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6福德很重要,但是它不能取代無為法
2020/09/14 23:38:05瀏覽157|回應0|推薦6

1-6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原文)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語譯)有一天,五祖召集所有的門下弟子並對他們說:『世間的眾生在苦海裡沉淪,如何解脫生死是急須解決的大事,你們整天只知道求取福德,不知道要出離生死苦海,自己的本性如果迷而不覺,只是一味修福,如何能度脫苦海呢?你們各自回去觀照自己的智慧,看取自己本具的般若自性,然後各作一首偈頌來給我看。如果能悟得佛法大意,我就傳付衣法給你,作為第六代祖師。大家趕快去,不得延遲停滯,佛法一經思量就不中用。如果是覺悟自性的人,一言之下自能得見。這樣的人,即使在揮刀作戰的緊急關頭,也能夠徹見自性。』

(說明)「求福」與「了生死」是兩件事,但是凡夫往往不加辨識,常把求福當作了脫生死,所以五祖才會感慨的說:「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可見自古以來眾生執迷不悟,所以執著有為的事功,而悖離無為的功德;《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福德就是如上所說一般,幻生幻滅沒有實際性,所以佛陀苦口婆心開示無量法門,主要就是指引眾生出苦的正道。

開悟見性才能出離苦海,見到不生不滅的清淨本性;眾生本具的自性就像自己的潛能一樣,與主人本身原即是一體不分,不會有一刻忘失的;即使顛沛流離也不會分離。所以五祖說即使揮刀作戰,也是沒有片刻忘失,因為它超越時間空間的阻隔,開悟見性的時候,就是發覺這些妙用當下彰顯,這就是無為法的殊勝功德之一。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506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