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02 08:16:27瀏覽2238|回應0|推薦2 | |
摘自《中國醫藥報》 作者: 陳文欣 1991年4月,在東京召開的國際醫學第十三次會議上,我國廣西巴馬,繼前蘇聯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薩、厄瓜多爾比爾卡班和我國新疆之後,被正式確認為世界上第5個長壽之鄉。 為了揭開人類長壽之謎,1994年4月,一支由醫學教授、企業家和記者組成的考察隊對巴馬進行了實地考察研究,隨著考察的深入,巴馬人的長壽之謎也逐漸被揭開:巴馬縣自然環境宜人,四季常青,空氣清新,風景優美。另外,巴馬人飲食習慣獨特,以素食為主,基本不喝酒;生活習慣良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知足常樂,同時嚴禁婚前性行為,嚴禁同姓結婚和實行晚婚晚育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更重要的發現,科學家通過對30位長壽老人的取樣分析發現,這些老人體內的厭氧菌群所占的比例特別大,尤其是厭氧菌群中的雙歧桿菌遠遠高於一般人體內雙歧桿菌的含量。 人類對雙歧桿菌的研究歷史已逾百年。研究表明,人體內雙歧桿菌含量多和少與人體的生長、機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病死都息息相關,母乳餵養的嬰兒之所以比牛奶餵養的嬰兒健康,就是因為前者體內的雙歧桿菌比後者要高出10倍;健康人體內的雙歧桿菌數量比病人高出50倍;百歲健康老人體內的雙歧桿菌數量要比普通老人約高出100倍。在正常情況下,雙歧桿菌與其它菌群和平共處,一起維持和調整著人體內微生態的平衡,使人體處於健康狀態;但是,因疾病、衰老、放化療、應用抗生素後,就會導致人體內雙歧桿菌數量的急劇下降,體內平衡就會遭到破壞,有害菌群就會乘虛而入,並在體內大量繁殖,使機體病變,嬰兒則營養不良,繼發感染,智力、身體發育遲緩;成年人則細胞癌變,肝動失調,肝、腎老化。因此,醫學界人士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如果人體內的雙歧桿菌通過補充能夠始終保持在母乳餵養健康嬰兒出生一周內的水平,人類的平均壽命就可達到140歲。 近年來,西方一些很有影響的報刊也時不時地載文發布有關長生不老藥的消息。消息曾稱部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人類變老的真正原因,並且掌握了延長生命的科學方法,可望在下個世紀初推出一種長生不老藥。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說,美國加州人體抗衰老研究所一位研究人員已能成功地將人體細胞延長30%的生存時間,並宣稱將在5年之內生產一系列有這種效果的藥品,這些藥品可以用來治療皮膚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等。 英國《每日鏡報》亦披露,英國人體抗衰老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人體細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受到一系列有害物質的侵蝕,包括紫外線及自然輻射,為了克服這一點,人體內都帶有一種可以修補脫氧核糖核酸的酶,它復制細胞同疾病抗爭,並取代受到損害的細胞。但是在同一個細胞被復制之後,染色體上一種被稱為“ 端粒”的東西就會短一截,直到這個細胞死亡或者有害基因的大量出現,導致癌癥等不治之癥。根據這一醫學理論,科學家們認為,如果能夠一直保持“端粒”的長度,或者適當延緩其變短的速度,它們就能放慢人體生物鐘的退化,從而達到延緩生命的作用。 …… 當然,長生不老藥的誕生與否,其實際意義並不在於人類自身能夠活幾百歲,幾千歲,而是在於設法讓人類更加健康地活得相對較長,最大限度地減少疾病的折磨。因為提高生命的質量比盲目地去長壽更重要,也更有實際意義。事實上,從唯物主義角度講,人類長生不老並不符合自然發展的必然規律,人類要真正長生不老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人類抗衰老這一跨世紀的研究,其目的還是為了提高人類的生命質量。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