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釐清迷思: 12年國教下的高中職,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學術與進階技職教育的準備教育?
2012/06/01 23:05:59瀏覽774|回應0|推薦5
 
 如果一個孩子到了15歲,還沒有學會基本的閱讀能力、邏輯能力、算術能力、公民常識,那是不是之前的教育出問題?如果一個孩子到了高中職階段,在學校課堂上找不到擅長、有成就感的科目,那是不是教學與適性發展的引導需要檢討?當一個青春期有些叛逆的15歲孩子,如果他可以培養一個可以寄託的興趣或專長,是不是可減少虛擲光陰或迷失的可能?  

 為了避免混淆,我們應該把「基礎教育」定義為「學習基本的閱讀能力、邏輯能力、算術能力、公民常識」;無論在上世紀或本世紀,這個「基礎教育」最遲都應該在十五歲之前大致完成,沒有理由隨意去擴大「基礎教育的定義」,讓它跟著國民教育年限的延長而變動。  

 高中職階段,就應該是高等學術與進階技職教育的「準備教育」!這樣子的定義既明確而符合現實!不要去擴大「基礎教育的定義」,然後把高中職階段也稱為基礎教育,那是非常不妥當的!因為這很容易會導致以下幾個誤解與錯誤政策:   
 1. 讓高中職教育有「國中化」的疑慮!   
 2. 削弱或忽視了中等學校的技職教育與適性發展!   
 3. 讓高中職階段側重於狹隘的學科學習導向。
前面這三個問題都不能予以忽視,因為那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說高中職教育變成「國中化」,相信沒有人願意如此;但是當你把高中職教育看作為基礎教育,只重視公民素養、通識、基本學科(語文、計算),看似陳義甚高,其實空泛且已非這個階段的成長需要!這個階段約從十五到十八歲,需要適性發展、去嘗試培養專長,並最好可取得一些成就感!  

 高中職教育的分流,仍需維持有通識教育,仍需保持有彈性轉換的管道;也就是:並非分流了就不能回頭或調整!也並非分流了就不再學習任何通識的科目!高中職階段分普通科與各職業科,普通科之下還有分各類組,同樣一個科目,不同類組應該有不同的課綱版本,比如理工類組(自然組)的數學,就應該與文法類組的數學有所不同,商業科與汽修科的英文教材版本也應該不同。  

 過去台灣曾有一段時間對於高中職的分流做得還不錯(只是欠缺彈性轉換的管道),可惜的是陸續的教改,部份已模糊掉了!而現在,還有部份從未深入研究的人,竟認為高中階段要延後分流,還把高中職當成是基礎教育,這完全只是浪漫而膚淺的想像;那將讓許多青少年學不到所需的東西、也延後了認識與發展自己可能的專長;更不幸的,是造成更多學習挫折與成長瓶頸!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vingsky&aid=650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