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09 17:38:28瀏覽1001|回應1|推薦52 | |
龍應台的文章有點沈重,太多的國家民族、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意識在裡面,還有家族傳承、土地、故鄉之情。 安迪渥荷則是另一個極端的例子。安迪極度自戀、自我保護、自閉和依賴都會現代生活(或者說紐約的現代生活)。他的生活中只有科技(僅限於家電方面的科技)以及別人髮型、自己的青春痘,能夠引起他的恐慌的就只有買不到他要的內褲、沒有party 可以參加、電話壞了、別人無趣的談話。什麼國家、政治之類的事大概都不會進入他的思考中吧!至少在他的書中看不到這些,連他自己的感情都閉口不談。 話說現在一輩的年輕作家,全然沒有他們父執輩的國族情操和歷史包袱,甚至極力避免和政治沾到一點邊,寧可把吃喝拉撒的事當作大事來寫,也不會(也不願)以沈重嚴肅的態度來面對國家民族大義之類的事。當然,他們的程度還沒到達像安迪渥荷一樣的把瑣碎小事提升為藝術。不過,太陽花之後事情可能會有些變化。 當九把刀、彎彎、小紅已成為華文暢銷作家之時,現在「竟然」還能不時在某些報紙的副刊上看到一些老作家的文章,「竟然」的意思,並非說老作家的文章已經沒人看或者落伍了,「資深」作家還有點名氣可以擁有一些忠實讀者。但是看到一些老作家的文字,總還是讓我覺得突兀異常,「風颯颯吹來….」、「拾起一片葉子,望著遠方一葉扁舟」…..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年輕人會這麼形容看到的東西,或者用這些文字來寫作。想必是理應對趨勢特別敏感的報紙副刊主編的文思情懷還停留在那個「楓葉翩翩的」的浪漫年代吧! 或許在文學成就上,龍應台和九把刀、小紅無法放在同一個平台上相提並論,但是在書籍暢銷排行榜上卻是經常互相較勁,不相上下的。想像一下如果在九把刀還沒執導「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還沒到家喻戶曉的名氣之前,如果有這樣的訪問: 「請問龍女士,有人預言九把刀將會超越妳,不知妳的看法如何?」 「為何是九把刀?而不是八把刀或七把刀?」 「對不起,九把刀是個作家名字。」 「喔!那女王應該也不是真的女王了?」 「沒錯!」 「唉,連個全名也沒有,他們的銷售量還都超越我呢!」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