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16 12:48:20瀏覽2131|回應2|推薦19 | |
原本正在看的《二十四隻眼睛》臨時借給同事,這幾天只好找本小書來墊檔,所以我隨手拿起了《瘋馬》。 這本書不到兩百頁,博客來網路書店打五折時貪小便宜買的。利用短暫的睡前時間閱讀,不到一個禮拜就可以看完。有時晚上吃消夜,回來已近一兩點。睡前斜躺在床上消化食物,繼續讀著美國那一段散發著腥臭味的曖昧歷史,一股悲悽感漸漸漫延開來。 瘋馬(Crazy Horse)是一位印第安人,蘇族傳奇人物,有關他的生平事蹟,資料紀錄極少,臆測和想像添加卻極多,這使得我們從各種書籍和媒體讀到或看到的瘋馬 ,與真實的瘋馬之間距離越來越遙遠。本書作者則是盡量剔除掉後人的臆測與添加,盡可能呈現瘋馬的真實面貌。 那時美國正大舉西進開拓,逐漸壓縮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間和資源,稍有見識的印第安人已經知道他們已是窮途末路,族人的未來命運已決定,路是到了盡頭了。然而許多年輕的印第安戰士卻不如此想,對於處境他們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就算了解了也繼續負隅頑抗,打著一場又一場絕望的戰爭。 瘋馬就是其中一位抵抗到底的傑出的戰士。他的一生神秘如謎鮮為人知,卻又集合了幾乎所有迷人的浪漫元素,形成一幅情調獨特的景觀。即使本書作者已竭力不加以渲染潤色,他的故事看起來仍是一則動人的傳奇。瘋馬行事特立獨行,且常常離群索居;在白人眼中,他的行蹤神出鬼沒。瘋馬幾乎從不參加任何白人與印第安人的協商會議。後來他愛上一個女人,但那女人嫁給另一位戰士,瘋馬為此在應該結婚的年齡卻遲遲不婚(到很後來才結婚的),而一直徘徊在他愛的女人家門口,甚至一度兩人私奔,引發衝突。他作戰非常英勇,而且為人慷慨,所有的收獲都分給族人,從不私自留下任何東西,因此贏得族人的高度敬重,沒有人比他更樂善好施。瘋馬參加過無數戰役,包括對白人的戰事,以及部族的爭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玫瑰苞(the Rosebud)之役和小巨角(Little Bighorn)之役,這都是在白人和印第安人衝突最白熱化的時候打的,尤其小巨角戰爭堪稱為對白人抗戰中的最大勝利,不但殲滅了第七騎兵隊,連意圖競選美國總統的領軍的卡斯特將軍(George Armstrong Custer)也在該役戰死。後來印第安人的處境愈來愈惡劣,資源愈來愈稀少,愈來愈難以生存,為了不讓追隨他的飢寒交迫的族人凍死餓死,瘋馬被迫作出最沈痛的決定:向白人投誠。這意味著要放棄印第安人原來的生活方式,住進印第安人的管理區內。對瘋馬來說,這是最難以忍受的事。然而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四個月後,瘋馬死了。 最耐人尋味、留下的紀錄資料也最多的是他的死。所謂時勢造英雄,在印第安人與白人對抗的年代裡,許多特別剛毅強健的印第安人的事蹟就特別突顯出來,成為傳奇的英雄人物,當然最後也幾乎必然地成為悲劇英雄。瘋馬的投誠以及最後的被殺使得悲劇性達到最高點。 瘋馬一直是族人甚至是一部分白人敬重的對象,幾乎從來沒有一位印第人曾如此受人尊敬,很弔詭的是,瘋馬竟是死於族人的背叛,這是怎麼一回事?在印第安管理區內的印第安人的心理狀態很值得討論。從這裡可以看到人在非常處境下的心理狀態會起著什麼樣的扭曲和變化。容我直接引用書中的話。
最後,瘋馬在魯賓遜堡(Fort Robinson)的練兵場上被殺,當時目擊者眾多,但過程的細節說法紛紜,比較普遍的版本是,瘋馬被一位自己的族人抓住手臂,一名白人士兵用刺刀刺傷瘋馬,不久傷重而死。那日子大約是1877年9月6日。瘋馬活了大概35歲。 現在,在南達科他州黑山(Black Hills)上,雕刻家Korczak Ziolkowski一家要把瘋馬騎馬的英姿雕刻成世界上最大的雕塑,預計完成後會有大約一百七十公尺高。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瘋馬的頭像才剛開始顯現出來。這個工作仍持續進行。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看到瘋馬的形象再次屹立在他奔馳一生的大草原上。
後記: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