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1/21 10:22:06瀏覽702|回應0|推薦1 | |
或多或少我們都會經歷對父母的叛逆,《沒有媽媽的超市》講述了其中的掙扎和後來發生的事。也許懂得欣賞差異,開拓出足以容納彼此的空間,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第一次聽聞蜜雪兒·桑娜(Michelle Zauner)的名字時,得知她是美國獨立樂團「日式早餐」(Japanese Breakfast)的主唱。前年女兒和同學在一場88Rising(注1)音樂會上,對這位有著韓裔混血面孔的樂團吉他手兼主唱有了深刻印象。一首《Psychopomp》(編注:意為冥府使者)被樂評人形容為「優雅地跨越了困難的領域」,將獨立搖滾樂換成帶有旋轉合成器的一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流行歌曲。桑娜以「日式早餐」為名,在專輯中抒發對母親的思念,並以母親年輕時的照片作為封面。 第二次看到桑娜的名字,是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這位才華洋溢的音樂人的名字連續40週登上暢銷書榜單。她的這本《沒有媽媽的超市》(Crying in H Mart)英文書封是喜氣的大紅背景,左右兩邊各伸出一雙筷子,夾著幾撮麵線,加上奇特的英文書名(直譯為)在韓亞龍超市哭泣,讓人好奇這本書究竟在說些什麼? 《沒有媽媽的超市》,二十張出版 在韓國首爾出生,一歲時全家搬到美國西岸奧勒岡州尤金市的桑娜,爸爸是白人,媽媽是韓國人。媽媽曾跟她說,25歲這年將是她人生最特別的一年。然而就在這一年,媽媽罹癌,人生戛然而止。桑娜的人生隨之四分五裂。這本個人自傳探討母女間複雜的羈絆、矛盾、體恤與深情,亞裔第二代的身份認同與重建,追尋自我、喪親的哀慟與跨越。在爬梳食物與家庭、種族身份認同的關係時,作者穿插進大量對韓國飲食的細節描寫,成為貫穿全書最迷人的元素。 孩童時期,媽媽每兩年會帶著小米雪兒回首爾探親一個半月,建構了她成長歲月中最快樂的歲月。書中她回溯在首爾度假,調時差的頭幾夜,她會和阿嬤、兩位阿姨及善永表哥擠在小公寓裡,聽他們用自己不懂的語言聊天。翻來覆去到凌晨三點還睡不著時,在媽媽的帶頭下,到廚房翻箱倒櫃找東西吃。她們倚著中島,把裝滿家常小菜的保鮮盒一個個打開,在潮濕的廚房裡就著昏暗的燈光解饞。 「蜜汁煮黑豆、爽脆的豆芽菜拌青蔥芝麻油、酸辣多汁的小黃瓜泡菜,配上剛從電鍋舀出來的暖呼呼紫米飯,一湯匙一湯匙地大口扒進嘴裡......一手抓起醬油蟹,先吮走蟹殼裡鹹香黏稠的生蟹肉,用舌頭把殼縫裡的肉挑乾淨,再把蘸到指尖上的醬油舔得一乾二淨......」媽媽在嚼著一片腌軟的紫蘇葉時,偶爾會停下來說:「看你吃得這麼香,我就知道你是真正的韓國人。」 然而,在青春期成長歲月中,母女關係並非都是充滿陽光般的記憶。她形容媽媽對她的愛是一種殘酷、強韌的愛。「是一種比你早十步看出怎麼對你最好的愛,要說她有錯,她只錯在關心得太多......」美麗有強烈主觀意識的媽媽,一方面對桑娜的穿著、外貌、人生選擇有諸多批評與挑剔,但同時在飲食上卻百分百溺愛,希望培養女兒一份探險精神。 身處叛逆期的桑娜,與母親漸行漸遠。