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語言學習之旅
2021/06/06 00:07:00瀏覽462|回應0|推薦2

我的母語是國語,但國語卻不是父母的母語。爸媽當年都是隨學校遷台的流亡學生,雖然來自同一省份,但老家分屬浙東浙西,家鄉話也不全通;加上他們後來當了中學老師,所以在家只講國語,連帶我們小孩對家鄉話也是有聽沒有懂。

我在父母任教的學校宿舍長大,左鄰右舍都是老師,來自大江南北,國語自然是共同語言,所以我沒什麼機會學本省話。不過唸小學時,我就感覺本地同學裡說話有兩種不同口音,直到很久以後才知道一是客家一是閩南,可見我是多麼後知後覺。我成長求學的桃竹地區客家人多,如今聽到客家話還有些親切感,想是小時候留下的印象深刻。

至於我的國語,當然與地道的北平話差了許多。我們家人講話,ㄓㄔㄕ與ㄗㄘ厶不分,ㄥㄣ也等同;加上小學一年級的導師對注音符號並不在行,所以生字注音我一直都靠死記,比本省同學好不到哪裡去。一直要到三十好幾,個人電腦興起、中文輸入也同英文打字一樣方便時,才逼得我非搞清楚不可。我從「倚天中文」、「彗星一號」起,到如今的微軟視窗軟體,一直用的是注音輸入法,雖然麻煩些,卻也熟能生巧。再加上教自己小孩學中文,說起話來也開始注意捲舌音;只不過一急起來,就又都顧不著了。

小學及初中上國文課時,老師常會點同學起來輪流唸段課文。當時我就發現,多數本省同學唸起書來不只是發音不標準,經常還不知如何斷句,唸得結結巴巴的,聽得我乾著急。但當時我有所不知,自己佔了從小說國語、讀章回小說的便宜,要比在家說閩南語、客家話的本省同學更熟悉中文語法。總要等到自己有過異鄉生活經驗,嚐過心口未能合一的痛苦,也才能體會當年本省同學說國語的挫折感。

當年國小沒有人學英文,多數人都是在升初中那年的暑假,開始從英文的26個字母及音標學起。老實說,初學英文,看著扭曲的蟹行文頗有反感,心想我又不是什麼英國人美國人,幹嘛學英文?還好初一碰上一位剛從淡江英專(如今的淡大)外文系畢業的巫新妹老師,教學認真,我的發音學得還滿正確。此外,我與哥哥兩人也同一位外國修女學過短期的英文會話,用的是《英語九百句型》第一冊,也消除了一些對英文的反感。

頭一年學英文,單是背背生字及課文,就應付過去;但有次月考,一連好幾個將肯定句改成問句的題目,我都答錯了。那種挫敗感,可是從來沒有過的,我也才曉得有英文文法這回事。當時正好有位讀中原理工學院的遠房表哥來家裡(我搞不清楚關係,應該他父母只是與家母同鄉),對我說起學英文的心得。他說:「文法沒什麼好怕的,不必多問為什麼,只要記住規則就好。」就是這句簡單的話,破除了我對英文文法的恐懼感。於是我在升初二的那年暑假,把哥哥用過的《新英文法》從頭看了一遍,對學習英文也產生一股狂熱來。

多年前從老家帶回這本書,書的封面已破爛不堪。

該本由柯旗化先生編著出版的《新英文法》,藍白兩色的封面,當年中學生幾乎人手一冊。我從頭到尾讀了好幾遍,讓我對英文有了基本了解。此外,我還自行找來許多講授英文的課外書,包括林語堂、錢歌川等人寫的文法書,對照學習。特別是林語堂的書裡,將一長句英文依語法結構拆解圖示的方法,我頗有心得,也建立起分析英文長句的能力。

此外,初三時我還買過一本翻版的英文文法書,那也是我的第一本原文書。一面讀英文一面學文法有額外的好處,除了印證中文寫的文法書外,還學到許多英文文法的用語,譬如各種詞性的英文名稱,這是許多讀中文文法書的學子,經常忽略的部份。再來,我發現用英文來解釋英文,常比中文來得清楚。這樣的經驗,對後來讀原文教科書、進而從事翻譯,都頗有助益。

高中及大學聯考,我的英文一直是強項,除了聽講機會有限外,自覺英文讀寫都差強人意;申請出國留學時,我甚至在自己寫的老師推薦信中,說「該生精通英文」。然而在美國讀書的頭幾年,我可是嚐夠了有口難言的苦楚。一開始,連基本的應對都有問題,再來,則是想要陳述或說明某件事時,經常為了找不到一個字或一個詞的適當用法,而張口結舌,無以為繼。

隨著在異鄉待得久了,上述情況自然逐漸好轉,同時我也體認到,語言與文化是不可分的。人與人聊天,豈能僅在問候、天氣、吃飯等小事上打轉?時事、電影、音樂、運動、科技,以至於文史、哲學、宗教等題材,無時無地不可能冒出,也在在考驗腹笥,非口才便給就能應付。我們常說某人英語會話聽講無礙,就是英文好,可是只見表象,未見實情。

國人還有另一假像,就是以為凡英美人士,英文就一定好,殊不知外國人裡也分三教九流,不是人人都能提筆為文,就好比國人裡文章寫得好的,仍屬少數。語文學習也一如世間所有學問,需要長時間浸淫,且不進則退。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斷地讀、聽、寫及講,如此才會發現自己仍有許多不懂、不知道的知識(不論以何種文字書寫),這樣也才可能長保進步。

 

原載2007/12/23中時浮世繪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jenntser&aid=163536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