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張照片回味中華商場
2016/12/10 21:11:41瀏覽5614|回應3|推薦26

.

http://www.storm.mg/lifestyle/194029
明明只存在30年,為何成為老台北人的最美記憶?10張照片回味中華商場 
洪致文 2016年12月09日 08:00 風傳媒

對於台北人來說,有著太多的城市角落,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消失了。但是,這些城市裡曾有的過往,卻是永遠深刻地印在那一代人的心中。台北城裡的中華商場,便是這樣的一個台北地標——雖然它只屹立在台北土地30年,但卻是台北人無法忘記的20世紀新西城牆。

台北的建城,必須追溯到清末的台北築城。台北這座大清帝國最後所建的古老舊城,因為風輿之說面對七星山,而與正北方位有了十幾度的夾角。這樣的都市脈絡, 在日本時代拆除西城牆改為三線道後,直到如今依然刻劃在台北的土地上。

在雜亂的低矮平房搭滿中華路的鐵道邊之後,政府為了解決都市景觀問題,因而興建一連八棟的中華商場,由北門端起,分別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這在日本拆除台北城牆將近一甲子之後,又重新出現而屹立台北將近30年的台北新西城牆,就是那一代台北人食衣住行與之息息相關的中華商場。

中華商場猶如台北的新西城牆。(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猶如台北的新西城牆。(圖/前衛出版提供)

嶄新的中華商場在1961年落成,一共8棟的三層建築,由北門端起沿著鐵道的東側一路往小南門處延伸。除了第一棟(忠)與第二棟(孝)的前半是以圓弧形延展,其餘的六棟都是直直地挺立在中華路邊。這些現代的台北新城牆,是當時北台灣最摩登的商場建築。

一樓為吸引人潮的商店,二樓因有天橋的連接,也有許多店家營業著,至於三樓因動線關係則多變成居住空間使用。在中華商場二樓與三樓這些小單位的格局中,緊靠鐵道側的後半段是做成樓中樓型態,所以當時居住在中華商場的人們,可說相當刻苦地擠在一個小小的空間中:前面當店鋪,後面當居家空間。

從鐵道側的外觀來看這八棟建築,可以很清楚看到這種二樓與三樓的樓中樓規劃——因為每一層樓,都有上下兩個窗戶,分別為樓中樓的兩層通風窗。至於整座商場樓層間垂直的連接,是在外觀上可見的「洞洞」樓梯。記得在兩層樓梯的中段,還設有廁所,不過這些廁所常常是異味醺人,不捏著鼻子實在不敢走進去。

中華商場的第一棟(忠)與第二棟(孝)前半是以圓弧形延展。(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的第一棟(忠)與第二棟(孝)前半是以圓弧形延展。(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的每一棟之間,都在二樓處以天橋相連,所有的行人訪客,都能夠不受車流影響,在這個城市的頂上一路由第一棟逛到最後一棟。小時候的我,就曾這樣走了中華商場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好幾回,直到拆除前最後一天的最後巡禮。

當然,這些天橋除了縱向的南北棟與棟之間連接,還會向東西方延伸跨過中華路到對街,整個壯觀的天橋系統,是台北城空前絕後的天空之路,即便是今天的信義商圈都無法比擬。這些天橋,上演了許許多多的人生故事,很多的影像也在天橋上留了下來。

還記得黑色旋風的蘇芮,在第二張專輯「驀然回首」裡的照片嗎?蘇芮在當時是到這中華路天橋上最壯觀的西門圓環附近拍攝了這整組的照片。那驀然回首的模糊背影之後,有著中華商場頂上七彩霓虹的「精工錶」廣告……

俯瞰中華商場第三棟(仁)與第四棟(愛)。(圖/前衛出版提供)
俯瞰中華商場第三棟(仁)與第四棟(愛)。(圖/前衛出版提供)

這些裝在中華商場樓頂的巨大霓虹廣告,是早年台北夜空中的燦爛星光。以前夜晚搭火車由南部回到台北前,原本窗外的一片漆黑,總會在來到中華路邊看到這些霓虹的亮麗後而有進到台北城的感覺。

雖然蘇芮在《一樣的月光》中唱過:「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地俗氣……」,但是在這些中華商場頂的霓虹廣告因為省電因素以及長期重壓建築而被拆之後,台北人倒是漸漸地懷念起它們。

在中華商場整個拆除前,這些霓虹廣告都已經消失不見,但是從高樓往下望,還是可以清楚看到以前安座這些廣告霓虹塔的遺跡。

中華商場第五棟(信)。(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第五棟(信)。(圖/前衛出版提供)

當然,中華商場讓台北人念念不忘的,還有它裡面那些從中國大江南北所帶來的庶民文化與商品。從第一棟開始,許許多多的郵幣社與古玩店,是收藏家最愛逛的地點。

接著的各棟商場,還有專門訂製學生制服、販賣軍用配件、唱片與組裝音響的商家,但是最讓人回味無窮的,應該是那些餐廳了。應該還有人記得中華商場的真北平、點心世界吧?特別是後者,從小我就有著難以抹滅的記憶。

