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28 17:11:16瀏覽369|回應0|推薦0 | |
少子化不是問題? 梅元禧(中華家國黨 總管家)26.10.17 少子化是西方無知個人主義講陰陽平權之惡果之一,青壯失業,經濟衰頹,斷袖蕾絲與家庭解體等等,都是同樣因由產生之災難,如果少子化不是問題,這數十年來不會讓所有信奉個人主義的國家緊張,至於人口多少才算適合?不易定論,因為人口是否興旺常常決定國力,而科技與生產力的進步,常常能夠數十百千萬倍的增長人口,更不要說,即使想要控制人口,也不該是消滅人類傳承的天職,而是應該和緩進行,否則人口遽變會造成社會嚴重之災難!如果我們應該適應錯誤的現實,那不是就在等死! 北歐國家類如瑞典,在醫教免費,市地公有,福利完善,人民幸福,經濟不憂,移民增產的情況下,仍然面臨少子化的困境,可想而知,其唯一的原因就是個人主義講男女平權,致使陰陽分工失調所致,因為他們已經窮盡讓女人減輕蠟燭兩頭燒的幾乎所有辦法,類如公共托育,婦女假期,生育津貼,部分工時,兒童補貼等等,但是至今仍然無法解決國家被有色人種侵蝕與生育率能夠超過人口替代率的危機。正如半瓶水藍弋丰本文的最大貢獻,此即:「全世界很難找到比芬蘭更適合生養小孩的國家了,如果連芬蘭婦女都不想生育,那麼實在不可能靠改善育兒環境來提升生育率。」證明此路已經完全行不通,唯有讓女人能夠主內安心顧家,才能解決問題! 只是藍弋丰以為,青壯失業是因為「專業化與自動化科技進步的現代經濟社會」,這就大錯特錯,因為科技與生產力的進步,只是增加生產者,並未增加消費者,勢必造成貧富不均的經濟危機,所以近來因為對機器人的恐懼,一直有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呼聲,其實人類社會科技與生產力的進步從未停歇過,人口亦因此增長,反而代表業種的增加,與就業的強勁需求。而之所以會造成青壯失業,反而是因為無腦政權鼓勵佔人口一半之婦女增加勞參率所致,所有事實都早已證明,少子化的發生因此而起,而希特勒之婦女回家政策,在六年內使德國六百萬失業人口降至卅萬,的確徹底解決了問題!而新興職種所需之技能增進,反而是因為給婦女機會成本極高的不必要教育訓練,致使真正需要學習的男人反而在資源因此匱乏下,而得不到更進一步的學習機會所致!(註) 半瓶水藍弋丰竟然說:「生小孩本身就是件不切實際的事」,他真是天真到無知的地步,試想正如楊志良前署長所說,生育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少子化是一股邪惡的力量造成,元禧早就說過,這邪惡的力量就是西方個人主義的男女平權,而我們可以隨便找個理由,就把傳承做人,創造宇宙繼起生命的神聖天職給做掉嗎?請問藍弋丰,你不傳承,將來誰來養你,是我們的小孩倒霉嗎?還是你要當《楢山節考》那些被送到深山等死的七十老人,那平均七年的臥床失能時候,你認為你一定不需要後代照顧,你一定有錢找別人家的小孩伺候一輩子,不需要政府委託我們的小孩幫忙,萬一你家道中落什辦?如果大家都不生,社會斷絕,這就切實際?如果有人要生,那他的小孩就活該倒楣,要照顧這麼多的老人? 男女各有天職,男生水平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女生垂直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如果像你說的那樣,要父母全都去水平的衝刺事業,爭取成就,連一年的育嬰假都擔心跟不上時代,你知道這叫做啥嗎?殺雞取卵,竭澤而漁!這就是為啥現今之前所有貪圖婦女勞動力的國家目前青壯失業,經濟困頓的原因。第一代只顧賺錢,不管傳承品質,第二代就宅男啃女坐吃父母,或者像你這樣認為「生小孩本身就是件不切實際的事」的少子化,那麼我們還會有下一代嗎?半瓶水藍弋丰說:「美國人正面臨嚴重的退休財務準備不足災難,而這個可怕問題的成因之一,就是因為生小孩。」你就知道,我們養育子女的辛苦,但是我們不會比畜牲都不如,竟然連生育傳承的職責都忘掉,可是最讓我們氣憤的是,誰還敢生,因為要去養你們這些自私自利只顧自己,還要找理由自圓其說,讓罪惡感消失,自以為正確,畜牲不如的人嗎? 