混血兒的身份讓她在學校裡無法找到歸屬感,轉而在音樂裡尋求慰藉。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桑娜在社區中心學吉他學出極大興趣;而在活動中心登台表演,邀請爸媽來觀賞時,媽媽卻冷冷地說:「我等著看你何時放棄。」、「根本不該讓你來上吉他課。」高中頻頻曠課翹課,好不容易才畢業的桑娜,為了逃離母親,選擇東岸的文理學院。緊繃的母女關係,隨著桑娜讀大學偶爾返鄉才有了些許改善。 作者回憶大學期間,有次收到母親寄來的愛心包裹,是一雙新靴子。為了讓寶貝女兒的腳跟不被新鞋磨破,媽媽事先在家穿著靴子來回走動,把皮革穿軟。當時桑娜與母親仍劍拔弩張,但在日後照顧罹癌母親的歲月裡,這些過去的點點滴滴不時跳出來,提醒著她,母親多次用自己的方式證明有多麼愛她。 「想起小時候,我會用冷冰冰腳掌伸到她的大腿之間取暖。她打了個哆嗦後,會喃喃低語,說為了讓我舒服,總是苦了她。」 正當桑娜的樂團生涯開始起步,卻傳出56歲的媽媽罹患四期胃癌的消息。當時25歲的桑娜拋下巡迴演唱,立刻回到尤金陪伴母親進行化療。 桑娜決定用媽媽家鄉的韓式料理來照顧她,並且雇請媽媽的韓國閨蜜凱伊到家裡作伴。當廚房裡開始飄著昂貴的松子粥香味時,桑娜卻在母親與凱伊頻密用韓文對話中,與這位阿姨產生間隙。在書中桑娜回溯,整個青少年時期,她費盡心思擺脫自己屬於韓國人的那塊,希望擠入美國郊區同儕之中,證明自己屬於這裡;但是當媽媽生病,回歸到用母語溝通自己的需要時,她又迫切希望自己被當作是完整的韓國人,能夠滿足媽媽的需要。 「媽媽一直努力想要瞭解我,就像我也一直努力想要瞭解她。世代上、文化上、語言上,我們被拋在一條線的左右兩頭,沒有半個可參考的基準點;而我們一度迷了路、漸行漸遠,誰也無法理解對方的期望。直到最近這幾年,我們才開始破解謎團,開拓出足以容納彼此的心理空間,也才開始懂得欣賞彼此的差異,懂得把握彼此如照鏡子般像得嚇人的共通點。沒想到,幾年的豐收才正要開始,我們共處的時光就被無情地打斷,只剩下我一個人,沒了鑰匙,茫然解讀著身上繼承的秘密。」 喪親之慟雖然猶如末日,桑娜藉由烹飪、書寫及音樂反思自己的人生,也意外開啟了再生的新篇章。 桑娜筆下的韓式辣湯鍋、烤五花肉、石鍋拌飯、海苔飯卷與軟嫩牛小排,不禁讓我回憶起母親生前也喜愛用廚藝展現她的創意。 母親做菜講究刀工,滷肉燥的肉,她決不在市場上買現成的豬絞肉,而是買一塊五花肉,回家自己慢慢地切,果然滷出來的肉燥肉質細膩,口感極佳。魷魚買來,一定先把魷魚背上畫出一個個有如自行車輪胎的十字格,那花刀的工法之細,無人可以比擬。 她的拿手菜之一家常豆腐,是我們家老公的最愛。這道平淡無奇的家常菜,往往蘊藏最精粹的基本功。母親將豆腐切塊後川燙;將絞過的肉末再剁細,開中火,用熱油煸炒肉末;肉末近乾酥時下黑木耳或香菇,加醬油提色;倒入些許高湯,然後下豆腐,加調味料,少許糖,大火燒三到五分鐘,把汁水收乾;最後勾芡,再撒些蔥花就可起鍋上碟。 母親在世時,每個月來家中小住。孩子放學前準備晚餐的時間,就是我們母女倆的庖廚時光。我看著她如何進行最基本的腌肉步驟:一點醬油和米酒,少許糖、太白粉。若要肉質軟滑柔潤,還可以淋上一點橄欖油,替肉輕微地按摩。 炒肉絲的時候,儘管先前肉絲已經用糖腌漬過,母親還是習慣再撒一點糖,增加甜味。仿佛糖可以鎖緊所有食材的美味,加了糖,這道菜才算完成。