中華商場第四棟(愛)與第五棟(信)之間的天橋。(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第四棟(愛)與第五棟(信)之間的天橋。(圖/前衛出版提供)

「點心世界」最有名的是鍋貼,就像它店裡牆上表框起來寫著的「鮮肉鍋貼」如此自豪。記憶中的點心世界,長條形的空間,兩面有著中華商場少見的明朗玻璃窗, 挑高的頂上有著好多的吊扇轉啊轉地,冷氣也是超冷的舒適。

裡面的陳設,是一個個轉了45度角的正方桌。顧客點了鍋貼或者酸辣湯後,大陸來的外省大叔總會嘹亮地吆喝著。這對於舉家從清末便移民到台灣,而從小在大稻埕長大的我,簡直是來到另一個國度。

「點心世界」的中國情調,是整個中華商場時代背景的縮影。隨著外省族群的逐漸凋零,再加上芋仔蕃薯通婚的融合,除非台灣再有另一次這樣的外來移民潮,否則中華商場的氛圍幾乎是無法再現。

中華商場內的名店「點心世界」是許多老台北人的記憶。(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內的名店「點心世界」是許多老台北人的記憶。(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內的「真北平」,應該許多人都仍有印象。(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內的「真北平」,應該許多人都仍有印象。(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拆除之後,點心世界也搬到他處還在繼續營業,但是卻已經沒有當年在中華商場時,伴著圍牆外轟隆隆火車聲的氣氛。其實,不只在點心世界用餐會配著火車的聲響,在中華商場購物,也一樣總會被店家後面隆隆經過的火車聲音所震懾而中斷交易。數百噸重的整列火車,日夜地在這台北新西城牆的邊陲駛過。這真的是一種身體都會感到晃動的巨大震動,相信曾經在中華商場經歷過的人一定很難忘記。

中華商場旁曾是縱貫鐵道進出台北的必經之路。(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旁曾是縱貫鐵道進出台北的必經之路。(圖/前衛出版提供)



台北南下的鐵道,從1901年開始改走這沿著西城牆的路徑去到艋舺,雖然城牆在二十世紀初拆除而變成了三線道,但戰後的中華商場,成排的建築宛若新一代的西城牆,讓火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倚靠前行,直到1989年終於走入地下。

在台鐵的火車鑽入地底之後,中華路的平交道少了,原本的鐵道也變成公車專用道,但是開腸破肚的大規模開挖工程並未結束——因為捷運的施工,因為高鐵隧道的開挖,讓整個寬廣的中華路前也挖後也挖。1992年中華商場拆除時,東側的中華路正整個又在往地下挖掘。

鐵路地下化後,原本鐵道改為公車專用道。(圖/前衛出版提供)
鐵路地下化後,原本鐵道改為公車專用道。(圖/前衛出版提供)

如今的中華路已經挖好又覆蓋成寬廣的大路,但是地底下,卻是兩股台鐵、兩股捷運、兩股高鐵地一字排開,六道鐵軌壯觀地深藏在地底的連續隧道中。因為這些地底隧道連續壁的結構設計,讓中華路的地上是再也無法蓋起任何大型的建築,於是十九世紀台北城興建時的西城牆,透過鐵道跨越時空的阻隔,讓台北古城的城市紋理永遠地烙印了下來。

中華商場這八座現代的台北西城牆,僅僅在台北的土地上屹立了將近三十年,最後卻還是消失於地面上,而僅存那些地底的隧道,阻隔著地上的中華路兩端,成為台北永遠隱沒的西城牆。

我想,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在中華商場的記憶,在整座商場倒下的那一刻,也一起深埋進台北城的泥土裡與你我的心中吧!

中華商場拆除後已成寬廣的中華路樣貌。(圖/前衛出版提供)
中華商場拆除後已成寬廣的中華路樣貌。(圖/前衛出版提供)

作者介紹│洪致文

台北市人,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氣科學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研究專長為台灣鐵道史、鐵道文化、台灣航空史、都市發展、都市地景、戰爭遺跡、文化資產、亞澳季風、氣候變遷、台灣氣候、台灣氣象史……等。著有鐵道與氣象相關書籍十餘種,其中《台灣鐵道傳奇》(時報出版)曾獲得1992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1993年圖書綜合類金鼎獎,《台灣鐵道印象》(南天出版)曾榮獲1998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金鼎獎優良圖書之人文類推薦。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前衛出版《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原標題:消失無形的中華商場)

.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Ftw2&aid=84683883

 回應文章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原來中華商場是這樣
2017/01/27 01:19
以前只覺得很亂很複雜,逛也不知在逛什麼。現在從舊照看清全豹就清楚多了。
SCFtw2(SCFtw2) 於 2017-02-11 02:18 回覆:
^_____^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19 13:21
^^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12 11:54
時間過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