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松本清張--砂之器 (未讀勿入)
2006/07/12 17:50:38瀏覽4345|回應0|推薦2

        你很難不將<砂之器>稱為一本推理「大作」,書中人物如此之多,涉及之地理範圍如此之廣,雙線敘事如此之複雜,辦案細節如此之縝密,與一般推理小說相比,<砂之器>就像古夫王的金字塔或中國的萬里長城一般,雄偉而浩瀚。

 

        以建築物譬喻推理小說倒不是我先發明的,我最初的印像是在星光出版的<桶子>一書書背,引用一位貴族(依稀記得是日本人)的評語,該貴族同樣將<桶子>一書比喻為宏偉建築,還說其他推理小說在<桶子>之前均顯得寒酸之類。其實我看完<砂之器>之後,很容易就聯想到<桶子>,兩者所涉的案件同樣細膩複雜,線索同樣分散在許多地方,同樣沒有那種易想天開的名偵探,書中的偵探均是苦幹實幹,搭乘火車或輪船在許多地方奔走,靠著與關係人不斷地訪談,才讓原本已走入死巷的案件逐漸明朗。

 

        我們可以先從地域面上來看<砂之器>。暴風雨山莊的小說地域通常就是一座建築物,英式鄉村推理的小說地域則多半限於一個村莊,像<砂之器>這樣的推理小說,不妨簡單稱作「大範圍推理小說」,小說的主要謀殺案發生在東京,單單是東京地區各個地名就已經夠複雜了,小說中警方為了調查線索,一開始先去了東北的秋田地區,接來又向西去了出雲一帶,之後又去了伊勢、石川、大阪,幾乎繞了半個本州島。由於對日本地理不熟悉,這些地名曾一度把我搞得暈頭轉向,不過作者高明的地方,在於他對於每個地點的描寫,包括主角今西搭乘火車途中的情景,以及各地方的風土民情等,均敘說甚詳,看整本小說下來,就像隨今西做了一趟環日本旅遊一樣,因此我也看過有人將這類型的小說稱為「旅遊推理」,頗為貼切。要寫這樣的故事,當然要花多一點功夫,如果不是實際走過那個地區,至少要蒐集夠多的資料。作者透過這樣的描寫,也更直接地反應出主角查案的辛苦,畢竟在那個時代,沒有網路通訊,遠處證據只能靠出差去取得,所以看到主角要坐二十一個小時的火車去出雲時,我們也只能搖搖頭說:「還是當安樂椅神探比較快活。」

 

        再來看看<砂之器>的探案內容。和本格派不同的是,日本本格派推理小說著重的「謎團」,一般是兇手創造出來的,例如密室或是不在場證明等等,偵探的工作,除了要找到兇手以外,解開這個謎團,往往才是故事的核心。由於本格派強調公平性,所以一般來講作者均會在故事進行中將線索揭露(揭露就是寫出來,不過可能藏在一堆文字之間),讀者或是偵探的工作,就是將這些線索組合起來,最後計就可以解決問題。但<砂之器>並不同,<>較接近歐美的警察探案小說,所謂謎團就是案件本身,例如本書一開始找到屍體,但卻不知死者為誰,等找到死者為誰,又無法從他過去的生活經歷中找到被害的可能原因。像這樣的案情進展,一般作者都會讓偵探做很詳細的調查,當讀者覺得這樣的調查應該會有希望時,作者卻宣佈調佈調查結果通通沒有用,案件因此就轉入死巷,然後當讀者都以為案件沒希望時,偵探(其實也是作者)的靈機一動或是突發事件,又會開啟另一個出口,讓讀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相類似的作品我印象最深者為馬丁貝克系列的<羅絲安娜>。寫這樣的作品,作者不必去設想太玄奇的詭計,但必須很謹慎構思案情以及探案的步驟,並且讓適當的線索在適當的地方出現,以控制整個故事的節奏。這一點<>一書做得十分完美,令人在閱讀過程中並不會有太沉悶的情形發生。

 

        最後,松本清張被譽為日本社會派的大師,不過說實話,讀完<>一書我並沒有感覺到太多的社會寫實功能,可能對於新潮文人作為可以說是反映日本當時的一些情況,不過我個人覺得整體上並沒有寫到什麼真正的社會問題,而且後段插入超音波殺人手法,又把感覺往本格方向拉近一點。或許還是要就整體觀察,與那些不切實際的本格作品來說,松本清張對於書中角色的描寫較為樸實,沒有太多的花招,稱之為社會派,應是此一原因吧。

 

        總言之,<砂之器>絕對是日本推理中的一本鉅著,我想我下一步會去找它的電影或日劇來看,我很想知道,這樣一個故事改用畫面來表現,會有怎樣的效果。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a0111&aid=349077