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4 18:21:14瀏覽4754|回應0|推薦7 | |
衛斯理回憶錄三拼 — 從錯構到浩淼 紫戒 2004年,闊別衛斯理,兩年後,於回憶錄重逢,感到又興奮又特別。當中除了舊人物舊情節外,葉李華亦找出不少空間創作新的情節,且能新舊呼應,親切感及新鮮感俱備。閱畢十冊,按捺不住,寫下一點分享,分為三部份,都名為「從錯構到浩淼」,故曰三併。 一. 從《錯構》到《浩淼》 回憶錄共十冊,各有特點,以下會從《錯構》到《浩淼》,逐一略談。 1. 《錯構》 2. 《同位》 《同位》融合了倪匡在《倪匡傳奇》中提到的真實經歷,把衛倪人生某個階段合而為一,進一步模糊了虛實的分界線。另一個特別的地方是在各章節中,寫出表面事實和內中真相往住不符,合理地顛覆舊有情節,可見葉李華研究衛斯理小說的細心。例如,葉家祺表面是死於芭珠的心蠱,但《同位》暗示葉家祺變心的主因是王小姐的狐媚之術。在《盡頭》中,章達死於外星力量的擺佈,但也不能排除和他少年時破壞幻術有關。許信在《影子》後半部的遭遇,竟是報紙編輯的擅自妄為! 3. 《蓋世》 衛斯理在《蓋世》中回憶他來到香港至《鑽石花》之間所發生的空白時期。葉李華行險著,以衛斯理的特務生涯為主軸,顛覆程度尤甚於《同位》。部份讀者或許覺得難以接受,但細心一想,卻大有道理。他的一身好武功,當然是來自明師王天兵及揚州瘋丐金二,但其他無數本領,也有其出處吧。特務訓練就是一個合理的答案。亦因為衛斯理曾當過特務,透徹瞭解人性在特務世界如何被滅絕,所以之後才一直避之則吉,可說合情之至。 既合理,又合情,因此,《蓋世》確實把衛斯理的性格及成長描寫得更立體,更真實。 4. 《移心》 衛斯理早年雖然分別於《蠱惑》及《訪客》中揭開蠱及海地巫都教驅趕死人的的秘密,但比較原振俠於八十年代經歷的《血咒》,《降頭》及《巫艷》,就巫術所了解的程度,不及原振俠般深入。直至《鬼混》,衛斯理才對降頭有進一步的認識。 葉李華為第一傳奇人物衛斯理平反,原來他早於六十年代,為了移除心蠱而尋訪各地的巫師,已見識了不少巫術。《移心》一冊書所包含巫術的描寫及設想,超越了原版衛斯理及原振俠系列所提及的總和。書中提及巫術分為三大源流:天,地及人,衛斯理無意中參予了他們之間爾虞我詐的鬥智鬥法,嘗透了巫術世界的玄妙不可測。 回憶錄最後揭示的一場鬥爭,也可說是一場橫跨無數世代的巫法大比拼,相比之下,《移心》中的一戰,只可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5. 《嵌合》 《嵌合》把新舊元素嵌合得絲絲入扣。衛斯理服食不死藥後仍能誕下女兒,原來是利用了試管嬰兒技術,紅綾亦因而有一個孿生兄弟。而這從未提過的角色,竟和紅綾及曹金福的陰間之旅接上榫頭,最後更解釋了曹金福在《闖禍》後就失去蹤影之謎。全書以靈魂為主題,貫穿了數個原版衛斯理系列留下的主要謎團,一氣呵成,毫無斧鑿痕跡。 6. 《天算》 《天算》緊接《只限老友》,亦屬於「長老系列」,其表達方式很像後期的衛斯理小說,多以對白來交待及推展劇情。故事的場景亦很簡單,主要是衛斯理家及陳長青的大屋。眾多耳熟能詳的角色都在本書出現,只見各人無論在性格、思想、語氣及行為舉止等方面,和原版毫無分別,可見葉李華的捉刀功力,實可媲美倪匡曾替金庸寫《天龍八部》。而紅綾的腦中知識,更被博學的葉李華發揮得淋漓盡致。 7. 《瀰散》 《瀰散》包含了多篇短文,加上附錄中的未解之謎,將之前六冊未提及的謎團一網打盡。相信葉李華除了藉此發表他對衛斯理多年的研究及見解外,亦希望能激發更多靈感來創作回憶錄的最後部份,不斷修訂構思,寫出更精彩的作品。 例如,有關天啟六年北京神秘大爆炸一事,在原版衛斯理系列從沒有提過,但在回憶錄先於《同位》提起,後在《瀰散》如數家珍,應有其重要之處。在「一九三六柏林奧運」一章,亦似是為《蓋世》提到的中國高手作舖排,但直到第十冊也是著墨不多。吊詭的是,這可用作反映衛斯理經歷的真實性,因為只有在虛構的小說中,所有事情都會水落石出,前後呼應,而在回憶錄中,有部份經歷則打破此慣例。 8. 《乍現》 《乍現》中的三個故事,像是混合了原版衛斯理早期及後期小說的特色。說像早期,是因為冒險情節較多,上天入地,場景各有不同,分別是陵墓、沙漠、太空及南極。
