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摘: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第七章「亡者與生者」~3
2014/10/02 00:06:00瀏覽460|回應0|推薦1

好友感覺我對吳老師還有許多情緒,


建議我好好讀「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第七章」,


慢慢閱讀思維,也同時摘錄重點備忘。 


  

書摘: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第七章「亡者與生者」~3

           

【依戀亡者】p.117-118

當一個人的離去造成我們深刻的痛苦,遺忘是最常用來逃避痛苦的方式之一了。不過還有另一個方式,就是擺盪到另一個極端,緊抓著亡者的回憶不放。這似乎是人類行為一種常見的模式:當我們可以毫無困難地記得痛苦,通常便無法將它忘記──另一種不允許遭遇終於劃下句點的方式。

 

這種依戀可能以決定要永遠哀悼下去的方式表現出來,譬如著名的歷史案例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她在摯愛的丈夫艾博特親王過世之後終生服喪,好長一段時間也強迫孩子這麼做。或者,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不斷談起逝去的人,或是盲目崇拜,為他們撰寫頌詞。

 

當家族系統的後代這麼做時,就變成了一種不敬,因為這破壞了集體良知。我們失去的人存在於我們之先,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是他私人命運的一部分。只因為我們失去了他,並不代表我們擁有他。他人生的結果完全是他的,只屬於他,家族後代的成員沒有權利涉入。

 

忘不了亡者的人,可能會體認亡者在家族系統中的重要性及位置,卻仍然無法將亡者留在平靜之中。想取得亡者注意力的方式有很多種:覺得自己愛他們愛得不夠多,因此現在他們不在了,就必須誇大我們的愛;感到他們將我們丟下來,是虧欠了我們什麼;生他們的氣,彷彿他們的死亡是故意要傷害我們的。

 

然而,這類排列中顯示的通常是亡者與自己的命運完全和諧相安,他們也希望我們很好。他們那一邊是沒有問題的。只有我們──他們的後代──不與生命的行進融洽共處。

 

【自以為重要的幻象】p.118119

一種困在過去事件中的常見扭曲,是責任感。當所愛的人死去,常常會看到我們覺得自己有責任,彷彿我們與他們去世的原因有直接的關連。比方說,當一個母親的寶貝死於肺炎,她可能會覺得是她做得不夠,是她沒有保護好小孩不生病。她感到內疚,會想如果當初能將生活做不同的安排,或許事情就不會這麼可悲了。

 

當我們感到自己有責任或內疚時,是活在「創造出不同結果是在我們掌握之中」的印象裡。我們不接受已經發生了的根本事實,反而自我指控,折磨自己。她不用愛與感恩來記得她的小孩,然後繼續往前走,反而不斷依戀死去的寶貝,執著於痛苦與自責。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她可能會生其他小孩,卻無法全然做他們的母親。如果她駐留在這樣的狀態之中,會一心一意只想著那個死去的孩子,而非那些現在活著、在她腳邊玩要的孩子。這種情況還有另一個面向,或許比較不那麼顯而易見:當母親因為失去小孩而自責,一直執著下去,她不只干預了自己的、也干預了她孩子的命運。她不認為小孩自有獨立的存在、個人的命運。她將孩子看作是她的延伸,孩子的命運與她的命運錯綜複雜地交纏在一起。

 

在這個孩子的案例中,一個女人經歷這種程度的認同或許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個小孩才剛從她子宮出來而已。但試想若失去的是一個姊妹或丈夫,她可能也會感到一樣內疚,然而他們不也該有獨立的命運嗎?

 

案例:一位女子的妹妹死於集中營,她終其一生都因為妹妹死亡,而她活下來感到罪惡,覺得她有責任。

 

這意謂著什麼?這意謂著:首先,她認為事情可以不是這樣的。也許當初如果她改變了什麼的話,妹妹就不會死了。當然,事實並不是這樣,她是無力去改變的。其次,她用感到自己對亡者有責任,來讓自己不用全然地感受喪妹之慟。

 

第三,她干預了妹妹的命運。妹妹的命運是死亡,而她的命運是活下去。她因為內疚,所以不允許自己淋漓盡致地活著,這表示她既不敬重妹妹的命運,也不敬重自己的生命。

 

第四,這表示她不會全然地當她孩子的母親。

 

當然,看到自己的妹妹被殺是個很痛苦的經驗,幾乎沒有多少人在這樣痛苦的事件發生後還可以過正常的生活。這很痛苦,要走下去很難,要內疚或覺得事情本來可以不一樣比較容易。

 

事實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在沒有情感羈絆、不緊抓已逝的所愛之人的狀態下,按自己的時間走自己獨一無二的路。覺察到依戀背後的過程,可能是解脫的第一步。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rlen&aid=1772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