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26 20:14:07瀏覽969|回應8|推薦8 | |
. http://blog.udn.com/chiag/3334841?raid=2794264#rep2794264
即便是一個大文化,兩百年可以變得完全不同,這是我二十出頭的時候想到的。我五十多了,不過我也沒有版權,大家都很容易想到的。 近代日本文化精神是日本戰國時代的產物,那個時代非常像中國的戰國時代。由代表"日出國天子"的聖德太子大化革新之後的長期穩定類近於西周長期穩定。"島國狂飆"始於神風,經過豐臣,經過倭寇,成於日本秦帝國,帝國垮了,維持了好幾百年的戰國時代的封建社會階層組織和封建地域效忠形態仍然存在,"紀律"仍在。昭和下令無條件投降,不願意遵令的指揮官衹能安靜地自殺。日本公司照顧員工,員工為公司賣命,這個日本近代企業經營文化就是日本在現代化之後承襲封建社會的上下忠義傳統的例子。日本球隊裡教練就是君王,球員挨打很正常,這也是日本的封建階層傳統"現代化"的例子。 沒有"人的社會生存"就沒有道德。道德是理智與情感辯證的產物,到最深沉處完全是自己的事,但道德不是空論,道德是實踐,沒有道德實踐就無所謂道德。道德的他律除了法律規範最低標準之外就是社會文化共識所產生的約束力,但道德的自律永遠是個人最深沉的內在辯證與外在實踐,非常孤獨,君子慎獨,但道德實踐是應世,雖千萬人吾往。爭自律他律沒有太大的意義。 日本人的"恥文化"非常有特色,裡面有基於職責的責任感,有基於道德的道義感,也有基於社會身份的羞辱感(有時純粹是面子問題)。藩主亡國,自殺,這是"恥文化"。武士見主受辱而不能救,自殺(戰國時代漢文化之"主辱臣死"是也),這是"恥文化"。指揮官陷軍,自殺,這是"恥文化"。修飛機的技工知道自己的疏忽造成飛機失事死了兩百人,自殺,這是"恥文化"。內閣部長貪瀆被查出罪證,自殺,這是"恥文化"。這是"謝罪",以親手執行自己判決的自己的死刑來懲罰自己。這是一種態度,一種實踐,一種自我拯救,在過程中有來自個人平日蓄養的自律也有來自社會規範和文化習慣的他律。這是一種社會道德,是單獨的個人面對自己所存身的社會的態度,是一種基於"個人的社會生存"的"存在主義",而不是人群集體面對什麼的態度。 日本人作為一個集體至今對日本帝國在二戰中的侵略和殘殺行為欠缺道德反省的原因很多,很複雜,但拿德國人的道德反省來對比可以瞭解很多。日本四島如果當年被四強瓜分佔領,如同德國,我保證日本人今天一定對二戰很能反省,首相一定天天到各受害國去屈單膝謝罪^_^。日出處之國優秀的大和民族不過是敗在某一個國家的兩顆原子彈之下,對別的國家 --- 尤其是日落處之國中國 --- 和別國的人民至今沒有服氣。 日本的"恥文化"對日本的"二戰侵略殘殺反省"很有妨礙,因為自殺這個自我懲罰太重,這裡面還牽涉到日本文化裡對生命的態度。菊花與劍,或櫻花與死,裡面說的是人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對自己,也對社會上的其他人,也對異國異文化的人。生命絢爛勝於平凡一世,這是一種貴族心態。能掌握決定自己的死亡就容易流於不在乎他人的死亡,這是一種貴族傲慢。講究紀律講究自覺,這是個人面對社會的修養,這是壓抑。追求絢爛不卹死亡,這是個人在社會裡擴大自我,這是放縱。這兩種個人與社會或他人相處之道都很強烈,然而彼此強烈衝突,這是日本自戰國時代以來形成的傳統文化裡"強烈反道德"的因子。日本人向來同時尊視這兩種"人生情態"和"生命價值取向"是高貴的,一為本一為用,用至極致也不能失其本,如此這般的"生命情調的抉擇"至今沒有消失,至少在評價本民族古人的時候仍然採用為標準,這就是東條英機(舉例)至今"英靈不滅"的根本原因。日本的文化傳統 --- 包括道德觀和價值觀 --- 支持這樣的"民族英雄"。 本民族對外的道德實踐必定低於對內的道德要求標準,這太正常了,不過日本人的傳統道德觀和價值觀裡有些內容很有問題。日本人欣賞王陽明,卻買櫝還珠,對孔子的"仁"毫無觀念。從豐臣秀吉的策士到明治天皇的策士講究的都是穩準狠的敗敵成功之道,缺乏真正的基於人間平等和生命無價的道德信念或博愛神(如耶穌教)的信仰。德國人徹底悔罪,拿回了自己的博愛神信仰,結束了本民族的狂飆期。這些日本人做不到,因為日本文化裡本來就沒有可以讓二戰之後的日本人重新執拿據以走上永不退轉之路的東西。武士道與"恥文化"有關,現代化的"恥文化"是好的,是世人欣賞的"日本價值",但對"櫻花與死"有特殊理解的武士道在本民族二戰人物的歷史評價中的持續存在妨礙大和文明真正的現代化。當代日本人對自己的先人在二戰時的對外侵略和殘殺仍然欠缺真誠而且全面的反省和悔罪,這是大和文明尚未真正現代化的表徵。 拉雜寫來,純是見機而作,搞這些不是我的職業。 ^_^ .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