說故事亦像後期,是由於衛斯理主要負責安坐及聆聽,中間加插討論及推斷,遇到和主要情節沒有太大關係的地方,都不會多提。總之,故事以趣味性為主,在兜兜轉轉下才說出關鍵。三個故事到了最後一章,讀著才明白到,原來一切的冒險,都是指向同一的「曙光」。 9. 《背反》 《背反》涉及的其中兩個題材:創世及靈魂離體,倪匡亦曾寫過,但在葉李華筆下,又另有新意。 對於虛擬衛斯理來說,紅綾、白素及戈壁沙漠就是他的創造者,巧妙的是,這個創世設想能同時解釋了人類雖一生受制於命運,但本身仍可有自由意志。 魂離後的情況,倪匡曾在《木炭》描寫過林玉聲死而復生的經過,衛斯理更在《報應》中以魂遊方式返回過去。而在《背反》中,有關描寫更是具體,如魂魄感官的伸延。衛斯理更上身在小機械人中,飛往土星戰場,又到了未來世界及夢中世界,情節變幻莫測。在這兩個舊題材中,葉李華寫出一個新天地,可見其幻想力不亞於倪匡。當然,《背反》也有新題材,尤其是未來世界因連年征戰而發展出虛實共構的設計,實足以寫下一系列的長篇小說。 10. 《浩淼》 到了壓軸作《浩淼》,主要目的是解開回憶錄中多個謎團,其手法仿如較後期的衛斯理小說最後一章,先由眾人討論,再由關鍵人物出場作進一步解釋,最終揭曉真相。 《浩淼》全書大部份就是透過兩衛的對話,然後加上「水」的自白,將真相一一揭破。從兩衛的對話中,可見他們前大半生雖然有同一樣的經歷,有同一樣的抉擇,但本質始終不同。雙方在討論時起著相輔相承的作用之餘,間中又會針鋒相對,別有一番趣味。尤其是兩衛以一問一答的自由聯想方式合作,將各自的優點盡情發揮,更是神來之筆。 11. 從《錯構》到《浩淼》 整套回憶錄,從《錯構》到《浩淼》,提及的有趣知識不勝枚舉,例如,宇宙學全像原理、同位素、兩父一母人工嵌合體、魙、奧坎剃刀、畫家 M.C. Escher的作品〈畫廊〉……範圍甚廣,所舉例子已涉及物理、化學、生物、中文、哲學及藝術等等。由於篇幅所限,書中有時只能作簡短介紹,若讀者自行上網或透過其他途徑尋找更詳細的資料,定會得益匪淺,這亦是回憶錄其中一大特色。 二. 從(錯構)到(浩淼) 「而我撰寫這套回憶錄的目的,正是要設法證明,衛斯理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淚的真人。」 (錯構) 回憶錄甫開始,就強調衛斯理是一個真實的人物,並以此來作為前提,帶出正有一個天大的陰謀對付衛斯理。 衛斯理在《蓋世》中,直認自己曾當特務,反映他不惜揭露多年掩蓋身世的決心,就是為了要彰顯自己的的確確不是虛構人物。 2008年9月完成並於12月出版的《乍現》,揭露出天大的陰謀和未來世界主宰電腦有關。怎料在《背反》中,提及衛斯理早於2007年春季被殺!不過,既然衛斯理「是連續小說的主角,當然逢凶化吉,不會有事的!」,因此讀者不會為他太擔心,加上《乍現》提到衛斯理「等到一切塵埃落定,才終於回到書桌前,繼續完成這套回憶錄。」因此,衛斯理定是於2007年至2008年間,力挽狂瀾,反敗為勝,怎料…… 「因為大限已過,我突然察覺,現在已經是二0一三年一月一日下午,該發生的早就發生了」 (浩淼) 到了第十冊,確是扭轉乾坤,但有關經過發生在2010年至2013 年,和現實世界的時間不吻合。曾就這個吹毛求庛的問題請教葉李華,他說回憶錄的出版時間屬於「故事外」,而書中提到的時間則屬於「故事內」,所以不必很一致。 正如《真實幻境》及《浩淼》都提到,有感覺就是真的,衛斯理早已活在讀者的心中,擴闊了不少讀者的想像力及視野,真真假假,已不重要。 