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1/27 23:45:12瀏覽2458|回應0|推薦7 | |
我們今天要造訪中部海線鄉鎮<台中市-大甲區>,感受一下小鎮的風情。
↓我們開車走【國3】,從【大甲交流道】下來,不到10分鐘,就到了大甲市中心。市中心停車場很多,平日也很好停車。停好車,第一站來到位於「鎮瀾宮」附近的「林氏貞節坊」。坊頂有【聖旨】字樣(如紅色箭頭),為最高榮譽表徵。
↓「林氏貞節坊」是為了表彰貞節婦女-林氏所建,屬『四柱、三間、兩層』花崗石造牌坊,四周設有圍欄,圍欄門柱兩面及坊柱四面均刻有楹聯,是罕見的特色牌坊,是國家三級古蹟。
↓清朝時期女子林春,7歲時被安排進入大甲余家當童養媳。12歲時,林春的未婚夫出外打拚,卻因颱風肆虐而翻船不幸溺死,林春仍選擇奉養婆婆不改嫁,並過繼族人為子嗣;後養子早逝,林春又與媳婦撫養幼孫。道光13年(1833年)獲頒賜旌額,尊稱「林春娘」;道光16年(1836年)朝廷下旨准建坊旌表。
↓遲至道光28年(1848年),由地方官紳募捐建成的「林氏貞節坊」,就位在順天路與光明路交叉口的三角公園內。坊前有兩座充為侍衛的石獅,雕刻精美傳神,栩栩如生。
↓林春娘的貞節事蹟,也獲後來的連橫(連雅堂)的感佩,於其所著之《台灣通史》中有所記載。百年來大甲民間尊稱林氏為「貞節媽」,在「鎮瀾宮」裡也有她的塑像供奉祀。
↓牌坊內,有多面記錄大甲歷史及表彰林春娘的貞節事蹟的石碑。
↓林春娘受大甲人敬重,另有一段祈雨事蹟流傳。同治元年(1862年)台灣發生『戴潮春事件』,大甲城被圍,水道遭斷,後由林氏出面祈雨有成,適時化解缺水危機;昭和8年(1933年)又逢旱災,地方又請出「貞節媽」焚香祈雨,果然靈驗;「林氏貞節媽」成為與「鎮瀾宮媽祖」、「國姓爺鄭成功」並列為「大甲三神」。
↓我們從【大甲交流道】過來,看完「林氏貞節坊」後,要再轉往「鎮瀾宮」及「大甲火車站」;下午要到地圖上方的「鐵砧山風景區」及「日南火車站」。
↓離「林氏貞節坊」不遠,約5分鐘即到大甲居民的精神皈依「鎮瀾宮」。「鎮瀾宮」以前稱為「天后宮」,大甲鎮民習慣稱她為「媽祖宮」,官方的名稱則為「天上聖母」;而今名聞中外的「鎮瀾宮」,其名稱由來及改名時間則不可考;從字義上看,有「媽祖鎮住海浪,保佑海上往來人船平安」的意思。
↓「鎮瀾宮」香火鼎盛,從清雍正10年(1732年)創廟至今沒遷移過,據說是因為她左有「美人山」、右有「鐵砧山」,兩側又有「大安溪」、「大甲溪」環繞,形成坐擁「金交椅」的風水地理。另一傳說是「鎮瀾宮」地處「烘爐穴」,地下三、四十丈挖不到地下水,因此香火越燒越盛。每年農曆3月,「鎮瀾宮」的《媽祖9天8夜遶境進香》活動,已被列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重要民俗』。
↓「鎮瀾宮」的建築頗有可觀,裡外都有許多精緻的雕刻,述說著不同神明及人物的故事。正面廟頂是「福、祿、壽」三仙,兩旁分別為持旗、持戟的騎龍大將,燕尾角則有祥龍及孔雀,整棟建築直如藝術精品館。
↓進到廟內,可以看到許多的匾額,首先看到的,就是「三川殿」上這塊號稱『天下第一匾額』的「護國庇民」。這是乾隆52年(1787年)的「林爽文事件」後,鄉民呈匾,以感謝媽祖保佑之恩。
↓光緒年間,都尉岑毓英駐台督辦「大甲溪橋樑修建工程」時,由福建載運器材來台遇颱風,船隊得媽祖相助,平安入苗栗中港,後於清光緒8年(1882年),獲光緒帝御筆賜匾「與天同功」。「佑濟昭靈」匾額則是「林爽文事件」時,清廷派員來台征討,在海上遇強風,乃祈求媽祖庇護,全軍始告平安,最後得以攻潰林爽文,而獲乾隆帝於53年(1788年)敕賜御筆「佑濟昭靈」匾。
↓「鎮瀾宮」廟內金碧輝煌,滿滿的藝術雕刻,舉目所及,都是各種祈求吉慶、歷史故事、典故、傳說、靈禽祥獸的彩繪或雕塑,值得細細品味探究。
↓這是一隻彩繪「祥龍吐珠」雕塑。
↓殿內有不少雕刻精細的大龍柱,支撐整座廟宇的結構。據廟方人員表示,這樣的一根龍柱,當時造價將近200萬元,現價是幾千萬元呢?
