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4 22:02:32瀏覽3352|回應9|推薦70 | ||
法鼓山,染禪香 8 April 2011 陰晴不定 大殿匾額,聖嚴法師手書的四個大字──本來面目。 四月八日是法鼓佛教學院的校慶,小乙陪朋友上山叩學問道,俺這個檻內俗漢跟著去湊啥熱鬧? 『你去過法鼓山了?』 『沒去過。』小乙實問,俺實答。 『你吃過法鼓山的齋飯了?』 法鼓山的齋飯?哈,當然沒吃過。所以呢,俺『俗塵僕僕』跟著上山。 趁著此一難得的機會,四下裡閒逛,順手拍照。禪門淨地,自然不好意思隨興造次亂講笑話。為了展現俺偶爾也有一板正經的一面,我特地搜羅一些自己喜愛的禪詩、禪話、禪典、禪……,搭配照片,請大家一起欣賞。 千山千水千才子,一天一地一株樹 俯瞰法華公園 處默〈聖果寺〉 路自中峰上,盤迴出薜蘿。 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古木叢青靄,遙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鐘磬雜笙歌。 大殿一側 流蘇花開 白居易〈僧院花〉 欲悟色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 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慧花。 大殿一角 寒山 世間何事最堪嗟,盡是三途造罪楂。 不學白雲巖下客,一條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 三界橫眠閒無事,明月清風是我家。 開山觀音 〔說明〕供奉在法鼓山園區最高點的開山觀音,是法鼓山最早的一尊觀音菩薩像。聖嚴法師有感於此尊觀音見證了法鼓山蓽路藍縷的創建歷程,特別將之命名為「開山觀音」。 早在法鼓山闢建之前,此尊觀音即由全度法師發心塑造,供奉於法鼓山的前身──金恩寺大殿中。1989年,全度法師於此尊觀音菩薩像前,誦持觀音法門〈大悲咒〉,祈願能有一位福德、智慧、悲願兼具的大德高僧,來接手道場,承續法務,廣演佛法。 幾乎在同一時間,聖嚴法師亦領眾在北投的農禪寺持誦〈大悲咒〉,希望能早日覓得道場建地,以化解當時寺地可能會被徵收的困境。 似乎觀音菩薩聽到雙方虔誠的祈願,在奇妙的感應下,成就法鼓山不可思議的開山因緣。 2004年,為求長久保持此尊觀音像,特將此聖像由玻璃纖維材質翻鑄成青銅,並於同年的8月4日舉行安座灑淨,供奉於現址的竹林之中,居高臨下,坐鎮法鼓山,俯視人世間,守護全世界,為人間帶來幸福、健康、平安、快樂。 曹源溪 憨山德清 死生晝夜,水流花謝;今日乃知,鼻孔向下。 〔墨觀.禪悅〕書法聯展 祈願觀音殿,水池 鳩摩羅什 十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 借言以會意,意盡無會處。 既得出長羅,住此無所住。 若能映斯照,萬象無來去。 齋堂旁,垂壁水簾 龔定庵〈漁溝道中題壁一首〉 未濟終焉心縹緲,百事翻從闕陷好。 吟道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餘情遶。 魚梆 謹白大眾: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各宜醒覺,慎勿放逸。 《傳燈錄》卷八:菩薩子,吃飯來! 鎮州金牛和尚。師自作飯供養眾僧,每至齋時,舁飯桶到堂前,作舞曰:「菩薩子,吃飯來!」乃撫掌大笑。日日如是。 小乙贊曰:食、色,皆人生大快也。吃飯,自然開開心心。但有人吃飯不見飯,只管機械一般咀嚼著,食不知味,白辜負了大米糧。眾生皆是菩薩種、佛種,供養眾生,可不恰似供養菩薩、佛?無怪金牛恁般歡喜! 吃飽喝足,來個笑話幫助消化,如何? 話說有個和尚,法號「不語禪」,肚裡壓根沒貨,平素對外交際全仗著二名侍者代答。一日,寺裡來了一個游方僧人,久聞和尚大名,趁機參問:「如何是佛?」說巧不巧,那兩名槍手居然全有事兒出門去也。不語禪可緊張了,沒法子,只好東瞟瞟、西瞄瞄。 那游僧又問:「如何是法?」不語禪自然沒法回答,只得望上又望下。那游僧竟然還不放過,又問:「如何是僧?」不語禪肚裡嘀咕,莫可奈何,索性闔上眼皮,來個眼不見為淨。 那游僧也不知那條筋沒接對,全然不懂「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的大道理,自顧自再問:「如何是加持?」不語禪可惱啦!暗想:俺眼睛也閉了,老兄你還待怎的?恨得不行,手一伸……當然沒敢劈頭敲下去。 游僧這會兒終於滿意了,作禮而出,趕巧碰上事畢歸來的侍者,迎上前贊歎道:「禪師果真是大修悟者!我問佛,他東顧西盼,意思是人有東西,佛無南北。我問法,禪師看上看下,意謂諸法平等,無有高下。我問僧,他老人家瞑目無言,正所謂白雲深處臥,便是一高僧。問加持,他伸手,表示接引眾生。此大禪真可謂明心見性呀。」言訖,歡喜而去。 侍者可納悶啦!敢情佛在家中坐,自個兒瞎了眼兒,竟然沒識出?忙不迭奔進方丈室瞧去。孰料才一見面,「大禪」破口便罵:「你們兩個上那兒去了?不早來幫我!剛才來了一個野漢子,他問佛,我東看你不見,西看你又不見。他問法,害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他接著問僧,我沒奈何,只好假睡。他又問加持,我自愧諸事不知,做甚長老?不如伸手沿門叫化也罷!」 摘自《廣笑府》,明代墨憨齋主人纂集。小乙略為改寫。 教訓:閒話少說一句,馬腳少露一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