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乍現》──新瓶陳酒「回憶錄」‧紫戒
「回憶錄」,一般來說是講述舊有的事,拿著舊瓶,飲著舊酒,是樂事。
若是遇著舊瓶,內中卻是新酒,酒味自然大為遜色。
但若果推陳出新,化出新鮮感,拿著新瓶飲舊酒,自然有另一番風味。
「衛斯理回憶錄」,不單止是新瓶舊酒的境界,因為當中的舊酒混和了新酒,但竟奇妙的融為一體,陳酒之香,較「猴兒酒」更濃。
以下就《乍現》一書,談談當中有什麼新酒舊酒吧!
故事編排
「回憶錄」現在出了八冊,每冊的故事安排都有不同,定是花了不少心思。倪匡寫衛斯理小說,也不時會在故事編排加上變化,例如,《黃金故事》及《背叛》中分別透過錄影帶及小說來講述一件真事、《財神寶富》則以一個謎語為主線。而在《連鎖》及《茫點》中,交叉描述不同人物及其故事,然後逐漸把所有線綜合起來,成為一個架構宏偉的故事,讀者也能感到角色之間雖起初是毫無關係的,但在情節的推動下,各人互相影響,朝著不同的命運前進。
《乍現》和這兩個故事的編排有點類同,都是由不同人物及情節組成,但也有很大差異。整本書共有三條線,三個似是獨立的故事。冒險主角不是衛斯理,而是不同的角色,他們之間早已互相認識,或至少都識得衛斯理。三個故事以梅花間竹的方式敘述,但三條線最後可以說沒有綜合成一件事,看到最後,才知道安排之用意,原來在三個事件中,衛斯理得到同一個結論,指向同一個危機,天大的陰謀開始露出端倪,衛斯理精神失常之謎曙光乍現。
早期小說特色
《乍現》中的三個故事,像是混合了衛斯理早期及後期的特色。說像早期的小說,是因為冒險情節較多,上天入地,場景各有不同,分別是陵墓和沙漠、太空及南極。驚險場面亦甚多,良辰美景若不是幸運,早已葬在西周古墓下。小寶若不是得到羅開陪伴,教導冥想之法,定會死在太空船中。
和倪匡筆下的衛斯理小說一樣,《乍現》其中一個成功的地方是其武俠味道。天工大王先在默想地球的氣流時,無意中打通了任督二脈,仿如武俠小說中,無意之間練成絕世武功的高手,亦具體描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和張堅的對峙,更像是武林世界中的決戰,一個傲視俗世,另一個號召群雄,可謂各有千秋。天工大王仗著「兄弟姐妹號」,飛上天空之時,眾人奈何他不得,但張堅的疑慮則成為事實,天工大王也發現自己未有考慮所有因素,以大勇氣來認錯,即時停止他的「刺激穴道」計劃。
後期小說特色
說故事亦像後期,是由於衛斯理主要負責安坐及聆聽,中間加插討論及推斷,遇到和主要情節沒有太大關係的地方,又會很快略過,就如良辰美景如何從沙漠回來,或是湯達旦的下落等等,都不會多提。總之,故事以趣味性為主,在兜兜轉轉下,到最後才說出關鍵。同樣,三個故事也是到了第五章,讀著才明白到,原來一切的冒險,都是指向同一的「曙光」。
「回憶錄」亦有其他倪匡後期小說的寫作手法,如間中加插寫故事的技巧,解釋故事的舖排及情節多少的考慮因素等等。在「探險系列」中,倪匡用得比較多,可能是因為他用了十多年前在《合成》的一句對話,引出一個長篇故事,在可遇不可求的情況下,於寫作時充滿樂趣,但在故事中又要隱瞞當中最主要的關鍵,所以在寫作時,常常提及有關技巧。老實說,「回憶錄」在這方面若是稍為減少,情節會更為緊湊。
倪匡的寫作手法是逐步發展的。在早期的故事,他主要是以情節帶動,集中在衛斯理的冒險及解謎情節,娛樂性豐富,逐步揭開謎底,讀者容易看得興奮。而在停筆六年後的故事,主要是前大部份仍以情節為主,但在結尾,則多以衛斯理和關鍵人物的討論,把故事帶向更深的層次,如《頭髮》、《連鎖》及《後備》等,讀者需要動多一點腦筋思考。
漸漸,愈後期的小說,愈來愈多討論,亦花了更多筆墨描寫各人的心路歷程,例如,衛斯理及白素對紅綾言行的感覺,或他們和黃蟬及王蓮等女特務勾心鬥角的想法等等,冒險情節因而大大減少,亦成了後期的特色,讀者需要更多時間去咀嚼字裡行間的不同意思。但後期小說沒有因此而變得沉悶,因倪匡設計的角色性格鮮明,能代表不同看法,透過他們的針鋒相對的精彩討論,讀者看得開心之餘,也能激起更多的想法。
