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搭機情(二)
2021/05/12 23:24:32瀏覽484|回應1|推薦10

(二)

在外求學做事六年半間,我從未返鄉省親;倒不是不思念故鄉點滴,但想到一家四口的機票錢,就足以讓人打退堂鼓。故園之思,只遣夢遊。第一次返鄉,就是隻身帶二幼女回國任教,暫留內在美;不想三年內,二女又相繼返回僑居地,於是我開始一年來回美台三到四次的「空中飛人」生涯,前後不覺十六年有餘。回想自己而立之年搭機次數屈指可數,如今早已數不清上下飛機多少次,人生之變化,不可謂不大。

美國國內航線,離島不算,由西到東,從南到北,四、五個小時也就飛抵;台灣的國內航線就更不用提,才飛上去沒幾分鐘,就要準備下降。但是飛越太平洋的航線,一上去至少十來個小時不著地,一路窩在旋身都嫌困難的狹窄座位間,可是讓不少人望之卻步。常有人問:多年來東奔西跑,可曾近機情怯?我的回答是:既然非飛不可,唯有隨遇而安,況且我已是識途老馬,早不復緊張矣。

我想大家都有經驗,初次前往某地,去程總比回程感覺漫長;理由無他,心情與認知不同也。去時心情總是較為焦慮,老想著怎麼還沒到,路上景觀也不熟,所以更覺其遠;回程時不但心情較為放鬆,同時心裡已經有數,景觀逐漸熟悉,也就不覺其遠。長途搭機亦是如此,明明曉得要飛上十來個小時,中間得用個兩餐,看三到四部電影,睡上幾個短覺,加上看一兩份報紙,幾本雜誌,再帶本厚厚的小說,時間並不難打發。有時飛機要降落了,還會後悔方才太過貪心,為了多看部電影,少睡了一覺。

經常搭乘越洋航線往返的人,大概都養成一套應付之道。有人喜坐窗口,少受干擾,有人多選走道,行動方便。我不愛求人,機上也不貪睡,故此都選走道位置,要起身便起,不虞擾人清夢。再者,飛機上我一概不用含酒精及咖啡因飲料,因為那兩樣東西除了利尿造成脫水外,也刺激神經。由於機上空氣甚乾,因此水是大量飲用,除了可能多上幾次廁所外,只有好處。此外也有人問,哪家航空公司的服務餐飲較好。對此問題,我的答案是:都不錯。主要是我從不要求空服人員額外服務,對機上吃食,也不特別挑剔。有些乘客愛搭本國航機,以為花錢大爺,對空服員頤指氣使,惹人反感;這些人在外國航機上,就少了這點威風。

長途飛行,越過好些個時區,對身體絕對是個衝擊。除了實際的時差外,人為的換日線也造成困擾。開始來回飛的頭幾年,每次都要適應個十天半月,期間也常容易生個小病。幾年下來,參考一些這方面的理論與研究,身體力行,也有些心得,時差問題,已不那麼難過。

生理上的時差,是千真萬確的,那是身體內在的生物時鐘與外在環境的光暗週期不同步所致;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加速這個同步化的過程。大原則是:盡量融入當地的作息時間,不要常想著台灣或美國現在是幾點,我應該累了或清醒。白天我會盡量接觸陽光(不一定要直射,坐在窗口即可),多讓身體運動;晚上入睡前半小時,服用一錠3毫克的褪黑激素 melatonin),補充身體本身因時差而受抑制的分泌。有時睡下去兩三個小時就醒轉過來,離天亮還早,就再補吃半顆,幫忙再度入眠。

也有人問,飛去美國與飛回台灣,哪一個容易適應。這一點,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答案,主觀的認定與這個人在哪裡做事都有關係。我個人的經驗是回台比赴美來得容易適應。一個因素是回來後馬上投入工作,無暇多想時差的問題,反而有助適應;在美國則是休假性質,生活比較閒散,對時差的感受也較深。但我發現實際有人研究過這個問題,結果是往西飛(也就是由美飛台)確實要比往東飛(由台飛美)來得容易適應。往西飛是追著太陽跑,時間多了出來;往東飛則是飛進更晚的時區(比出發地早看到日出),時間平白丟掉了(在此,人為的換日線不能考慮進去)。身體對多出來的時間,似乎較容易消化,對於少了的時間,則較難以彌補;這一點倒是與常理相符。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jenntser&aid=162815405

 回應文章

1450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5/13 09:39

我晚您20多年出國,看了您一系列文章,心有戚戚焉,

約有一半仍很類似,不過沒有流行戴花圈了😁

潘震澤(Panjenntser) 於 2021-05-14 00:04 回覆:
很高興我的文章能引起你的共鳴,謝謝。現代人出國頻繁,早就沒人幹那種傻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