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1/12/14 16:01:07瀏覽952|回應0|推薦5 | |
一個做過出版編輯、經常江湖救急馳騁在文字裡的人,怎麼棄了文字多年又回頭,不再以文字做自己的獎賞,而是發現新的意義? 生命中的第一次分離,也是文字之旅的啟程。國小四年級時,一位好友因為父親工作調動,舉家遷往台中,十歲不到的我第一次體會離別的感傷。於是我開始與她魚雁往返,用書信維持我們的情感,直到大學畢業不久,參加完她的婚禮,她搬遷外國後才斷了聯繫。但是這麼多年用書寫寄託情感,文字表述中情感傳達得細膩又直接,我因此與文字深刻連結,這種連結影響了我一生。書信往返的樂趣,奠下我對文字特殊的情感。 進入國中,正值青春期心理轉變階段,父母忙於工作,只顧餵飽五個子女,對子女的心理感受並沒有時間多留意。我的心裡話全寫在日記本裡,每天早上到學校交給老師批改。回家看見老師用娟秀的字跡,在我的日記本上書寫許多鼓舞與安慰,是我那時最開心的事。不知不覺,青春叛逆被文字馴服,情感有所依託,書寫才華漸露。一次老師把我的作文朗讀給全班同學聽,讓我驚覺原來我的文字還能被那麼多人欣賞。 書寫與閱讀的樂趣 在那個必須自立自強尋找安慰的年代,我靠著書寫、閱讀建立起與文字的親密關係。除了寫信、寫日記,我還喜歡沉浸在閱讀的心靈靜谧之中。尤其對小說、傳記故事有特別愛好。國小就讀完瓊瑤所有作品;高中聯考前,還躲在棉被里看王藍的小說《藍與黑》、鹿橋的《未央歌》、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大學時讀的書更廣泛,也開始讀世界文學翻譯名著。或許看多了文藝愛情小說,對愛情充滿幻想,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那樣刻骨銘心的愛情,才蹉跎了我的婚姻。 因為對藝文活動的喜好,我經常在工作之餘參加各類文字營、文學藝術講座,在不同的活動中認識不同類型的朋友,發現自己對人有細膩的接納之心,認識不久的人,也願意信賴我向我訴說心裡話。因而累積好多感人故事,漸漸讓這些故事豐富了自己的生命,也學會設身處地以同理心對待他人。沒有料到這一切都成為如今寫作時的素材。 文字的意義與價值 在出版工作的過程中,我曾經幫藝人操刀寫書;也曾幫日報副刊編輯按主題搜集資料撰寫專欄,文字可長可短按需供稿;雜誌截稿時缺版面,救急補文更是常有之事。那個時候,覺得文字是生財工具,頂多認為文字人有社會使命,並沒有想過文字的神聖意義與價值。當我遭遇經濟壓力時,便決定放棄收入有限的編輯工作,頭也不回地走向貿易,揮別出版業。 神的帶領真的好奇妙!祂讓我從貿易領域賺足了錢還清債務,又把我的財富收回,讓我從零開始,重新尋找祂。當我回轉向神時,思索著如何才能為主所用,暗自求神為我安排服事的機會。果然,神安排我認識了創文。文字對我真正產生重大意義,是認識莫非老師之後才開始的。 2019年5月,我參加了創文在高雄舉辦的"點燃文字火種"文字營。這次文字營顛覆了我向來對文字自負的觀念,也開始為我的寫作注入使命。當心中文字火種被點燃,便下筆如有神般,大量書寫。生活中的一花一草都能成文,一年之內累積了10萬字的作品。一邊寫作梳理生命故事,也一邊接受創文不同寫作課程的裝備,上的課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的文字缺乏屬靈生命。 不斷寫就是了 但是,我不因為自己的匱乏而裹足不前,心中有一股寫作慾望湧流,我告訴自己:"寫就是了!"寫出來,才有修改的機會,決不能讓那股寫作衝動停滯。 為了不讓自己怠惰,我持續參加創文的網課、工作坊、讀書會,藉由規律的作業書寫,養成固定寫作的習慣。尤其在工作坊中,經過點評及修改的作品,比初稿更豐富飽滿。如此良性互動,鼓舞了我持續寫下去的信心。不過,神透過靈修時的話語提醒我,要定睛看寫作背後的目的,是為了榮耀神而寫?