虛幻的真實感
以明顯的方法提出疑團也是倪匡常用的手法,讀者要找出答案,需要看到故事的後部,或是其他的故事(有時可以相隔很久),或甚至不了了之。好處是明確點出了故事的懸疑感,讀者欲罷不能;缺點是不幸地,倪匡很多時只留下謎團(或甚至忘記了吧),不去解答,讓讀著心癢難耐。但這對於創作「回憶錄」來說,卻是大幸,因為出現了很多創作空間。這手法亦常見於「回憶錄」,故事在結尾通常會留有謎團,引得讀者期待下一冊的出版。此外,故事亦不時在解答舊謎團後,又提出新謎團,有一波雖平,一波又起的感覺。相信和衛斯理小說稍為不同的是,「回憶錄」提出的主要謎團,應該都會在十冊內解答很多。另一方面,「回憶錄」有時提出一些疑團後,會在同一章又作出解答,老實說,在這方面若是同樣稍為減少,情節亦會更緊湊。
《乍現》最後安排了兩個謎團。第一個是溫寶裕及張堅在南極的發現,因為在其他兩個故事已提供了線索,讀者可作推敲訓練。第二個謎團安排得非常巧妙,就是衛斯理計劃寫回憶錄原來是為了對抗陰謀,但在三個事件發生後,衛斯理驚覺回憶錄竟是陰謀的一部份。這故事佈局,解釋了《乍現》在現實世界中為何會較遲出版,原來衛斯理是為了讓一切都塵埃落定,才繼續寫下去。虛虛實實,明知是虛,但感覺總是實實在在的,正是《乍現》能運用衛斯理故事的精粹之明証。
亦如書中提及過於《真實幻境》的一句:
『有感覺,就是真實;沒有感覺,也就不是真實。』
所以,在倪友心目中,總是感覺到衛斯理真實的在存。在文學世界中,這樣的例子不多,金庸小說的人物自然在其中。外國的,本人首推福爾摩斯。而在科幻小說這個較其他類型小說更虛幻的世界中,相信只有衛斯理才能做到吧!
題材運用
在題材運用上,「回憶錄」和衛斯理故事則大大不同。倪匡在一個故事中,常集中於一個題材,有時相信是關於出版的原因,後期每個故事都是約七至八萬字,於是一個題材更會分拆,就如《買命》及《賣命》。但「回憶錄」每一冊都有很多題材,這是因為要在短短十冊內提供一個完整的架構,在新故事內盡量解答舊有衛斯理小說的謎團,筆鋒因此不得不快,出來的效果是題材豐富,令讀者目不瑕給,看得出作者在資料採集中下了不少功夫。
最難得的是「回憶錄」能和舊有故事融合,並不是一面倒抄寫資料,可見故事構思及資料運用之巧妙。看《乍現》,不得不讚嘆作者的淵博知識及能把眾多題材共冶一爐的寫作功力。
「衛斯理世界」
倪匡各個系列的角色,在其他系列亦有出現,有些情節更會有所發展,如《乍現》中提過的游夫人,其實先在「游俠列傳」系列的《太虛幻境》最先出現,而她和丈夫的故事,在衛斯理系列的《改變》及《闖禍》才得到完整的交待。
衛斯理、原振俠、羅開、木蘭花及非人協會等多個故事,構成一個宏偉的「衛斯理世界」,供讀者很多想像及回味的空間。
而「衛斯理回憶錄」亦不單止是衛斯理的故事,亦延續了這個優點,包含了其他系列的故事,如羅開和和哈雷慧星之間的關係就曾在《火鳳》提到、第一代天工大王就極可能是非人協會會員《三千年死人》魯巴等等。在第七冊《瀰散》中,更提到一些非系列性的故事,如《標本》及《人頭戀》等。
新瓶陳酒
除了提及其他系列的故事,衛斯理故事亦不時會提及以往的事,令一直追看的讀者很有親切感。而對於較新的讀者,亦會引起追看之念,實在是絕佳的手法。
雖然《乍現》的主要骨幹為新故事,但都能和不少舊故事有關係。加上每一章都有一段舊故事節錄,使「老」讀者有老友重逢之感,較為「年輕」的讀者則能加深其印象,亦可找出該故事重溫,而對「新讀者」來說,亦可作介紹之用。
而本篇分享文章的標題,靈感其實來自《乍現》中一段很精彩的懷舊往事:書中輕輕一句提及讓白蘭地快速變陳的方法,就解釋了《洪荒》中提到白老大和天工大王的過節、暗合《天外金球》最後一幕,亦提供了最新的科學知識予讀者,可謂一舉三得,厲害之至。
「衛斯理回憶錄」,是最新出的作品,當中有一定份量的舊酒,亦混和了很多新酒。而新舊酒在葉李華的筆下,就如白蘭地在奈米觸媒下會快速釀成香醇的陳酒一樣,「衛斯理回憶錄」亦成為經典衛斯理小說的一部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