↓殿內的牆壁上,有各種傳說故事彩繪雕塑,包含:麒麟送子、麻姑獻壽、聖母(媽祖)昇天圖、聖母護海圖等。
↓「鎮瀾宮」的樓梯鋪著花崗岩及大理石,顯得雍容華貴。
↓配合春節及元宵節的到來,「鎮瀾宮」的工作人員正在廟埕張燈結綵,屆時花燈連連,必定光彩奪目。
↓我們離開「鎮瀾宮」後,來到「大甲第一市場」,這裡有不少的在地攤商及小吃店,我們就在這裡享用了我們的中餐。
↓大甲是一個古老的鄉鎮,「大甲第一市場」前面的這條「順天路」,就是「大甲老街」。因此,沿途可以見到不少的老建築。這間創立於1966年的餅店(還有分店),建築外牆有許多的精緻雕塑。
↓街角這間是大甲規模最大的街屋建築「建德醫院」,外觀是日治昭和時期使用黃白兩色洗石子的建築,外牆有雕塑水泥條柱,還有雕花鐵窗,目前是牙醫院,仍在執業中。
↓在「大甲第一市場」旁,有不少的芋頭小攤,大甲的芋頭與甲仙的芋頭齊名,鎮上有好幾家以大甲在地芋頭為原料而聞名的芋頭酥糕餅店。
↓大甲的草帽、草蓆也是很出名的特產,也是大甲最重要的一項家庭手工副業,可說是大甲的經濟命脈。過去一百多年來,大甲的草帽草蓆出口到全世界各地而名聞遐邇,曾名列台灣三大出口工業製品,僅次於糖和茶。
↓接著來到了『臺鐵海線』的重要車站「大甲火車站」。大甲算是海線沿線中比較熱鬧的城鎮,因此,所有走海線的對號快車,幾乎都會停靠大甲站。
↓清道光7年(1827年),在仕紳的提議下,集資興建「大甲城」。就近取材,城牆用的是大甲溪河床的鵝卵石,和三合土砌成石頭城堡,周長510丈(1545公尺),高2丈(6公尺),並設有四座城門。可惜到了日治時期的1905~1920年代,城牆及四座城門陸續被拆除。
↓四座城門,
東門名曰「拱晨」,乃因城門兩片木板大門,仿彿一個人恭敬的「拱」起手對著東方迎接「晨」光;
南門名曰「薰風」,意味迎接緩緩吹來的南風,希望南風可解夏天的悶熱;
西門名日「觀海」,乃因大甲街距離西邊的大安港僅五里左右,站在此門可以觀賞台灣海峽。
北門名曰「湛恩」,意味祈求得到清朝北京首都皇朝的恩澤。
↓大甲算是『臺鐵海線』的大站,因此設備都算新穎,進出的遊客也不少,相信假日或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期間,會有更多外地遊客搭火車來大甲參拜。
↓這是大甲區的街道景點地圖,【台一線】在大甲名為「經國路」,以半圓弧形的走法,穿過大甲市區。地圖上也有大甲的地方特產插圖:芋頭酥及草帽草蓆。
↓火車站前的廣場,地面上畫著「大甲城」的四座古城門及其相對方向,也方便遊客辨識東南西北方位。
↓四座古城門分別在現今的:
東門「拱晨」:文武路基督教會旁;
南門「薰風」:順天路南門貞節牌坊北側;
西門「觀海」:孔雀路嬌姑廟旁;
北門「湛恩」:順天路258號一帶,昔福德祠旁。
↓廣場旁,還有一座「慈孝勤儉」銅製雕像。
↓大甲的草帽、草蓆自日據時代即已揚名中外,此雕像乃是為了要彰顯大甲先民心慧手敏、勤儉持家之風氣,光揚大甲優良傳統。
↓火車站前面這條馬路名為「蔣公路」。過去領袖時代,各縣市鄉鎮往往把最繁榮的大道取名為「中山路」及「中正路」,後來還有「經國路」,唯獨大甲沒有「中正路」反而有「蔣公路」。只是,此路乃於1946年即已命名,而當時先總統蔣公尚未轉進來台,因此,此「蔣公路」是否指蔣中正,始終成謎。
有一說是為紀念「蔣渭水」對台灣的貢獻;另一說是為緬懷當年鄭成功部下蔣毅庵駐紮大甲地區,避免原住民出草、為民謀福利、對中部地區的貢獻。有一年選舉,大甲某候選人提議將「蔣公路」改名為「媽祖路」,曾引起熱議。
↓大甲鎮上的觀光路標做得很精緻,而從這條「蔣公路」繼續走下去,會經過經常出現在網路、新聞的「蔣公路夜市」;再走到底,就是「經國路」。「蔣公路」接到「經國路」!莫非將來會再接到「萬安路」?凱文太異想天開了啦!