民國一〇六年十月廿三日 註:https://www.facebook.com/MeiFengNorway/posts/10202944391005759 男女平權嚴重錯置教育資源:「窮,養兒;富,養女」直接簡明意涵 https://www.facebook.com/MeiFengNorway/posts/10208991870628970 【丰云】育幼福利再好也不生,養兒「妨」老成主因 作者 藍弋丰 民國一〇六年十月廿三日 內政部統計,二〇一二年起每月平均出生人數約一萬七千人,二〇一七年上半年驟減至一萬五千人,使二〇一七年總出生人口將少於廿萬人。少子化議題再度搬上檯面,但衛福部因應少子化,卻是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規劃花六億元製作價值單件九百五十二元的「育兒百寶箱」,經費竟然比全國新手父母公認最需要的幼托機構還要多一倍。衛福部次長呂寶靜表示,裡頭裝的不是尿布和濕紙巾,而是裝尿布、奶瓶的美觀媽媽包,不僅朝野立委輪番痛批,民間也氣得大罵,網路輿論揶揄果然是「國安危機」,因為政府官員面臨「全面腦死危機」。 這種離譜政策,讓民間再度批判政府全面無能,不僅毫無專業能力,甚至連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識都沒有,才會產生出經費有限卻不全部用於幼托,反而編列幼托兩倍經費給百寶箱這種讓人傻眼的計畫。事實上,這個政策又是「天下政策一大抄」,抄襲芬蘭自一九三七年以來的育兒百寶箱政策,但芬蘭的百寶箱從箱體到內容物的設計不僅遠勝臺灣版本,還貼心的可以折現。而且,芬蘭推動完整協助育兒政策中,百寶箱只是其中一項枝微末節、額外性質的措施,臺灣衛福部連抄都抄不好,竟然把百寶箱當成重點,本末倒置。 更關鍵的一點是,即使是芬蘭的完善政策,在芬蘭實際施行的經驗,仍然對改善所謂少子化問題一點用也沒有。事實上,芬蘭才剛創下一百五十年來最低生育率。 自二〇〇九年以來,芬蘭連續六年出生下降,到二〇一六年又比二〇一五年大降四趴八,僅出生五萬二千八百一十四個小孩,平均生育率降至一.五七,較二〇一五年的一.六五大降,更不用說遠低於人口自然替代率的二.一,生育率最低的地方是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生育率僅一.三。 芬蘭的政策根本無效,我國官員卻還跑去亂抄,抄也抄不正確,竟然抄到最枝微末節的部分當成重點,胡亂編列預算後,黨政動員包裹護航通過,才說預算通過一定要執行,衛福部長還說出「搞不好有人看到開心會想生」這種遭人民罵翻的渾話來護航。這到底是政府官員「全面腦死」,還是把人民當白痴?留待民意代表去質詢。 芬蘭經驗顯示人們對生育政策有多麼一廂情願,不只是臺灣,全球各國都以為,只要對年輕父母好一點,略施小惠給點補貼,或積極改善育兒環境,就會讓年輕夫妻想生小孩。這種想法在芬蘭的實地施行經驗中已全面破產,因為芬蘭在全球各種評比的生育環境總是數一數二,生育率卻還創新低。 芬蘭對生育政策可說無微不至,每個政策都經過細膩思考。所謂育兒百寶箱一開始是針對真的負擔不起嬰幼兒基本需求的貧困階級所發給的「新手包」,後來是為了公平因素及節省判斷貧困與否的官僚作業,才乾脆改為全面發放,但目標仍是給予一無所有的窮人必要幫助,不是以為「搞不好有人看到開心會想生」這種毫無邏輯的脫離現實想法。 ▲ 芬蘭二〇一七年的育兒百寶箱內容。(Source:Kela) 芬蘭還慷慨地給予育嬰假,更擁有全球公認最好的教育制度之一,全世界很難找到比芬蘭更適合生養小孩的國家了,如果連芬蘭婦女都不想生育,那麼實在不可能靠改善育兒環境來提升生育率。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專業化與自動化科技進步的現代經濟社會,生小孩本身就是件不切實際的事。全球都同樣面臨高青年失業率問題,反應出的基本態勢就是,經濟體不需要更多社會新鮮人,也就是不需要供應更多小孩;生更多小孩,不僅無法解決國家社會福利制度破產問題,只會造成更多青年失業,國家更快破產。 像芬蘭這樣的國家,希望透過給予更多、更彈性、更優惠的育嬰假,以及推廣男女平等,讓父親承擔更多育嬰責任,來減輕婦女對生育的排斥,然而,生育年齡父母正是人生職場的黃金時期,不生小孩拚命衝刺事業,未來可能大有成就;相反地,中斷一年職涯來育嬰,即使育嬰假可給全薪,在知識經濟體中,一整年的空白簡直是致命傷,育嬰假根本不可能彌補對個人事業的傷害。