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3/17 21:52:42瀏覽720|回應4|推薦32 | |
12‧內心的掙扎 「回台北後,去到林董幫我找的洗車場工作,那家洗車場是一個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的洗車場,它的規模算是台北市區裡,一個中型規模的洗車場,裡面的孩子都領有身心障礙手冊。」 「我去到那裡之後,也是一樣帶著孩子洗車。但是去到那裡之後,卻發現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就像碰到下雨天時,領時薪的孩子必須打四段卡,例如七點上班,九點就打下班卡,然後到十一點時再打上班卡,直到下班時再打卡下班。這樣一來碰到下雨天,領時薪的孩子,那天就必須被犧牲掉兩個小時的時薪。那個洗車場主管所持的理由是:因為下雨天,這些領時薪的孩子都是在場內休息沒工作。」 「另外一次,那個主管竟把一個唐氏症的孩子轉介出去,因為這個孩子古靈精怪,常常違逆他,讓他非常頭痛;就藉著因為這個孩子撿到一張便利商店的儲值卡,拿來侵占冒用的理由,寫簽呈將孩子轉介出去。」 「還有一次是:他為了方便募款,竟將一個有身心多重障礙的孩子排擠掉,好讓另外一個據說父親是某知名大學系主任的孩子進來,因為據說這位系主任,他有很好的募款能力,結果也是假的,白白害一個弱勢中的弱勢孩子被排擠掉…。」 講到這裡,姜大哥語氣有點激動哽咽而停下一陣子。 「其實在這狀況下,本身站在第一線,看到這些不合理現象,在沒有實力狀況下,我自己也是很無奈,只好隱忍下來。但又被主管認為在跟他消極抵抗;再加上我是一個很大而化之的人,很容易被他找到我的缺點,過沒多久我就成了他的黑五類。」 「黑五類?!甚麼是黑五類?」 「噢,你們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這是我們以前當兵時代的反共教育裡頭專有名詞。」 「簡單說,就是統治管理階層對最不喜歡的人,的一種通稱代名詞。」 「成為黑五類之後,就是統治階層的奴隸、出氣筒、代罪羔羊;這時候我面臨了思考選擇,要離開抑或留下?」 「如果選擇離開,或許可以不再受窩囊氣,但必須放棄前面的努力,包括一個隱然成形的計畫概念,然後一切又要從新開始。如果選擇留下,是否能忍受心理煎熬、甚至羞辱?」 「而最重要的是:我留下的價值,為的是甚麼?這讓我思考掙扎了很久。」 「姜大哥,那是怎樣的心理掙扎?」 「如果說,人存在的目的不是為自己,那都是騙人的;為名、為利,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尊重;而且讓生活有充足的資源,可以支配自己想做的事。然而在你努力過程中,遭遇到一件又一件困難時,在工作上,你的想法總被看成負面想法,這時候你會做不下去,唯一能支持你做下去的理由就是:你為的是甚麼?」 「所以為了這群孩子,你願意忍受煎熬?」 「這只是眾多因素之一,其實我沒有這麼偉大,因為在這思考過程中,我也曾想過:能跟這些孩子相遇,如同每個人生歷程某個時期裡,你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一樣。如果我去到另一個工作環境,可能又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所以我在這裡已經無法被尊重時,主管甚至擺明他已經準備好備胎人選時,這時候根本就是要你自己走人,那你還有甚麼臉做下去?」 「嗄,那你為什麼還能做下去?」 「這時候心理狀態很重要,你必須很忠實、冷靜地看待自己,你的問題出在哪裡。」 「先不要管對方是用惡意負面的心態看待你,就如同你要看到對方的缺點很容易,但要找出自己的缺點卻很困難,那麼對方看到的你這個缺點,是不是真正存在的問題,如果是;那不就剛剛好讓對方提醒你而已。」 「如此一來也正好提醒我,在帶一個團隊時,同理心是很重要地,因為當一個主管要斥責屬下很容易,但必須思考當你把屬下當成奴才在做事時,你的團隊就沒有人才可以做事。」 「那一陣子,原本已經越做越沒有信心,經這麼一想,才慢慢地理出一個頭緒,也才發現,我這輩子竟然都只是在為生活勞碌奔波,工作一個換過又一個,只想找容易賺錢的,到頭一場空,卻沒有一件是因為自己生命熱情趨使,而去做的工作。」 天啊,姜大哥真的是我的神。 「這時我發現其實這些孩子遭遇到的是多數庇護工場,普遍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由於洗車場並沒有常規的訓練機制,大多數孩子剛進來時,職輔員評估,只要不是完全學不來的,都會留下來。當孩子都還不太會洗車,就已經被排上作業線工作,可想像這樣的工作品質,當然無法穩定。尤其碰到來客爆場時,孩子只會照著平常方式工作,這樣會令主管急跳腳,造成職場的服務品質惡性循環。」 「其實社會福利單位,也很容易掉進以營利數字為導向的迷思裡,因為庇護工場本身也是一個營利事業單位,如果一直處於收支不平衡狀態,最後的下場,也是要收起來,因此我開始思考必須要創立一套系統制度,讓孩子在獲得專業訓練合格後,才能排上線作業,這樣客人的洗車品質才能獲得保障。」 「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個社福單位敢投注經費下去不管營收,而專門給孩子職前教育訓練,因為怕投注下去孩子學成後,卻經不起誘惑,跑到別家公司工作,而淪為別人作嫁。」 「後來我自己回想思考發現,其實在我用心帶孩子時,孩子已經感受到,而會想跟著我走。如果一個企業可以不斷地給員工成長的機會;相對地,別的企業只會想用現成的,而不敢投資在員工身上,真正聰明的員工,會選擇有成長機會的企業,而經不起誘惑的,就讓他去吧。」 「我也開始思考:要如何從心理層面去帶孩子,這才是我真正需要追求的問題。」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