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20 23:00:07瀏覽802|回應3|推薦3 | |
如果大學甄選入學變成入學方式的主流,如果甄選入學不以學生的程度與性向為重,如果各種課外履歷占有明顯的比例,那必然衍生許多嚴重負面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 一、社會公平性的問題--各種課外履歷的範圍很大,採計方式也因人而異,無法做到客觀,也可能受到人為操弄。 二、不利於社經弱勢但聰穎用功的學生--由於學科考試的範圍固定,不管以前的聯考或現在的大學指考,其實不少聰穎用功的學生都可藉由自己的努力(不需家庭支援、甚至不需太多補習)而考上不錯的大學,反而是甄選入學,常需要「多金」才能取得優勢,這相對來說不利於社經弱勢的學生! 三、擴大扭曲多元學習與公益服務的本質--事實已非常明顯,列入入學評比容易扭曲多元學習服務的本質,比如以志工之名爭取加分之實的現象。要兼顧維持多元學習與公益服務的誘因,又要避免扭曲其本質,一種必要的方式就是限制甄選入學占總名額的比例,不讓學生認為可從「多元學習與公益服務」中得到很多的入學加分優勢! 四、導致優秀學生爭取熱門科系的競爭壓力更大--熱門科系的名額總是有限的,優秀的、有企圖心的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前只要比學科,現在還要比更多的履歷與才藝,這其實只是惡化學生的升學壓力,因此甄選入學務必要限制這些履歷與才藝的比較,否則絕非學子與社會之福! 大學甄選入學的佔比,不僅不應該再增加,反而應該要立法限制,也許可考慮百分之二十五作為一個合理的比例。我們仍讓大學指考的名額可佔約四分之三的名額,如此即不需讓所有學生都要去拼學科考試,也可讓少數有潛力但不擅長筆試的學生有另一個入學管道,卻不致於導致嚴重的負面問題!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