生養的小孩,在上述經濟體不需要青年的當前情況下,也同樣無法彌補知識人才父母斷層一年對國家生產力的傷害。 除了上述機會成本的基本損失,由於生育只是增加「人類」,「人類」只具有原始勞動力,需要經過教育才能成為「人才」。現代經濟體已經越來越不需要純粹的原始勞動力,結果是小孩必須接受更多教育,教育時間更長,教育經費更高,然而出社會後卻因青年失業率高、青年低薪資的普遍情況而收入更低。 開銷更高而回報更少,從國家巨觀層面看,更多生育只會造成國家破產。就家庭層面來說,當然也會率先破產。 教育需求大幅提升下,父母養育小孩的時間成本與金錢成本大增,美國農業部統計估計,在美國生養一個小孩到十八歲,平均需花費廿三萬三千六百一十美元,相當新臺幣七百〇六萬元,這還沒包括大學學費。歐美各國高等教育學費急速飆漲,負擔讓中產階級喘不過氣,好不容易供養子女到學士或博碩士畢業,卻面臨更長的失業期與更低的薪資,結果是子女還得繼續寄生在原生家庭好一陣子,甚至由原生家庭出資贊助才能買房,種種沉重負擔,都嚴重傷害原生家庭的財務狀況。 (Source:Flickr/ThomasLife CC BY 2.0) 美國波士頓大學退休研究中心於二〇一七年九月發表的研究顯示,美國人正面臨嚴重的退休財務準備不足災難,而這個可怕問題的成因之一,就是因為生小孩。 許多人主張生了小孩會更認真工作,但這種義和團式的精神勝利想法,無法迴避人一天廿四小時扣掉必要的睡眠與休息時間,最大工時就是固定的,休息不足,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生重病,靠著特別認真頂多可在一兩天內趕工,但長期來說行不通;生養小孩需要花費時間與金錢是無可避免,把時間花在小孩而非職場,職場發展與收入自然較低;把金錢花在生養小孩,存款就會減少,這才是冷酷的事實。 統計結果發現,卅至卅九歲美國家庭,若生了小孩,收入平均降低三趴七,總財產平均降低四趴五,但較年長的父母,由於時代因素,損失的程度遠小於青年父母。五十至五十九歲美國家庭,生小孩幾乎不影響收入,總財產也只減少二趴八,這些五十歲以上的上一代,憑著自己的經驗,覺得生養小孩沒太大損失,卻不知道社會與經濟體已有重大變化。現在的青年生養小孩,造成的職涯與財務傷害遠比他們的年代更大,而且越來越巨大。 生養小孩對職涯的傷害,可從美國女性薪資狀況觀察,因為美國提倡男女平等尚不如芬蘭等歐洲國家,女性仍然承擔相當大的育兒責任,於是生了小孩的母親,比起沒生小孩,工作意願降低一成二;有生小孩的母親,比起沒生小孩的婦女,年收入平均減少九千四百美元,相當於新臺幣廿八萬四千元。 事實上,即使是老一代父母,生養小孩也一樣有相當影響。統計發現,每多生一個小孩,退休準備不足的機率就增加一趴九。而且,在這個青年困苦的年代,就算小孩長大了,父母還是要持續付出,統計顯示,美國老年父母平均一年為了成年子女付出三百六十六小時的免費工時,三成一父母給予成年子女金錢資助,平均每年三千〇八十四美元,相當於九萬三千二百元。相對的,只有四分之一成年子女付出免費工時照顧父母,平均每年三百廿四小時,又只有九趴成年子女給與父母金錢,平均僅五百九十五美元。 從芬蘭的情況,可知獎勵生育政策是一廂情願,從美國的狀況,則可從根本了解經濟上的原因,人民不生育是極度理性的正確行為。想不想生小孩是個人自由,想誘騙或逼迫人民生育,不僅不切實際,也不可能成功。 對臺灣來說,問題不僅是育兒百寶箱本末倒置,也不僅是抄到已證明失敗的芬蘭經驗,更根本的是,整個把「少子化」當成問題的想法就是最基本的錯誤,尤其是,芬蘭還是人口較少國家。臺灣身為人口密度過高、環境負荷已到達上限的國家,更應該順應少子化,政府需要改變所有過去基於人口永遠成長的錯誤假設政策,適應少子化的新現實,而不是妄想改變少子化。想「逆天而行」,就算不是鬧笑話,也只是與芬蘭一樣徒勞無功。 Finland’s welfare state has a massive baby problem https://finance.technews.tw/…/the-impact-of-raising-childr…/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211962025499947&id=1051771560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