象包裹起來,這就成了詩。」莫非老師說。

站在詩緊閉的大門外,我產生了對隱喻的好奇,恰好又趕上創文的網络退修會——「揭開隱喻的面紗」。在退修會上我學習到「隱喻不只是文學修辭,也是一種觀念的架構。不同的架構裡是不同的人生領悟。這些觀念並不是詩人所特有的,詩人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把這觀念用文學方式給表達出來。」(莫非老師說)

這使我對隱喻的概念更清晰了。當我再讀到隱喻時,就會去思考詩人這樣表達背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是什麼?他有著怎樣的信念?如果同樣的主題給我,我會如何使用隱喻呢?對隱喻的思考也更新了我對聖經中隱喻的認識,原來聖經中的隱喻是那麼豐富。詩篇的作者說,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人不就是從這受造的萬物中發現了它們所隱喻的對象嗎?揭開了隱喻的面紗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聖經中有那麼多隱喻的經文,只是以前我讀讀就過了,沒有去思考這隱喻的底下藏著多麼寶貴的神交。現在再讀隱喻類經文時,我想我會更加留心,神為什麼要用這個隱喻,祂希望我透過這個隱喻進入祂怎樣的豐富?

你看,這樣一剖析,詩不就果真是一滴飽滿欲滴的蜜嗎?雖然只是小小一滴,卻蘊含了高濃度高密度的滋味。

接下來是散文。前面提到詩的大門緊閉,作者使用了各種意象將他的主題包裹起來;如果他想說得直白些,可能就用散文了。散文的大門是半掩著,是我們日常閱讀中接觸最多的文體。「散文最重要的就是『散』,就像一條沒有河岸的河,跟著靈感走,等到感覺停了,文章也就寫完了。」(莫非老師說)沒錯,就是意識流。這樣說來,是不是覺得散文很容易寫?很容易讀?在朋友圈中刷過的文章,是不是大都是「散」到天涯海角的「散」文?

「散」是散文的特質,但並不是「散」的文就叫「散文」。這門課上,老師引用瘂弦的話:事實上,散文與其他文體(詩、小說、戲劇)一樣,同樣講求內在脈絡的整體肌理,在看似漫不經心的敘述背後,仍需要張力的設計;散文在骨子裡永遠有一個統一的思想主軸,在起著制約的作用。成功的散文講究「撒得開,收得攏」(譚載生語),這樣才不會失神走題,模糊了行文的重心。違背了這個原則,散文就「名副其實」成了「散」了的文,不成篇章了。

這門課稱散文為「形散而神不散」。帶著這一招去欣賞散文,對我來說很新鮮。我以前讀散文可能是讀文字的美,讀作者的情;但是如果這美與情衝散了文章的主軸,就可惜了。

我自認為是會讀小說的人,但在學習了「假作真時——如何欣賞小說」後,我才發現自己過去讀小說的經驗僅僅停留在閱讀的淺層快感,可能只是在某段漂亮的文字描寫下劃了幾段橫線,並沒有從整體的角度進入小說的內核。

小說的五大要素是角色、情節、場景、主題、語言/象徵。老師引用了許多經典小說來解析它們,比如分析一篇小說中的主要角色怎樣出場,如何做決定;情節是怎樣賦予小說張力的;作者怎樣用場景提供給讀者進入故事的角度並襯托人物;作者怎樣透過其他元素顯明主題;以及意象和象徵的運用怎樣使主題昇華等。這些解析開啟了我對這五大元素的深入認識,也使得我去更多思考,比如它們之間是怎樣互動的?它們是怎樣為主題服務的?如何從這五大元素去分析評價一篇小說的好壞與否?能不能在寫小說時像拍電影一樣去呈現它們?

