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1/09 11:21:39瀏覽1686|回應2|推薦36 | |
年輕時曾參與不少義務工作,當中包括探望弱勢群體。現在回想起來,所謂的弱勢,其實是相對強勢而來。天生四肢健全,腦筋清晰,看似平常不過。一但走到傷殘面前,就知道勝人一籌。贏在起跑線。 懷孕時,相信每一個要當媽的也祈求過腹中塊肉一切健全。只是,人生處處是意外。有人意外獲得一個天才兒童,也有一些家庭得到弱能孩子。這麼多年來,無法忘記一個媽媽的一番話。明明是預備迎接一個健康寶寶,因種種原因,誕下了畸形兒。結果她由起初的哭訴變成後來的感恩。感恩上天信任她,給予特別任務,讓她在育兒路上,體會不一樣人生。我深信,這就是真愛!真愛能使殘缺變完整,把悲哀化恩典。 看《奇蹟男孩》讓我想起這位臨危受命的媽媽,書中的母親Isabel,本身也是一個奇蹟。Isabel誕下Auggie,馬上放下一切,全力以赴照顧這個脆弱小男生,陪伴他面對人生所有挑戰。Auggie受到歧視,Isabel既要護航,更要教育孩子堅強面對。看似理所當然的照料,當中須要的勇氣和毅力一般人難以想像。Auggie日漸長大,Isabel決定送他上學,為的是希望他能過上正常孩子的生活。但沒有人比這媽媽清楚,這是一場荊棘滿途的旅程。要成功搶灘,靠的是孩子本身的能耐。 電影中有兩場Julia Roberts演得叫人心疼。一是Auggie第一天上學,Isabel在門外目送的一幕。對愛子的母親而言,放手從來不容易。Isabel既懷抱希望又不禁擔心的不捨神情,Julia Roberts拿捏得很好。另一幕是Auggie首次帶同學Jack回家,事先並不知情的Isabel,眼見Auggie眼中只有同學,第一次受到一直依賴自己的孩子冷待。那個百感交集的表情和不知所措的小動作,恰好把發現孩子一朝成長,不禁驚喜又有點失落的矛盾心情精準地表露。整體而言,Isabel這角色這趟給Julia Roberts演繹得恰到好處,看起來不太煽情,卻不輕不重地感動人心。 Isabel之所以能夠教育Auggie健康成長,當爸的背後發功頗為關鍵。Auggie在夏令營跟人打架受傷,Isabel知道後緊張兮兮,差點要送孩子往醫院檢查。當爸的Nate卻輕聲的問:Did you win?(你贏了嗎?)成長路上,孩子除了媽媽的溫柔灌溉,還得要爸爸鼓勵冒險。Nate的「理性殘酷」平衡了Rachel的感性呵護,造就健全的Auggie。 當媽以來,漸漸清楚當中最難適時放手。母性讓女人情不自禁地相信,孩子要是失了自己的呵護,必然頭崩額裂,體無完膚。同一時間,又渴望看到孩子懂事,能夠獨當一面,自立門戶。渴望看到孩子獨立,又怕他們一旦羽翼已豐要離巢的心路歷程,大概每一個媽媽都免不了。Auggie最後在學校找到據點,交上朋友,成功融入社群。憑著堅忍和善良,加上本身的能力,Auggie贏得友誼和認同之餘,亦身教了一些同學。這是Isabel意想不到的。所謂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Isable因Auggie的出現調整生活步伐,當年未完成的論文存放的磁碟,在Auggie能夠自理並安然上學的時候,已經成了古物。此證一日千里的世界,從來沒有因為任何人的所謂不幸而放慢腳步。然,興奮過後她沒有忘記初衷,堅持把磁碟內容套出,完成未完成的功課。由此可見,世上只怕有心人。放開Auggie,Isabel跟丈夫享受二人世界,和女兒修復關係。 如此種種,華人社會比較難見。華人愛延伸,喜見五代同堂,視為喜氣。為了維持親密聯繫,極端時往往釀出教後輩透不過氣,兩敗俱傷或面和心不和的場面。這點跟西方社會家人講求功成身退,大家留有私人空間不同。我見是距離太遠過分生疏不好,硬要朝夕相對也不行,一切隨緣最舒坦。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