如同文章最後畫下的句點,也似藝術家在作品完成時留下的個人簽名。 有樣學樣,幾年下來,我也習慣在每道菜內增加甜味,甚至連烹煮西式的義大利麵醬時都會撒下些許糖。有時候嘗試炮製母親做過的料理,想起她在世時,我們曾經一起腌釀的情感歲月,憶及不久前母親還站在同樣的位置,舀著一匙豆腐說:「幫我嚐嚐看,味道可不可以?」如今母親已在世界的另一方,我吃進一口豆腐,讓它慢慢滑進乾澀的咽喉,體內湧起一陣說不出的微酸。 韓國料理中最為人熟知的是泡菜。桑娜在書中反思泡菜製作過程中的發酵,本來以為是抑制死亡,她說:「一棵大白菜頭被留在角落,發黴腐爛,漸漸被細菌分解,不再能夠食用。但若浸泡在鹽水裡儲藏起來,它腐壞的進程就會改變。」 「糖類分解,生成乳酸,反過來抑制菜葉腐敗。釋出的二氧化碳使鹽水酸化。菜葉漸漸老去,顏色和質地發生變化,味道越來越酸、越來越辛辣。它變化了形體,進而存活下去。所以發酵其實不太算是抑制死亡,因為白菜同時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生命。」 桑娜意識到如同要「讓大白菜享受全新的生活」一樣,她需要用同樣的方式來保護她與母親間的記憶和遺產,「我所保存的記憶,我不能任其潰爛......那些記憶,是我應當悉心照顧的時光。我們共有的文化,還在我的肺腑、我的基因裡持續起作用,我應該把握它、滋育它,不能讓它葬送於我......既然不能和媽媽一起活著,我可以成為她。」 捷克小說家卡夫卡在給父親的一封家書中,細數父親的教養方式為他帶來的恐懼,深度剖析自己和父親間矛盾的親子關係,如何影響他的個性、寫作與人生。他壓抑了多年的情感和內心的真正感受,終於藉著這封信告白與宣洩出來。「我的寫作全都圍繞著你,我的寫作不過是在傾訴那些無法在你懷中哭訴的事情。這是我對你刻意延長的告別。」 弗蘭茲·卡夫卡(1883.7.3—1924.6.3) 這本《沒有媽媽的超市》,似乎也是作者對母親刻意延長的告別,借文字傾訴她那些無法在媽媽懷中哭訴的事情。媽媽過世後,桑娜的音樂事業達到巔峰,「日式早餐」樂團首度到媽媽的故鄉首爾開演唱會。她說她很明白,樂團的成功與媽媽的逝去脫不了關係。 自稱從十歲起就不再相信上帝的桑娜,在書中坦承,媽媽去世後幾年,她「仿彿被施加了祝福,人生順遂得令人懷疑」。從16歲開始玩樂團的她,一輩子都希望自己以創作人、美國人的身份,闖出名號。這件事一直到媽媽死後,才驟然發生,有如奇蹟。 注1:88Rising,又稱Head in The Clouds,是著名的亞裔嘻哈音樂節,被稱為亞洲版的Coachella(科切拉音樂藝術節),一年一度在南加州舉行。音樂節聚焦亞裔美人歌手及樂團,跳脫傳統音樂廠牌的框架,善用網路與社群平台,挖掘有潛力的亞裔音樂人,深受熱愛嘻哈音樂的Z世代年輕族群喜愛。 -END- 作者簡介 語聆 創文公關同工,前新聞主播/記者。目前為《真愛家庭》雜誌、《神國》雜誌採訪及撰寫文章。 圖書推薦 《書蟲落網有出路》 莫非、馬睿欣、譙進 著 從讀經、讀書 到用屬靈眼光 閱讀萬事。 本書探討 現代基督徒 如何透過閱讀, 在思想和生命上, 學習做大人。 購買資訊: 台灣:道聲出版 https://www.taosheng.com.tw/search?q=%E6%9B%B8%E8%9F%B2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