這是一門閱讀課,但我除了嘗到悅讀的樂趣之外,也意外地獲得了寫作的招式。莫非老師說,她在寫文章前會先大量閱讀這一文體中好的作品,進入語言的濃度和密度,讓自己寫出的文字也擁有一定的濃度和密度。我想像那畫面,將自己浸泡在古代的葡萄酒釀酒池中,肥厚的果肉和汁漿從數不清的飽滿肉實的葡萄粒中擠出;我的每個毛孔都被發酵的氣體沖開,整個人神清氣爽,又帶著些微醺。在這般浸泡之後寫出來的文字,就不再是龍頭裡流出來的無色無味的水,而是每一筆都散發著葡萄酒的香醇。在這門課上,老師介紹了很多優秀的寫作者和他們的作品,我把這些作品列在待讀清單中,急切地想把自己浸泡其中。

還有意象的引入。張錯在《西洋文學術語手冊》中說:凡是文字在閱讀中引起的圖畫般的形象思維,都叫意象。在閱讀中,意象經常互補,重疊牽引,暗示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我個人在寫作中一直是忽視意象的,」莫非老師在課程中說,「這其實也是中國文字作品中比較缺欠的地方。」

在學習欣賞散文時,莫非老師還講到「專業散文」。這並不是指專業的作家來寫散文,而是用散文來寫自己的專業。其實現在許多暢銷的散文類書籍並不是名家寫的,而是一些作者用散文的形式來介紹或者科普自己的專業領域。

這給了我一個提醒,我是不是也可以試試寫散文呢?現在我是一名全職媽媽,許多人都覺得女性做了媽媽(尤其是全職媽媽)之後,生活一定是翻天覆地大變樣,一定是正向著黃臉婆的面目行進;一定是天天坐在家裡為自己保姆一樣的生活歎息;一定是像新聞或者電影裡說的那樣,成了丈夫的附屬,卻有可能在某一天被丈夫像包袱一樣甩出門去......我的家庭生活並不是完美的例子,我的婚姻也有許多需要成長的地方,上述的負面感受我有時也會有。可我依然在想,作為妻子和全職媽媽,我的生活可能值得一寫,畢竟這是我此生最重要的角色,也許我能在書寫日常瑣碎的過程中咀嚼出一些特別的意境。如果能在這個對全職媽媽有著消極看法的畫布上畫出一筆逆流的色彩,或許還真有人發覺:全職主婦這個職業有點兒意思。

現在讓我們回到文初的那座玻璃房子,還記得裡面的那隻鳥兒嗎?她終於找到了飛出去的出口,但幾乎同時,她也發現,並不是找到出口就可以馬上飛到那片海景那座山,離真正的景色還有一段路程呢!

上完這門課,我也發現自己在閱讀時有待加強的地方。平日我愛看電影,不愛看書。看電影時我會比較留心細節:比如某一處特寫鏡頭,某一個定格畫面,某段背景音樂,某個場景的色調,甚至某段光影的變化。我知道這些細節都是導演精心鋪陳的,肯定暗藏著對結局或下一處情節的伏筆。一部好電影即便在看過很多年之後,我依然能回憶起某些鏡頭語言的應用;但是在讀書時,我常常是走馬觀花地看,眼睛很難聚焦在文字上,既錯過了很多精彩的伏筆,也讀不出作者刻意用來包裹主題的意象,很難挖到作者所埋下的寶藏。

這門《基督徒讀者課》好像黑夜中的一把手電筒筒,幫我把注意力聚焦在詩、散文、小說的脈絡肌理上,使我想要像看電影一樣去閱讀。不僅是將文字視覺化,而是像分析鏡頭語言一樣去琢磨作者在行文中使用的意象、隱喻、情節、人物刻畫、主題包裹。這可能不容易,需要刻意練習,但只有這樣,閱讀對我來說才不會像風過水面時的波紋,淺蕩幾圈就不見了。那隻在玻璃房內悶了多年的鳥兒,也才能有強健的肌肉與耐力,飛至遠處的美景,並且,在旅程中的每次振翅都愈發有力,持久。

-END-

作者簡介

禧年

現居昆明,全職主婦,一夫兩子,寫作初學者。正在學習用散文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的職業(全職主婦),也許能在書寫日常瑣碎的過程中咀嚼出一些特別的意境;如果我的書寫,能在這個對全職主婦有著消極看法的畫布上,畫出一筆逆流的色彩,或許還真有人發覺:全職主婦這個職業有點兒意思。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8061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