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9/05 23:11:25瀏覽67|回應0|推薦2 | |
15-1眾緣中有性,是事則不然;性從眾緣出,即名為作法。 15-2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義?性名為無作,不待異法成。 (節錄自中觀論頌) (摘要)若諸法有自性,自性梵語為svaďhāva,具有三種特性: 非造作,非觀待而有,恆常不變;如今從眾緣出,即名之為作法,沒有決定性;凡是自性有的自成者,則是眾緣而成。有自性具有不變性,不會有新的造作,且不待異法而成就。 因此如果認為衆緣中有自性,則犯了「自語相違」的過失,亦即彼方主張衆緣和合時自性升起,有自性則是不變性,則不會因衆緣合而有所變化,由此釐清自性的特質。 **今天中論開課了,暑假複習所學的內容,今天聽講新的部分就顯清晰;研讀中論很有挑戰性,但是也很有成就感,尤其輔以梵文解讀時,實有豁然明白的喜悅,覺得學習梵文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懂一分就有一分的幫助!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