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蘋果電腦與瑞典家國
2012/08/31 21:44:14瀏覽327|回應0|推薦0

各位好朋友!

小弟是蘋果粉絲,廿多年來,不管蘋果市佔率曾經是多麼的劣勢,也從未放棄,且一直拒絕微軟批西那個濫東西,雖然那時大家常說,蘋果曲高和寡,好的東西不見得能賺錢,但目前事實證明,小弟是對的!因為小弟一直認為,批西微軟為了賺錢,不管客戶的親近度,給客戶陽春機,雖讓客戶便宜取得,可是未來會有一大堆的麻煩!

而蘋果從頭至尾,多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給客戶最具親和力,最易使用,最為齊全的配備,小弟公司買的第一臺蘋果麥金塔希埃就要卅多萬元,表面上好像比較貴,可是您易學易用節省一大堆工作外的干擾,絕對物超所值,是故只要真心為客戶著想,終有出頭的一天。

同樣的瑞典社會福利家國,表面上向百姓抽重稅,可是政府一心為民服務,以全國的產能造成廉宜的社福回報給百姓,反而受到百姓之愛戴,而能執政近百年!

謹以這篇文章獻給各位!

梅峰 謹敬


在蘋果 設計師的話才是聖旨
一般公司的情形是設計師必須聽令於製造部門,但在蘋果,設計師的話才是聖旨。
【前言】

從設計、組織、管理、行銷、人才到思考方式,最全面、完整的蘋果機密大公開。

設計師的話才是聖旨

如果想了解蘋果如何專注細節,最實在的方式就是觀察他們的設計。蘋果的產品都誕生於一間也擁有重重門禁的實驗室,只有少數員工可以出入。它叫做「工業設計實驗室」(Industrial Design studio,簡稱ID),而它的頭頭是設計師強納森.艾夫。在蘋果所有的主管裡頭,艾夫是賈伯斯之外最接近名人地位的人。賈伯斯喜歡待在這個實驗室裡,抽查艾夫和設計團隊正在醞釀與實驗的點子。

蘋果設計理念的關鍵在於,設計是產品的出發點。蘋果工業設計師無所不在的程度,讓市場競爭者都訝異不已。設計顧問公司Fuseproject的執行長伊弗.伯哈(Yves Behar)說:「大部分公司會自己制定所有的計畫、決定所有的行銷、所有的定位,他們一切通通都自己決定好之後,才把東西丟給設計師。」蘋果則有完全相反的流程,公司裡每個人都得配合設計師的願景。伯哈說:「如果設計師說材質必須一致,整間公司的人都會說『好』。」換句話說,一般公司的情形是設計師必須聽令於製造部門,但在蘋果,設計師的話才是聖旨。

約翰.史考利是蘋果一九八○年代的執行長,已經很多年沒跟蘋果往來,但他仍然持續觀察蘋果的動態。史考利在二○一○年曾告訴部落格「Mac崇拜」(Cult of Mac)的編輯利安德.卡尼(Leander Kahney):「如果要了解蘋果的大小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從設計角度去看。」史考利接著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在同一天參加了蘋果和微軟的會議:「他去參加蘋果的會議,當設計師走進會議室的時候,所有人一瞬間安靜下來,因為設計師是整個組織裡最受尊敬的人。在蘋果,設計師直接向執行長報告,這是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然後在同一天,他又去參加微軟的會議。他踏進會議室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聊天。會議開始時,根本沒有設計師在場。所有的技術人員都坐在那裡談論產品應該如何如何設計。災難就是這樣發生的。」

一旦設計的環節準備就緒後,蘋果所有部門就會動起來。產品將由兩個部門負責,一個是供應鏈團隊,一個是工程部。蘋果會啟動「蘋果新產品程序」(Apple New Product Process,簡稱ANPP)。ANPP是寫著詳細步驟的腳本,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清楚說明產品的製造必須完成什麼事項。ANPP並不是蘋果特有的。一九七○年代晚期和八○年代初,全錄、惠普與其他公司都有類似的東西。根據一位前蘋果工程師的說法,ANPP原本的功用是協助製造半藝術、半科學的麥金塔。它的目標是「讓科學的部分自動化,然後讓人可以專心在藝術的部分」。它會詳細定好產品製造的每一個階段,包括有誰可以碰那個產品,有誰應該負責產品的哪個功能,以及各個任務什麼時候應該完成。