然而,若讓想像力繼續任意翱翔,飛往宇宙的盡頭,穿越《天書》及《浩淼》提到的「鏡子」,到達另一個宇宙,或者,我們會發現衛斯理確實存在於彼宇宙,並曾和此宇宙的倪匡搭上了線近四十年。所以,此宇宙才有這麼多的衛斯理小說;同時,倪匡的創作力,也很可能影響彼世界的發展。 直至衛斯理於2004年發瘋,和倪匡之間可能斷了聯繫,倪匡就認為自己沒有了寫作配額。衛斯理痊癒後,搭上了葉李華,才有了這十冊回憶錄。 因此,整整十冊回憶錄,從錯構到浩淼,可說是假作真時真亦假,假亦可真。 無論如何,衛斯理在倪匡筆下早已活了過來,其生命在回憶錄中顯得更為立體豐滿,其精神存於「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透過讀者的腦袋,編織出「無限的可能」,就如葉李華以讀者的身份,寫出真假難辨的回憶錄。 三. 從「錯構」到「浩淼」 倪匡創作衛斯理時,想像力不會受囿於過往故事的設定,故有時出現如「開天闢地的矛盾」的「錯構」情節。形容為「錯構」,絕無貶意,因為這是倪匡獨有絕妙的特色。要知道倪匡在全盛時期,不單止寫衛斯理,還有其他連載及劇本創作等,以每小時數千字的速度創作,就算在同一個故事中,也難以避免出現矛盾或犯駁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倪匡創作衛斯理,並沒有強求整個系列的一致性,這反而成為倪幻小說的一大優點,因為在創作時容許不同的想像,最適宜倪匡天馬行空的腦子。 早期的衛斯理故事大多獨立成篇,相互沒有太大關連。較例外的是《天書》,是《奇門》的續集。1986 年,倪匡修訂舊故事,重新出版,相信因而得到不少靈感,所以有了《屍變》的續集《血統》。曾在《紅月亮》及《換頭記》和衛斯理拍檔的巴圖,也再度出現於《謎蹤》。兩個故事連消帶打,解釋了鄭保雲發瘋及巴圖多年失蹤之謎,並發展出更精彩的情節,讀者就如重逢老朋友,閱讀的興致自然更濃厚。 「探險」系列更是特別,相信是《合成》其中一個小片段觸發了倪匡的靈感,加上多個故事都沒有提到白素的母親,於是出現了「探險」系列。此外,倪匡亦在差不多同一時間以第三身撰寫《從陰間來》等故事;更有趣的是,在《圈套》一書,包括了「探險」及「陰間」兩個系列的發展情節,同時,亦是《玩具》的續集,《圈套》之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在之後的故事,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如「陰間系列」帶出了「思想儀系列」,當中的思想儀又和衛斯理以往曾遇見的寶物息息相關。此外,《算賬》中提到的生命配額在《買命》及《賣命》發揚光大,同時又和「非人協會系列」及其他故事提到的三大生命有關。 故事之間的關連緊密了,但綜觀整個衛斯理系列,主要仍是依靠各個鮮明的人物串連起來,未有一個統一的宇宙觀,所以才有了不同人類起源等「錯構」情況。 念人驚喜的是,葉李華在回憶錄中建立了多重歷史線這個主軸,成功解釋衛斯理一生中遇到的各種「錯構」,更將「瀰散」在各故事的多個元素「嵌合」得天衣無縫,融會貫通成一個「浩淼」宏偉的架構:衛斯理的一生牽涉在一場多方力量參予的慘烈鬥爭,互為影響。戰爭中包括三大生命、上一代地球人、長老、陰間主人及未來世界的主宰電腦等等,加上歷史曾多次被改寫,橫跨的世代及歷史難以數清。衛斯理在原版系列及回憶錄中,見証及記下種種變遷,娓娓道來當中因由…… 因此,回憶錄在原版衛斯理系列所起的化學作用,可用從「錯構」到「浩淼」來形容。葉李華透過回憶錄,將衛斯理故事整合及串連起來,不同情節環環相扣,使衛斯理系列更完整,氣勢更磅礡,實在歎為觀止。 新朋友閱畢回憶錄,自然會引起尋閱舊故事的興趣;就算是「老友」,以回憶錄中的架構來重新欣賞舊作,也定會發掘出不少新意,豈不快哉!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