還是為了榮耀自己,追求虛榮的掌聲而寫?當我把自己被刊登的文章分享給好友時,心中若仍然期盼稱讚的反饋,那麼虛榮心仍舊暗藏心裡。我需要操練自己,挪去如此的虛榮之心。 隨著年齡漸長,記憶力相對漸弱。許多時候必須隨時記錄,否則便容易忘記,生活記錄也是文字的一部分。尤其代禱事項需要一一記錄,禱告時才不致掛一漏萬。當我開始記錄代禱事項,為身邊的親友,甚至未曾謀面的友人家屬禱告時,聖靈感動回應的喜悅,助長了我書寫禱告詞的動力,我也開始進行這方面的操練。相信這也是文字事奉的一環。 屬靈生命的晉陞 創文的核心價值"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時時在耳際提醒我,裝備好自己,成為一名榮神益人的基督徒,分享作品才有意義。當家人與朋友沒興趣閱讀我的作品時,我就更要儆醒地檢視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仍然做得不夠好,讓她們排斥基督信仰。當親友對我的作品表示認同時,則應歸榮耀於神,求神光照閱讀者的心靈,使他們早日被神得著。
面對家人對信仰的漠視,對閱讀的無感,對文字的興味全無,我覺得自己就像在曠野中獨行,不僅孤寂,還要不斷經歷言語挑釁與試探。雖然家人尊重我的信仰,也從不過問我喜歡做什麼事,但是未能得著她們的靈魂,一直是我的遺憾與負擔。所幸有一群讀書會的文字夥伴,用禱告與互相關懷激勵彼此。我很慶幸自己對神有信心,所以對準的焦點是神不是人,便坦然無懼地堅持下去。 莫非老師《你的故事你的傳承》一書封面上的那句話"在神裡,從來沒有過眼雲煙的事,只有從未說盡的故事......" 特別觸動我心。我自覺生命經歷不少風浪,可以將不同階段的故事化作文字,從基督徒的視角詮釋每一段經歷帶給我的啟示。所以現階段的寫作除了讀書心得,著重在回憶書寫,期待用文字梳理自己的生命脈絡,找到生命長程的視野,然後可以在靈命上晉陞成熟,完成神對我的呼召。 在永世一起加油 但是,我卻不希望自己的文字曲高和寡,不接地氣,而是期許自己能夠用深入淺出的故事,引起廣泛讀者的興趣。我為自己鎖定的讀者群是非信徒,也經常和非基督徒朋友交流,從她們的分享中瞭解大部分人的愛好與關注。莫非老師"流行文化知多少"的課程給我帶來深刻啟發:瞭解流行文化,知道什麼樣的故事可以抓住大眾的心,又不流於說教,是我努力的目標。我大量閱讀各類屬靈書籍,堅持晨更讀經禱告,期許自己可以拓寬屬靈眼界,厚實靈命深度,在處理大眾化題材的同時,能為作品注入屬靈洞見卻不著痕跡,少用基督徒慣用、非信徒卻難消化的屬靈術語。 莫非老師經常強調用「show」而不用「tell」的方式書寫。當我思忖如何為自己的文字找出風格時,覺得說故事或許是自己比較擅長的文體。在寫作中呈現故事,就像音樂盒上緊發條后,播放出悅耳夢幻的音樂一般,容易打動人心,也能抓住聆聽者的注意力。我相信,只要用心活著,就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 文字之路沒有終點,當我在文字營結束那天,舉起手來回應莫非老師的呼召時,就已經對神許下一生的承諾。感恩神的揀選,讓我成為祂的器皿。老師在書上為我寫下——"在永世一起加油!"激勵著我,與創文同行,在時代里攜手,一同為生命舉杯。 -END- 作者介紹 樸慧芳 中文系畢業,從事出版編輯工作多年。 2019年參加創文「點燃文字火種」文字營,回應莫非老師文字事奉的呼召,心中寫作的火苗被挑旺。 現積極參與創文網路課程、工作坊及讀書會,為成為一名文字精兵而努力。 圖書推薦 《恩典不留白,下筆如有神》 -莫非 蘇文安 劉小臨著- 恩典故事前, 人人皆可 自許為作者, 書桌乃朝聖祭壇, 生活如展頁稿紙, 捕捉心中悸動, 描述看不見的你!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4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