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夜襲大將---塙直之(六)
2010/05/29 21:47:06瀏覽1768|回應2|推薦7

對慶長廿年(1615)夏天的豐臣軍來說,既然已經無險可守,當然只剩出城一戰這個選項。於是,在大野治房(?~1615)率領下,一隊豐臣軍於四月廿六日,越過大坂與奈良間的生駒山地,攻向大和郡山城(奈良縣大和郡山市)。城主筒井定慶(?~1615)自認眾寡不敵,遂不戰而逃。

但豐臣軍在攻下此地後,並未逗留太久,他們先在附近的村莊放火,然後便攻向幕府軍的補給基地堺(大阪府堺市)。

此時的豐臣軍,由於作戰目標並不是攻下堺這個地方,便在縱火焚燒與大肆劫掠後,再度以大野治房為主將,與塙直之(15671615)、岡部則剛(?~?)及淡輪重政(?~1615)等人,率領三千名士兵,攻向紀伊(約為今日的和歌山縣及三重縣南部一帶)的淺野長晟(15861632)。

一方面,得知豐臣軍即將來襲的消息,淺野長晟立刻率軍五千迎擊。此時的淺野軍,雖然率先發現豐臣軍,卻將三千兵力誤判為兩萬。在評比雙方軍勢後,自認劣勢的淺野軍,後撤到四周被水田包圍、不利大部隊作戰的樫井(大阪府泉佐野市)一地,要在這裡迎擊豐臣軍。

此時的塙直之與岡部則剛兩人,為了搶奪先鋒互不相讓地攻向淺野軍。塙直之一攻入樫井,便要士兵們四處放火,卻在此時受到事先埋伏於此的鐵砲隊攻擊。

一陣槍響過後,塙直之的前鋒部隊紛紛遭到擊中,眼看己方的氣勢變弱,塙直之立刻縱馬向前,身先士卒地攻向敵陣。

受到錯誤情報影響的淺野軍,並不知道豐臣軍的實際數目因此,在一擊得手後並不戀棧,原先的鐵砲隊立刻後撤,打算以逐次抵抗的方式,對抗豐臣軍。

所以,塙直之的兵力雖然不多,不僅順利地壓迫淺野軍後退,到後來乾脆再分成兩股兵力,進一步地壓迫淺野軍。在這樣的情況下,塙直之本人成為明顯的目標。一個不注意,就被敵軍多胡助左衛門(?~?),一箭射中大腿,從馬背上摔下

一見塙直之落馬,淺野軍的士兵們,立刻群起攻之。而豐臣軍這兒,見到大將落馬,當然群集在塙直之身旁拼死護衛,想幫助塙直之逃出生天。不過,塙直之眼見大腿傷勢嚴重,早就認定此處即是死所

據說他不慌不忙地取出胸中懷紙,以自己大腿上的鮮血為墨,寫下自己的辭世歌。和當時多數武將不同,他的辭世歌並不是和歌、而是漢詩:

中夏依南方、留命數既群,一生皆一夢、鐵牛五十年。

然後他要身旁的士兵們,帶著他的辭世歌四散逃命,再由他與其他受傷的士兵一塊兒斷後

不久之後,力氣用盡的塙直之,被淺野軍的八木新左衛門(?~?)取下首級,得年四十八歲。

附帶一提的是,不論是多胡助左衛門、或是八木新左衛門,都是淺野家的足輕(あしがる,也就是最低階的士兵。如此地短兵相接,可以想見塙直之的最後一役,到底有多慘烈

 

我的噗浪帳號:「金澤城的月光」(按此加入我吧!

 

強力推薦:(按下書名後自動連結博客來網路書店)

侯剛本導演感人力作:【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

從日常生活中取材、貼近生活實況的經濟分析【庶民經濟學

參加國家考試的好幫手:【圖解行政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enLong1213&aid=4078925

 回應文章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偶也有個問題
2010/06/05 12:02
請問能不能介紹一下日本武士的髮型
為什麼有人有剃有人沒剃中間那塊
金澤城的月光(KuenLong1213) 於 2010-06-08 14:31 回覆:

您說的應該是「月代」(さかやき)。

這是從額頭往上、到頭頂部分,用剃的、或是拔的(我相信一定很痛!)方式,讓這部分變成半月形、童山濯濯之地。

為什麼要把自己的頭髮整治成這般模樣?根據江戶時代的禮儀權威,伊勢貞丈(1718~1784)的考證結果,武士們是為了穿戴頭盔的方便,才把自己的頭髮打理成這樣。

話雖如此...還有更多人認為...這純粹是因為戴上頭盔後,毛髮容易被汗水濡濕,不方便整理。索性把它剃光、或者拔光...

另外,早在平安時代的繪卷裡,就可見到這樣的髮型。經過戰國時代後,在江戶時代變成公卿之外,武家與平民在元服(成人式)時,必定要理的髮型。

還有,江戶時代的醫生、學者,浪人及山伏(到山裡修行的修行僧),可以不剃這樣的髮型。

「月代」這樣的髮型,一直到明治四年(1871),明治政府實施「散髮脫刀令」後才走入歷史...


田園火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問一個不好意思的問題
2010/05/30 10:32
日本在戰國時代武士配帶太刀都吊掛著,而刀刃向下;可是看德川幕府末年的電視劇時,變成與脇差插一起,而刀刃變成向上,是什麼原因或理由改變的?
金澤城的月光(KuenLong1213) 於 2010-06-01 10:13 回覆:

您的觀察真是入微

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兩個時代流行的刀不一樣。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們大多使用一種刃長二尺(60 cm)以上的太刀(たち)。這種刀是以「太刀緒」(たちお)吊掛在腰上,以刀刃朝下的方式配戴。

在太閤實施刀狩令後,刀的長度開始有了規範。階級制度分明的江戶時代,刀刃的長度更隨階級的不同,有著嚴格的規定。但整體來說和平時代的刀是比較短的。

這種刀刃含柄的長度,落在70 cm90 cm間的刀,被稱為「打刀」(うちがたな)。「打刀」的攜帶方式如您所見,是直接插在腰上的。

希望這樣能解答您的問題,也希望有知道更多的人,願意補充我不足的部分

再一次謝謝您的來訪,歡迎有空常來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