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4 01:38:10瀏覽1541|回應2|推薦9 | |
先解釋「演化(evolution,有人翻譯成『進化』,千萬不要這樣翻,原因我下篇提到天擇觀念的偏差時會解釋)」。 有件事情很奇怪,我一直搞不懂,為什麼幾乎沒有任何一本中學教科書有把演化這個詞的意義簡單明瞭正確地解釋清楚的?難怪很多人演化觀念不太清晰。讓我用一句話為演化下個精準的定義,希望大家以後看到演化這兩個字時就會想到這句話:「演化就是生物隨著時間一代一代發生『遺傳』上的改變」。來!各位小朋友,再跟大葛格唸一遍:「演化就是生物隨著時間一代一代發生『遺傳』上的改變」,很好!給自己拍拍手,要記住喔!演化就是生物遺傳上變得有所不同,不管怎麼變,只要遺傳基因上有改變了,那就有在演化了。比方說,你的遺傳基因就跟你把拔馬麻很像,但是絕對不會完全一模一樣,這就表示,你爸媽這代到你這一代的過程當中,遺傳上有發生改變,那就有演化了,只是改變不多,你爸媽是人,生出你來雖然沒有完全一樣,但也還像個人,差別不大,所以一般我們不太注意這些微小的不同。但是有性生殖的生物每一代都會發生些許變化,很多很多代之後,這些變化就可能很明顯了,也就是跟當初遠古的祖先長得很不一樣。比方說,你三代之前的祖先,也就是你的曾祖父母那一代,應該也跟你一樣是人類,長得人模人樣;再往前推十代百代(這就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了),也還像個人,可是再往前推個十萬代之前的祖先呢?他(或者牠?)還長得像個人嗎?那可不,他(牠?我快錯亂了!)是隻人猿!只要時間夠長,繁衍很多世代之後,生物會變得很不一樣,今天的狗,牠(這我能確定是『牠』!)一百萬年以後的後代還長得像狗嗎?還可以稱之為狗嗎?長得不像狗那會長成什麼模樣?這些都不一定囉!這樣的演變都是遺傳代代改變所造成的,這就是演化。 不過剛剛的解釋可能會造成部分誤解。前面都是舉外觀上的變化作為例子,因為比較容易觀察到,也容易理解。但是演化是指遺傳上的變化,這些變化不一定會影響到外表(比方說血型不同,外表上就看不出來),只要遺傳變了,即使外觀沒變,仍然有發生演化。 所以就字面上來看,演化的意思是演變、變化,也就是生物是會變的,世界上的生物不會一直都長這樣,就像前面所說的,很久很久之前遠古時代的生物和今天不同,很久很久之後的生物也將會和今天的生物長得不一樣,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對於150年前或更早之前的基督教世界來說,並不那麼理所當然。那時的人認為所有生物都是上帝創造的,都是上帝完美的精心傑作,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生物這種穠纖合度完美的狀態不可能也不應該發生變化,否則就變得不完美了。因此,當時幾乎沒有人會懷疑生物會不會改變,當然不會!然而,偉大的科學家之所以不平凡之處常常在於他們會懷疑人之所不疑,所以說「懷疑為科學之母」。而達爾文偉大之處也不在於他想出多難的理論(事實上還很簡單),而是他能懷疑並勇敢面對,挑戰大家的信仰,也挑戰了自己的信仰,--達爾文自己也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呢。在那樣的年代裡,演化論自然被當成異端邪說,提出演化論無疑是對上帝--以及當時人們對人類自己的想像--的絕對質疑和絕對褻瀆,這也就是達爾文構思出演化理論後一直遲遲不敢發表的原因。這整件事說來話可長了,讓我們就此打住吧,別模糊了焦點。 再來說明一下「天擇(natural selection,或譯作『自然擇汰』)」。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部分,因為中學教科書解釋得很詳盡,但還是很容易出現一些觀念上的偏差,這些偏差甚至曾經害死過至少數百萬人。 天擇理論很簡單,老嫗能解,因為它根本就是由一堆廢話所組成。我們的中學生物教材大致上把天擇詳細地拆解成四段式廢話。
所以天擇的重點是要「留下後代」,否則一切都是白搭,因此我習慣把大家很熟但不太正確的「適者生存」一詞改成「適者生殖」,這樣比較精確,因為只要能生殖而留下後代,那麼能不能繼續生存就無關緊要了。事實上,生存和生殖經常是有衝突的(這從有些婦女會難產而死就可以知道了),當兩者發生衝突的時候,演化的結果總是比較著重生殖這部分。這在自然界裡例子俯拾即是,比方說,公青蛙為什麼要呱呱叫?青蛙安靜地躲在草叢裡不是很好嗎?比較不會被天敵發現,不會被吃掉,對生存比較有利,所以為什麼公青蛙要亂叫?大家都知道是為了求偶為了生殖嘛,如果不呱呱叫的話一點生殖的機會都沒有,誰教母青蛙就喜歡這調調?因此不會呱呱叫的青蛙就沒有生殖的機會,沒辦法留下後代,把不叫的基因傳下去,於是剩下來有留下後代的青蛙就都是會呱呱叫的了。所以生存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生殖故,什麼都可抛哇!以後別再說什麼「適者生存」了,是「適者生殖」! 想想,生命不就是這麼回事嗎?(待續)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