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03 00:08:01瀏覽2514|回應16|推薦102 | |
最近做瑜伽一直沒勁,可能是因為幾天才認真做一次,所以筋骨痠痛機率很高,甚至懷疑落枕的不適正是瑜伽動作編排不當所造成,於是擔心起長期在家瑜伽的可行性。後來幾經思量及反覆實驗,獲得一個結論:原來在講究體位法的正確與豐富性之前,應先顧及到練習的頻率,每天都該接觸瑜伽,哪怕只是做基礎的拜日式,都能維持瑜伽的感知與熱能,而不致於讓身體生硬拙化而屢屢啟動困難。這就好比我家夏天的熱水爐一樣,看不到它猛力大火,卻能以一撮小火的延續,供應我們全家人一天二十四小時的熱水用量。藉由這點,我似乎更了解瑜伽的本質,規律是必須的,且是融入日常生活的,不是特別安排去做一件事情,而是如吃飯睡覺一樣的稀鬆平常,其重點在隨時可放下手邊雜事、毫不遲疑的進入瑜伽,這是最牽扯、拉鋸的一個部分,一定要克服。然而一旦安坐下來,一切就自然而然了,沒有一絲的勉強與不耐煩,這才是在家瑜伽該有的定位與堅持,據此我又重拾信心,盡可能做到天天瑜伽,痠痛不再來! 再說,之前幾個月的連續咳嗽之後,似乎留了個後遺症,吃東西極易嗆到!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幾餐沒吃、狼吞虎嚥所致?殊不知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好似氣管與食道嚴重錯亂,一不小心,食物就送錯管道,逼得我得奮力擤出或咳出那卡在鼻子裡或氣管裡的飯粒,真是狼狽不堪啊!那天在餐桌上吃飯,又出現這樣的窘態,有感而發的對兒子說:「往後我更老了,這樣的情況肯定天天有,到時孫子就會皺著眉頭跑開說:『奶奶好噁心喔,鼻水噴得滿桌都是......』」沒想到兒子一臉嚴肅的說:「那他會被我揍!」頓時陰霾一掃而空,我開心的哈哈大笑,當然捨不得他打小孩,可是聽了就是欣慰! 兒子能有如此感同身受的回應不是沒有理由的。記得在他還是小一、小二的時候,帶他到教室與我一起上瑜伽課,由於他從幼兒時期就有過敏性鼻炎的問題,所以課堂上鼻子擤不停,旁人都誤以為他是感冒,我雖幫忙遞衛生紙與解釋,仍然避免不了原本在旁邊上課的一個學員,忿忿然的把瑜珈墊挪至離我兒子遠遠的地方,還投給兒子惡狠狠的一眼。說真的,當下我的心好痛,看到兒子一臉茫然,更加感到不捨,心疼的告訴兒子:「別怪那個阿姨,大家都怕傳染....」兒子說:「我不是生病,只是鼻子癢而已,那個阿姨好兇,我討厭她......」我笑著說:「現在終於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包容你吧?有人是用放大鏡在看你的一舉一動呢.....別人刻意離你遠遠的,這樣的感覺不舒服吧?」兒子猛力的點點頭! 記得林克明醫師在其著作「《受傷的醫者》裡提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出自於老子《道德經》)。『存在』的代價,不只是『死的恐懼』,也包括『生之恐懼』。『生之恐懼』害怕的是別離與自立(individuation)。『死的恐懼』害怕的則是自我因與『無限』融合而消逝無形。這兩方面的調適,是每個人存在的基石。但是這些恐懼也常讓我們進退失據,動彈不得。」透過作者縝密的心思,整理出人生的大課題,確實不出這些範圍,尤其當自我受到質疑時,更常是人生的低潮谷底,孤立便是現象之一。一個罹癌的朋友,與我分享她的心情:「被醫生宣布是癌症四期時,彷彿領到進墳墓的號碼牌,死亡不再是有一天、很遠以後的事,而是即刻倒數開始,想忘記都不行!存活期限自動浮現在手腕上,看錶時就一併考慮進去......還有多少時間?接著,妳走過的地方,變得鴉雀無聲,人們紛紛掩面走避;妳愛吃的東西,變成眾矢之的,還貼上了魔鬼食物的標籤,連妳的人生觀、處世態度都是可追溯的致病理由。還沒離開人間,已然被人背離論斷,就等著妳往生之後來上香,喔!也許參加告別式的衣服都準備好了!有回別單位的同事在街上看到我,那表情像是見到鬼一樣.....妳.....怎麼還活著?不得不承認,別人看待我的死亡比較輕而易舉,我自己反而遲遲無法接受,真就這樣化成一罈骨灰?能再多給些歲壽嗎?放不下....不甘心!」 另外一個積極化療的朋友則很樂觀,他告訴我:「生病只有一個理由,就是要你進行改變!徹徹底底的改變,改變到連體內的癌細胞都不認得你,你才有療癒的機會!」我問:「怎麼個徹底改變?」他若有所思的說:「變成另外一個人,一個你想重新認識的自己.......」他舉了幾個有趣的例子,例如原本是重養生的人,不妨鬆綁自己開懷大吃;一毛不拔的人,改當慷慨大方的大善人;喝茶習慣的人,轉而嚐嚐咖啡的風味;不喜旅遊的戀家者,來個雲遊四方不掛念;甚至一輩子沒對枕邊人說過〝不〞的人,都該放手一搏多說不,看看對方被拒絕的表情,肯定大快人心! 婚姻頻觸礁、感情起風波與生病是同個理,面對愁雲慘霧的女性友人,我建議的解決方式亦是:「妳要改變!」通常她們都不覺得自己需要改變,是對方該改變。可是不改變、或是等著對方改變,結局就不會變。改變可以帶來轉機,許一個更好的人生,只要有這樣的念頭,生活就能起變化,曾鼓勵一位好友每天記錄改變的事情,意即督促她每天至少做一個改變,一句不同以往的說話方式或內容都好!改變是本能,卻仍需自我訓練,能改變代表內心的彈性與空間足以去呈現不同的人生樣貌,一輩子當幾輩子在活,有何不好?可惜大部分的人,都非得等到大勢已去或是形勢比人強的時候,才不得不去做改變,往往錯過第一時間,令人扼腕!常對鬧離婚的朋友說:「改變要趁早,別等到老公成前夫時才去改造自己,即便轉型成功,多少留下遺憾!」又或者:「什麼是正義?就是東山再起,讓人刮目相看!振作起來,改頭換面去吧!」瞧!多振奮人心啊!
心情像是這一池湖水,藏於深深的靜謐當中......(文字&拍攝:童空心/地點:士林官邸)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