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45 一切法皆是佛法
2010/03/16 20:24:59瀏覽652|回應0|推薦14
金剛經讀經淺得 45 一切法皆是佛法--愛徒老師

經文:「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我們一生面對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我們的生命學習的材料,對這些材料(緣起聚散)我們的「覺」,是否如佛陀一樣,能無所住而生其心;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而達到「諸法如義」的程度,是上一節的結論。 

    若真能懂上述的結論,就能體會佛為什麼再一次提醒须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是本自具足不须外求。這個人人本具的「覺」是個「能力」,所以沒有具體的外相,故曰「無實」;但也不是空虛渺茫,起用便了了分明,故曰「無虛」。在哪裡起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佛陀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意即所有的生活細節都是使我們覺悟的法。 

    這樣的說法,佛陀知道會有聖弟子產生誤會,會落在外在的形式上(法相),試舉一例來說明:雜阿含238,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於林中,入空三昧禪住。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今入上座禪住,而坐禪。若欲入上座禪者,當如是學:若入城時,若行乞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者,為斷惡不善故,當勤欲方便堪能,繫念修學。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教令滅。若觀察時,若於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聚落,於其中間,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者,彼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是名於行、住、坐、臥,淨除乞食。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    

    從上述經典,於林中入「空三昧禪住」是法相,若入城時,若行乞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才是法。佛陀所說的一切法,是要行者「」,發現自己的心念,而將不適當的念頭除去,而生起適當的念頭。所以佛陀說明「禪住」,不是在林中禪坐的法相,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覺性」不動(覺性常用而不失)。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所以這裡的意思是,所言一切法者,即非落於法相的外在一切法,才是一切法。對我們而言,雖然每個人生活中的行、住、坐、臥,都有所不同,所面對的人、事、物亦不同,但都是「覺」的材料。都能對這些材料「感受、領悟、覺醒」,從這些活動中展現「諸法如義」。所以佛陀才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陀為了確定须菩提不落在法相的思維上,所以再說一次,须菩提!譬如人身長大。而須菩提也能「如實知」,不落在外相上,而在心地上。所以須菩提答: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非大身,是名大身。因為如來所說皆指法身而論的

 

願以此功德  回向法界諸含識

一念霜融悉清淨  同證無上道

隱士合十頂禮敬安祝福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dfreedom&aid=385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