↓我們接著開車先到「鐵砧山風景區」,而後跨過「大安溪」,來到下一站,名列『海線五寶』之一的「日南火車站」,「日南」的地名來自【平埔蕃社】的譯音。
↓車站前的廣場上,有「米倉驛站」的大字。「日南火車站」在日據時代即為「米倉驛站」,是「天皇米」的集散地,「大安溪」以北的「天皇米」,都由「日南火車站」運出。
↓「日南火車站」是個小車站,是『海線火車』在台中市最北的一站。不過,小歸小,站外的布置並不馬虎,花團錦簇的,也有動物石雕。
↓連廁所也是五星級的廁所。
↓『大甲鎮(區)九張犁庄休閒步道計畫』:在日南火車站東側的「大甲九張犁庄」,是大甲重要米鄉之一。1922年鐵路興建及1934年西側縱貫公路開通後,經濟重心逐步西移,使九張犁舊聚落發展逐漸趨緩,卻因此保存完整的舊聚落紋理,形成一全長約1900公尺的農村景觀環狀步道。
步道內含鐵道文化區(320公尺)、農業水圳文化區(1400公尺)、兩處的祭祀區及聚落文化區(180公尺)。步道區緊鄰大安溪九張犁堤防,與南端鐵砧山對望,沿著步道行進,可觀賞日南車站,有機會可以走一走。
↓「日南火車站」於大正11年(1922年)通車,車站建築採「和洋風」式様,目前僅存的日南、談文、大山、追分和新埔等五站仍保存原貌,合稱台鐵『海線五寶』,其中又以「日南火車站」最具特色,是國內少數幾個古蹟車站的代表。
↓根據統計,「日南火車站」每日旅運量僅有3~4百人次,在台鐵各站中排行第150名後,目前被列為台中市市定古蹟。
↓「日南火車站」有洋式屋架的構造形式,屋面屬「二披水」形式,有兩段玻璃,可增加採光;站房外側有木構造簷廊,列柱上端呈Y字型。
↓站體牆身為傳統日本「真壁式」作法(類似"編竹夾泥牆"),乃是以泥土混合米糠及石灰砌成的牆壁。
↓與『海線五寶』其他車站一樣,有醒目的圓形「牛眼窗」,也是增加採光及造型的設計。
↓月台上只有短短幾十公尺的遮雨、遮陽候車空間。
↓因為旅運量低,為了節省營運成本,「日南火車站」已被降為『簡易招呼站』,進出口並無專人看管,由遊客自行刷卡進出。
↓我們刷卡進入月台,不是為了要搭車,而是要拍照。「日南火車站」有兩個候車月台。
↓自從『臺鐵山線』通車後,海線各站的班次逐年遞減(當然也因運量低),尤其小站更是只有通勤列車有停靠,平均半小時才有一班車,大半時間月台上都是這樣的冷清景況。
↓從月台上回望車站站體,面向鐵道的立面,是所謂的「破風樣式」(屋頂呈三角形),也有一扇「牛眼窗」。
↓眼前兩條軌道間距頗遠,中間似乎過去有一座月台。
↓整座候車月台,10分鐘內只有凱文夫妻兩人遊走。
↓下一班火車還要10幾分鐘才會來,我們先回到車站內。
↓車站內有售票亭,只有一位工作人員。車站內只有一台小螢幕隨時更新最新的班次訊息,真是小本生意。
↓沒有大型的電子鐘顯示時間,只有一台上了年紀的時鐘。
↓休息座椅也是復古的鐵椅,還是民間團體捐贈的,在在顯示小車站服務偏鄉民眾的慘澹經營。
↓有不少遊客專程來蓋紀念戳章。凱文有一個小小的旅遊目標,要走遍所有『臺鐵海線』、『阿里山林業鐵道』及『南迴鐵路』各大小車站,希望2024年底前可以完成,算是慶祝『開台400年』吧!
↓車站門口,有一面木板柵欄,這可不是普通的柵欄喔!仔細看,上面印有「1922日南驛道」的字樣。『臺鐵海線』剛過完『通車百年』紀念呢!
↓車站前有一條步道「孟春健康步道」,就沿著鐵軌旁走,在車站兩邊各500公尺,可以分別到「慈德宮」及「彩虹橋」,也可以和前面提到的「九張犁庄休閒步道」串接。我們今天來這裡比較晚了,待下次有機會再來走走看。
↓車站前廣場有一花崗岩打造而成、農村常見的牛車。
↓還有一條運輸用的展示軌道,也有Ubike可以租借,可以騎車環繞「孟春健康步道」及「九張犁庄休閒步道」。
↓終於有列車進站了。有幾位等著上車的遊客,相信有部分是要搭往大甲市區(大甲站)的短程乘客;而下車的遊客,大部分都是背著書包放學的中學生。
太陽快下山了,就在這裡結束了我們今天的「大甲一日遊」。大甲不是只有「鎮瀾宮」,而是很多元的鄉鎮。到大甲的朋友,可以在大甲來個深度的文化、歷史、景觀之旅。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