產品準備好要離開實驗室的時候,有兩個關鍵人物會接手發號施令:工程專案經理(engineering program manager,簡稱EPM)與全球供應鏈經理(global supply manager,簡稱GSM)。工程專案經理會決定產品做出來的樣貌,並負責協調不同工程師小組的工作。有些專案經理非常強勢,讓眾人敬畏不已,有些人乾脆叫他們「EPM黑手黨」。全球供應鏈經理則屬於克指定的營運小組,負責找出如何才能取得產品所需的材料。從原料的取得、採購到監督製造,通通是他們的責任。工程專案經理跟全球供應鏈經理必須相互合作,但有時兩方關係會很緊張。一位二○○五年左右進入蘋果的工程師說:「在蘋果,如果要讓討論定案,你可以說:『因為這對產品來說是對的。』如果你能夠拿出證明那點的資料,你就贏了。」

蘋果的工程專案經理與全球供應鏈經理都在總部庫比蒂諾工作,但他們也花很多時間待在中國,因為蘋果把電腦與行動裝置的製造交給了中國的廠商。其他公司一般是盡力讓產品設計完美,然後外包給製造商,這樣最節省成本,然而蘋果通常會採取最耗成本的做法。蘋果一樣會先設計自己希望製造的產品,然後交給外包廠商測試。但蘋果完成產品的設計、研發和測試之後,還會不斷地再次設計、研發和測試。一名蘋果的前設計師說,這種「強烈的節拍」會在四到六個禮拜達到一次高潮,派駐在中國工廠的一群主要員工會開會,接著,一位負責協調軟硬體工程師的工程專案經理會把最新的beta版送到庫比蒂諾總部,讓高層主管過目,然後又搭機返回中國,把相同的程序再走一遍。

「整合」是一切的關鍵。賈伯斯在二○○八年《財星》雜誌的一篇訪問中,簡單扼要地說明蘋果的做法:「你在蘋果能夠做到的事,無法在蘋果以外的地方做到。大部分的PC公司早就不懂工程。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不懂軟體的環節。所以蘋果目前能夠做出來的產品,在其他地方是做不出來的。蘋果是唯一無所不包的公司。其他公司沒辦法製造MacBook Air,就是因為我們除了掌控硬體,還掌控了作業系統。我們是因為作業系統能跟硬體緊密結合,所以我們才能做到。」在這段話中,賈伯斯是從概念的角度來談。一位蘋果的前工程師則一語道破一切:「蘋果的一切都跟『整合』有關。如果要做到真正的整合,就必須掌控一切,從作業系統,一直到玻璃要用什麼鋸子切割,通通都要掌控。」

這是非常值得留意的一段話,因為這位工程師並沒有誇大。蘋果並不擁有那把鋸子,也不擁有「擁有鋸子的公司」,而使用鋸子的工廠人員也不是蘋果的員工,但蘋果對於供應商要用哪把鋸子,卻有絕對的發言權。這是一種新型的垂直整合。從前製造商會「擁有」製造流程的所有步驟,而現在蘋果則是「掌控」所有的步驟,不是去擁有。

蘋果的內部也是相互整合的。前產品行銷高層主管舒本說:「蘋果不依賴其他公司來將願景變成產品。微軟一直都受不了PC廠商無法做出更好的PC。垂直整合是蘋果一個很大的優勢,但居然沒有公司複製這種模式,真是太奇怪了。」為何無法複製呢?很可能是因為很少有公司的組織跟蘋果一樣。

(本文轉載自亞當.藍辛斯基新書《蘋果內幕》,中文譯本由大塊文化出版)



全文網址: 在蘋果 設計師的話才是聖旨 - 蘋果內幕 - 全球書選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07290#ixzz2583EWSaw 
Power By udn.com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iFeng&aid=679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