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19 12:28:50瀏覽1344|回應0|推薦2 | |
張曉風的散文,總給人美的體驗,無論是對保護自然的呼籲,還是在對古文的說文解字中。今時今日伊甸難復原,但我們仍然可以做世界的修復者,成為傳遞生命香氣的人。 讀張曉風的散文,常能在字裡行間感受到一種文字之美帶來的愉悅感。她的最新散文集《麝過春山草自香》讓人喜不自禁,整本讀下來,有暢快淋漓之感;等到閒暇時,再去讀一遍,還是讀得津津有味。 書名很有意思,自帶一種香氣,出自晚唐詩人許渾的《題崔處士山居》。公麝為吸引母麝,身上會放香,而那種香氣會存留在它途經的草葉上。 《麝過春山草自香》,九歌出版社 該書分為四輯,作者的文字功力之深,尤其是對古文的精通令人豔羨。許多惟妙惟肖的文字,已隱遁於現代人的視線之外,作者像一位迫切搶救文物的考古學者,想挽回文字之美。她以細膩的文筆講述古時文字的用法,去揭秘喧囂世界遮蔽下文字原本的「皮肉筋骨」,如作者自稱的那樣,她是一位愛擺「無一字無來歷」的教授。她對文字的解讀,生動、活潑、有趣。真是讓人長見識。 比如,「舞」字的甲骨文是「人」在跳舞。古時,小孩上學就需要習舞,跳舞是人的天性;而如今,「跳舞,是人類幾乎要失傳而動物尚懂得的美學」。作者不忘提醒,未來的人們「少玩手機多起舞」。她還提到「趨」字,「古代的一種禮節,以碎步疾行表示敬意」。於是推測這個動作至少東周已有,而如今已經斷絕。當然,作者無意讓現代人恢復這個表示敬意的動作,做一下普及也是好的。 一些在今天看來再平常不過的漢字,在作者的解讀下,讓人眼前一亮。比如「明」字的古義,遠比我們今人想像得豐富。她提到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行書都有寫成「囧」加「月」的字體,而「囧」字的古義有「窗」和「通明」的意思,經過一番追本溯源,作者更願意把「明」理解為「暗夜,閶黑,升起一輪月亮,我剛好有一扇窗,小小的,高高的,甚至是天窗。月光投入,我於是有了一小塊光明,只有半席大,只容一個人抱膝坐在光中。這時,如果有一本已經讀熟了的大字詩卷,就可以在月下展讀......」於作者而言,這種「黑暗中幽微的燭照」的「明」遠比「光燦奪目、光明萬丈」的「明」更美。 因為對古典文學的熱愛,作者還曾長時間浸泡在古文裡,被古文的美所薰陶。然而,古典文字之美在粗製濫造的網路速食文化中已然消失,且與今天的時代發生了斷裂,所以美的文字受到輕慢。 作為讀者,不禁感慨:文字的美被忽視了。一些信徒談到傳統的文化、文學,便一臉不屑,覺得傳統裡的東西都是糟粕,不值一提。但無論出於什麼樣的認知,都不應當對文字本身有什麼偏見。文字本身是美的,是造物主藉著人的智慧創造的。倘若我們用美的文字,去承載生命之道,豈不是更美?如果對待文字,非黑即白,隨意丟棄,就容易錯過文字的祝福。 曉風煮字,用心精鍊。她也談到,華人對羊這種動物的愛。「不單人吃羊,人也拿羊去祭神,羊是最乖的犧牲品。」在中國文字裡,有許多跟羊有關的字眼,包括:「羊大為美」,「義」是「羊加我」,「善」是「羊加言」......這些美善的字義真好。 作者還提及信仰的層面。「在基督教信仰裡,耶穌也被稱為『羔羊』,羔羊代表馴順無我,居然和我們《公羊傳》裡『執之不鳴,殺之不號』所形容的一模一樣,羊簡直天生就該作為獻祭給神明的聖物。」不由得想到,那真正美善的、為義的馨香祭物。 作者熱愛自然,就連「森林」二字的寫法,也讓她歡喜。一個是「二木」,一個是「三木」。她寫道:「上帝是先造森林,才造人的。」她還打趣說,有朝一日,自己成了「地球球長」,她的第一道政令便是,要求每人每年種一棵樹。「這世界最需要的東西不是打仗,不是革命,不是石油,而是——樹。」在她看來,人類一直在依靠樹資源存活,而濫用樹資源,導致森林和高山被毀,動物失去寄居地,所以要求人種一棵樹並不過分。