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8 04:29:19瀏覽1535|回應0|推薦2 | |
書名:感染(Infected) 作者:史考特.席格勒(Scott Sigler) 譯者:王亦穹 出版:木馬文化 (感謝木馬文化提供試讀機會,我愛恐怖故事,耶! http://blog.roodo.com/dali_novel/archives/9874313.html) 我 平常我就是個極愛看恐怖電影、閱讀恐怖故事的人,就連是極爛、極噁心的恐怖片我也看了不少,雖然是種不看心裡就不舒暢的自虐行為,但作品優劣的那座天平始終在我心中擺盪,結果也總讓人感嘆千篇一律的陳腔濫調真是太多了,要看到好的恐怖故事實在是愈來愈難。但我得說《感染》真是重重壓制住這座天平,從頭到尾都讓人邊讀邊有種病態的滿足感,闔上書頁後我心中還不斷狂喊著”真是太精采、太過癮了!”,我想對於喜好恐怖驚悚故事的讀者來說,《感染》絕對是本不可不讀的書。 《感染》 《感染》的起點是從一群孢子經過太空旅行來到地球後隨機找尋適合的宿主開始,孢子在宿主身上一開始會形成無數發癢的疹子,而經歷一連串的物理化學變化後,宿主身上會產生可怕的三角增生物,並且引發宿主各種幻想與疑心症狀,最終使宿主成為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瘋狂殺人魔,不僅會無情殺害身邊的人,甚至會做出砍斷自己手腳一類的自殘行為。隨著各地案例不斷發生,政府高層開始串連警察與科學家進行秘密調查計畫,企圖在舉國皆知、引發國人恐慌前找出原因並解決一切。 故事分為幾條主線進行,有宿主(被感染者)、科學家、警察和著墨相對較少的警政高層。所有角色的個性都相當獨特鮮明,甚至以怪咖來形容都不為過,而在塑造這些角色的同時,作者史考特‧席格勒更加入了許多家國社會的議題,或許更多是在描述一些現實狀況,但卻無形間成為引人深思的注解。 宿主派瑞‧道西 故事最精采的部份就在派瑞被感染後種種鉅細靡遺的過程描述。 派瑞從小被有家庭暴力並信奉勝者為王的父親教育必須成為一個不掉淚的硬漢,成長過程中他一直企圖擺脫父親的陰影,卻仍得時時刻刻壓抑自己心中的暴力傾向,所幸好友比爾不在乎派瑞令人望之生懼的足球員體格及隨時可能爆發的脾氣而一路相挺,不僅在適當時候提醒他要平息怒氣,更幫他介紹了一份工作。派瑞因為感激雇主珊蒂不介意他的傷害前科,還有比爾給他的支持,所以一直盡力安分守己地過生活,更為自己能努力脫離過去而感到驕傲。 然而派瑞被感染後,身上不停發展的疹子、三角、到他腦海中的聲音都漸漸使他失去理智,然而遵循父親的硬漢風格與因被醫生誤診而毀於一旦的足球生涯都讓他不肯前往醫院就醫,於是他一次又一次親手將與自己骨肉相連的三角刺穿、捅入、挖出、燙死、燒毀,多次的昏厥伴隨著鮮血噴濺的住所與血肉模糊的身體,作者栩栩如生的描述讓人忍不住隱隱作嘔,簡直就像在看自殘的意志力大挑戰似的,但不適的感覺卻阻止不了讀者追根究底的心,繼續催化讀者一字一句不停歇地讀下去。 被害的妄想更讓派瑞就此脫離常軌,就連比爾都因此有了令人不忍卒睹的下場,這場”好心沒好報”的終極教訓真是讓我感慨萬分!(當然,大家還是要多做好事啦!)。 之後三角開始在他腦中與之對話的場景卻同時參雜著驚悚與可笑。驚悚的是,身上若長出了會與自己對話的增生物,漸被控制的恐懼以及對於下場的未知都不禁令人毛骨悚然;可笑的是,即使在如此狀況下還是會在乎若有旁人看見自己與空氣對話會顯得自己多麼愚蠢,而彼此像是情侶間爭奪主控權的吵嘴更會令當事者啼笑皆非啊! 科學家們 在其他角色部份,中情局副局長莫瑞‧隆渥茲指派進行病理研究的科學家有:第一個發現感染狀況的疾病管制局專家瑪格莉特‧蒙多雅、被指派擔任助手且精通生物化學與寄生蟲學的艾默斯,還有負責幫瑪格莉特處理所有瑣事的俊秀年輕的黑人隨扈奧多。 凡事依規行事的瑪格莉特和痞痞的艾默斯之間頗有嘲諷意味的鬥嘴總會讓人會心一笑,更別提奧多和瑪格莉特之間若有似無的曖昧情愫也成為艾默斯發揮幽默的最佳題材了。 而看似與科學最不相關的隨扈奧多卻扮演著畫龍點睛的功效,不僅教會被上級壓地死死的瑪格莉特如何善用自己身為恐怖疾病負責人的優勢來取得必須卻困難重重的設施與資源,更為兩位科學家的科學思考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方向,或許在某個層面也在”科學家需要平凡人的教導”這點幽上一默。 警察杜菲利 副局長莫瑞也派遣他往日軍中好友、也是現職警察杜菲利前往調查感染的來龍去脈。隨著感染病例與各種不可思議的殘殺場景愈來愈多,疲累的杜菲利在需要重振精神時總會想到自己的女兒雪倫。往昔杜菲利總是不能接受雪倫同性戀的身分,於是常與女兒的同志伴侶產生爭吵,對雪倫來說兩個摯愛的不和總讓她痛苦萬分,於是爭吵的兩人為了不讓雪倫陷入悲傷,即使彼此痛恨卻仍同意和平共處。 相對於前述兩個科學家在爭論究竟三角從而來時,曾提過應該要放下「纖細的美國自尊心」去承認或許這是其他國領先美國發明的最新科技,杜菲利語重心長地告訴自己,要為了女兒捍衛美國國土安全並繼續追查三角,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在那裡像雪倫這樣的人可能被殺,或遇到更悲慘的命運,只因為她走上自然賦予她的道路。」,這些對話不僅呈現出對國家兩極化的負面感想與正面驕傲,更透露出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及對同志議題的深切關懷。 我很喜歡像這樣在精采的主軸故事外還加上可以看出作者想法的細節,感覺不僅能讓作品更加完整、內容更有深度,身為讀者也在閱讀時有了片刻脫離主軸的喘息時間(尤其像《感染》這樣會讓人心跳加速的作品更需要),而在閱畢後還有多重的滿足感。 接受挑戰? 然而《感染》對恐怖愛好者的重點當然還是在那些能引發血腥想像的片段,最後的結局更是場面浩大,一直到終了作者還留下一個傳統美式恐怖片慣用的伏筆,熟悉的手法讓我在驚悚餘韻未了的同時止不住會心一笑。 《感染》精練的文字讓我在閱讀時腦中不斷飛竄出書中的種種畫面,更讓我期待若是《感染》能拍成電影該有多好,卻又不免擔心起這對導演與觀眾都會是極大的挑戰,畢竟以文字敘述都能讓人如此心緒激昂了,以畫面呈現時要如何掌控尺度實屬難題。 恕我有些小壞心地想像膽子小的人在讀這本書時驚叫連連的模樣(雖然我自己也失控地喊了好幾次”這真是太噁心了!”),但若是想挑戰自己膽量與想像力的人,送給你一句阿密特(張惠妹)唱的 ——好膽你就來!!!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