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3/30 22:26:59瀏覽273|回應0|推薦3 | |
(本文是應何邦立醫師之邀,為紐約聖若望大學李又寧教授的「捕捉行進中的歷史」研究計畫所作,並收錄於李所編撰之《風雨憶蔣公》(紐約天外出版社,2019)一書。) 我是國民政府遷台後出生的第一代,從小就不斷地被灌輸:「蔣總統是民族救星、一代偉人」;但在現實生活裡,偉人也離老百姓很遠,除了每年元旦、國慶等國定節日會從收音機(後來是電視)裡聽到一口鄉音的總統講話外,其他時候,是感覺不到太多總統存在的。 老蔣總統在我大學畢業那年(1975)清明節過世,因此,在我生命的頭二十二年裡,他是永遠的蔣總統。我很早就看過一則調侃他的笑話,說他自稱是「于右任、吳三連,及趙麗蓮」(取「余又任、吾三連,及照例連」諧音)。往好處說,他是受責任心驅使,一心想在有生之年、把隨他來台的一百多萬「外省人」帶回大陸;但此舉也給他留下「專制、戀棧」的罵名,至今不消。 所謂亂世出英雄,在民國成立後的前六十幾年內,蔣總統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領導北伐與抗戰,統一中國,驅逐外侮,其事功鮮有人及;而他堅決反共,從清共、剿共到國共內戰,最終導致敗戰,負隅海島,多少人隨之巔沛流離(無辜犧牲的就更不用說了),則是他一生最大敗績。 話說回來,從我出生、成長,到出國留學的在台二十幾年間,除了經濟條件差些以外,可謂平順安穩,一路求學做事,都沒有受到任何政治的影響;比起經歷了文革動盪的同代大陸青年來,可是幸運至極。這一點,不能不拜蔣總統所賜。 有人會說,像我這樣的外省子弟,是體會不到本省人的悲情的。的確,在戒嚴的年代,一般媒體看不到什麼異議,以言論賈禍者通常也不見於新聞報導。我一直要到出國以後,才真正對台獨有些了解,也感覺到本省人對外省人有種說不出來的複雜情感。 不可諱言,在國府遷台的頭二十來年,外省人在政界以及軍公教階層確實佔了與人口不成比例的位置,引人詬病;但那是歷史造成的過渡現象,就算有過錯,也不能全算在外省人頭上。事實上,除了少數權貴之家,絕大多數的外省家庭都只靠微薄的薪資與配給度日,沒有祖上留下來的積蓄與恆產,在台親人更是少得可憐;這種苦楚,本省人大概也難以想像。像我就從來沒見過(外)祖父母,對姑舅堂表等親戚稱謂也一直搞不清楚,因為在台灣除了父母手足外,我沒有任何親戚。 說起先父母,他們在抗戰勝利後次年,分別從浙江老家去到上海,考入新成立的國防醫學院:父親是牙醫系第六期,母親則是大學部護理系第一期。只不過他們入學還不滿兩年,就因國共內戰,於1949年隨學校遷往台灣。先母常說,他們當時都以為隨學校來台,學成後很快就能回家;結果兩岸對峙,不相往來,他們在台一待就是四、五十年,直到過世。 然而先父母並沒有順利從國防畢業,而是雙雙休學。其緣由據先母告知,父親在校鋒頭頗健,一早又追上母親為女友,引起另一位也喜歡母親的同學妒恨,密函誣告父親為共諜,因此遭到警總羈押審訊。當時國府遷台不久,恐共至深,寧可錯殺也不敢放過(白色恐怖時期);一時風聲鶴唳,多少冤魂喪生馬場町,不幸父親也受到牽連。 我不清楚父親被關了多久,吃了什麼苦,他的師長朋友又如何設法營救;總之不幸中之大幸,最後父親被無罪釋放。然而因為缺課,父親必須留級一年,方能畢業;年輕氣盛的父親嚥不下這口氣,憤而休學。而母親在父親羈押期間,也因擔心父親而病倒住院,於是與父親一起休學,共組家庭。這段往事父親絕口不提,想必是他一生最大憾事。像他的國防同期同學後來都飛黃騰達,不是院長就是主任,只有父親一輩子在中學教書,心中鬱悶可想而知。 雖然如此,父親同大多數隨國府來台的外省人一樣,一輩子都是忠貞的國民黨黨員,每天看的是中央日報,對黨外運動、台獨,以及民進黨也都沒有好話。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後,父母也迫不急待地回了老家,可惜祖父母與外祖父母都已不在人世,成為他們永遠的遺憾。 我於中美斷交那年(1979)赴美留學,當時已是蔣經國先生擔任總統,十大建設也已陸續完工,台灣正處於經濟飛躍時期。等我1986年初回國任教,正逢「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從我出國時的40比1升到了26比1。當時出國旅遊的台胞個個財大氣粗,與今日陸客相比,不遑多讓。 我在台任教近十七年後,又因為家庭因素辭職赴美;但那些年我親歷了兩岸開放、蔣經國去世、戒嚴廢除、總統直選,以及政黨輪替等大事,也看到了一頁省籍消長史:本省人成了新貴,說話大聲,外省人則像背負了原罪,低首噤語;但有一點仍然不變,台灣屬於中華民國,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民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話說回來,如今四十以下的年輕人,無論祖輩來自哪裡,他們的父母都已經是戰後在台出生的一輩;加上身分證廢除祖籍登記後,本省外省之分已無多少意義可言。同理,台灣離開蔣氏父子強人政權迄今超過三十年,台灣人民的生活裡早就沒有多少兩位蔣總統的影子,要不是有心政客的刻意強調與扭曲,新新人類哪裡會對二二八、白色恐怖或威權統治有什麼特殊的想法。 不幸的是,在李登輝與陳水扁執政時出生成長的九○後一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變多了,仇中的情緒也高漲;同時,懷念日據時代的媚日情懷還增高了,這不能不說是李扁近二十年來的獨台去中教育展現了成效。就算國民黨再度執政八年,也未能挽回已經造成的影響,以至於出現以反服貿為由的太陽花運動,在「公民不服從」的美麗口號下,遂行赤裸裸的暴民政治運動。 過去的國民黨之所以讓人詬病,是因為一黨獨大,黨國不分,以至於被許多人利用,謀一己之私利,所謂「利之所在,無所不上,無所不入」是也。多年來國民黨在各級學校都設有黨部,並積極吸收高中生及大學生入黨,幾乎不經任何考核;因此造成黨員素質良莠不齊,也造就出許多眼中只有個人利益、毫無國家人民觀念的黨員。在民進黨崛起、國民黨沒落後,見風轉舵、改投他黨的前國民黨員,不計其數;還有就是像筆者這樣、幾十年來都不再參加任何黨部活動的失聯黨員。 至於由當初黨外人士成立的民進黨,一開始或有理想,但從前後兩次執政的表現來看,也是知易行難,說的比做的容易。歸根結柢,政治人物一旦權力在手,能保有初心者,實屬鳳毛麟角,因此必須隨時受到監督;所謂「權力讓人腐化,絕對權力則絕對讓人腐化」,可是至理名言。 話又說回老蔣總統,其實他的時代早已過去,歷史定位也相當明確,但在民進黨「去中」的意識形態下,還是不時被政客拿出來鞭屍,連他的名諱、雕像與紀念堂都不放過。等到哪天,連孔廟、媽祖廟都不見容於台時,台灣曾經引以自豪的「中華文化復興基地」也就徹底消失了。個人之見,短視的政客將不可能看到那一天的來臨;反之,他們自己會更早就被歷史洪流沖走,不留下什麼痕跡。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