保護樹,就是保護自然。 作者還追本「樹」源,寫道:「話說上帝造人,可不是亂來的,他必須先造時間、空間,讓人類可以身心安頓。然後他造日月,作為舞台燈光。造萬物,如金木水火土,算是舞台的佈景和道具。他造伊甸園,算是演出劇場。此外,還有重要配角,那是動物、植物或者礦物......戲要好,演出要精彩,主角必須和配角密切合作。主角要懂得飛揚之際須自斂,豔射之際有卑抑。太欺負配角,太搶戲,絕對不會串成一場好戲。然而我們人類卻讓生物快速死絕滅盡,讓原始森林如遭天火,一座座變成焦土,然後變成水泥堡。」她為我們現代人因愚蠢傷害上帝的造物而難過。 最後一輯中,作者變身為環保達人,傾力呼籲動物保護。她寫熊、蛇、鹿、水獺、穿山甲......她為動物們發聲,因為它們也是被造物。書中寫到台灣不少已經消失的動物,這是人加給大自然的酷刑。貪婪成了現代人的毒品,讓人瘋狂、忘形。作者呼籲道:「人於他人要常存感激心和負疚感,這樣才會去善待別人。對動物,也當如此。要知道,它們是上天註定的,要和我們一起好好承受天恩地惠的夥伴啊!」我之所以對這句話印象深刻,是因為作者道出了造物主讓人管理和看守地球的神聖使命。 無論是對保護自然的呼籲,還是對古文字的「說文解字」,都顯出作者對「創造」之美的熱愛。 書中說到與信仰有關的內容,讀起來格外親切。書中特別談到一位有「香氣」的牧者。作者有次去泰國探訪一個山裡的戒毒機構,在那裡遇到一位幫助人戒毒的牧者。她寫道:「黃牧師自己也曾是吸毒之人,現在卻洗心革面,成了牧師,助人戒毒。」由此想到,作者的愛人林治平教授主編的《宇宙光》,曾是我喜愛的刊物,我在裡面讀到過不少攜帶生命香氣的人,給活在底層沒有盼望的人帶去祝福的故事。 作者也願意成為散發香氣的小草:「當巨大的美好經過,我甚願亦因而薰染到一縷馨香。」生命有香氣的人,內心湧流著活水,她有一種心裡燃燒的迫切感,對人呼喊,那些真的善的美的,都值得人們去尋求。可惜的是,各種物質的需求勾起人心中密密麻麻的慾望,使這個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失真失善失美的世界。 在城市化引發重重危機的今天,作者渴望回到最初的伊甸之美。儘管難以復原,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做世界的修復者、和好者,做一束照亮黑暗的光源。 透過新書《麝過春山草自香》,我看到作者的生命經歷一如既往地豐富,並能夠自如地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更慶幸的是,已臨耄耋之年的她,還沒準備封筆。在書後記中,作者寫道:「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幾歲,但只要有一口氣在,我還是會把我自己好好地呈現出來。」 作者在書中提到,自己立志過一種簡樸的生活,她曾祈求說:幫幫我,在我的餘生中,讓我有辦法去過「志願清貧」的生活。這種生活不是與世隔絕,只為自己好的深山生活;而是願意捨己犧牲,活出生命的香氣,帶著對盼望的渴念,歡然奔路。看似生命的巔峰已過,生命黯然退場,眼前走的是下坡路,實則,越活越有生命的喜樂和盼望。 -END- 作者簡介 劉嘉 曾為老師,多年前深受《在永世裡拋擲一個身影》一書的影響,開始思考講台與書桌的服事。目前委身教會牧養和文字服事。 圖書推薦 《書蟲落網有出路》 莫非、馬睿欣、譙進 著 從讀經、讀書 到用屬靈眼光 閱讀萬事。 本書探討 現代基督徒 如何透過閱讀, 在思想和生命上, 學習做大人。 購買資訊: 台灣:道聲出版 https://www.taosheng.com.tw/search?q=%E6%9B%B8%E8%9F%B2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